摘 要:目前状况下,我国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仍然不完善,就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难以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机械制图》授课变得更有效率、更有效果,成为很多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有效性;机械制图;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中专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就成为很多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精心组织,有效归纳总结
简单来看,教师进行课堂授课其实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一般情况下,要求教师所提出的诱导问题自然合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明确性,所提出的问题尽量贴近生活,通过与实际生活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问题将更具有启发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之中,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教师授讲、学生自主钻研、小组讨论,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应当注意将这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结论的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所做的结论应当简洁明了、准确得当,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将更加方便。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讲授层次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对于《机械制图》这一学科而言,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图、识图以及绘图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机械零件的形状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授课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通过对分析、归纳等逻辑艺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使用,将各种绘图方法的特点突出,促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方便。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辅导与答疑的过程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与引导,并要求他们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掌握与运用,能够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二、运用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无道理。学生对某一课程感兴趣,他们就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了解它、理解它、研究它。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课堂效率,就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激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①设置悬念。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应该与本节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然后再根据这些问题逐步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往往能够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引导一步步挖掘。比如在讲基本几何体时,可以将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画好,让学生自己选择,看实物找出相应的三视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投影规律,绘制三视图。实践证明,此效果明显。②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可以尝试双方互换角色,彼此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同时又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有效调动起来。比如在讲三投影面体系时,正面、侧面、水平面这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可以让学生联系房间室内三个墙面,自己思考,然后由学生来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相关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这样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印象。③诱导教学。在学生的眼中,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枯燥乏味,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作为教师,可以适当例举一些学生所感兴趣的例子,将之与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绪就会被牵引,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④穿插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穿插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其他科目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老师有一个知识渊博的好印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例如在讲到《机械制图》之中的某一重要名词时,可以将其英文告诉学生。解释M20LH-5g6g-L含义时,说明其中LH 表示Left helix 左螺旋线,L表示Lnog,长旋合长度代号。
三、理实结合,培养应用人才
《机械制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需要理解与掌握机械制图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技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形体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看图与画图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学生只有不断加强作图实践,才能对自身的画图能力与看图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例如,在对绘图工具以及用品进行讲解时,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进行演示,然后再让学生来进行操作。在对形体分析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多介绍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脉络,再由学生自主解决相关的问题。在讲解零件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工厂进行参观与学习,从实践中了解理论,再由理论回归实践。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将工厂师傅的工序图作为讲解对象,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看图、绘图的具体步骤,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加工工序以及相应的依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介绍。其实,本门课程应当将提高学生看图能力以及绘图能力作为教学主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对课本的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对理论方面的要求进行适当降低,加大实践方面的要求。因为《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对应用型的人才进行培养,学生今后在岗位上需要实践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与绘图能力。
四、现代教学,培养空间想象
《机械制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之中的难点之一。其实,从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转向立体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对投影知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事物与图形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有效认识。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之中获得直观的认识。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例举一些模型,让学生先自主领会,然后再与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培养,同时也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如有条件者,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于模型的理解必然会上升一个层次。但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模型,由于结构过于复杂,学生自己难以体会,教师努力比画与讲解,学生也很难真正领悟透彻。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对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有效运用,并发挥出较大的优势。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运用,同时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它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通过对多媒体形象化的优势进行有效发挥,能够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在教学过程之中,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成刚.《工程制图》的立体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院报,2005(1). [2]赵恢真.从计算机技术看《机械制图》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