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2013-12-29 00:00:00梁军红
成才之路 2013年28期

从新课程实施改革至今,生物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自身的教学价值也非常认可。而当前具有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只是在教材中的少数部分才会出现,绝大部分的还是验证性生物实验,而这些演示性实验对学生没有较强的启发性。理论上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演示性实验转化成探究性实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办到。因此,只能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实验中融入探究的理念,将所有类型试验中的探究性都挖掘出来,让其余类型实验也能够将实验自身的探究性良好地发挥出来。

一、实验的类型

生物学的实验,通过不同的角度能够划分为许多类型。生态学、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实验类型的划分方式,都是依据科学性质进行的;探究性、技能性、验证性实验的划分方式,则是依据实验目标进行划分的;对学生分组之后再进行实验以及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的实验,则是以教学方式进行的划分。探究性和验证性则是学生分组实验中的主要性质,而探究性试验也是初中生物教学实验中最广泛的试验。

(1)教师将生物课堂教学与演示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试验便是演示实验,也是比较高级的直观教学。演示实验有易被学生接受、实验生动、实验形象化这三大优点,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而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观察力、注意力也能够得到高效培养。

(2)对已经存在的知识进行验证便是验证实验的根本目的,通常在结束课堂教学后才进行验证性实验。一般验证性实验都是将试验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实验所需要使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工具都给出,要求学生对事实的验证过程中使用给出的实验器材和目的。先得出结论便是验证性实验的特点,实验的结论再通过给出的实验来进行验证。生物教学课堂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能够具有清晰的实验脉络,也是因为学生对实验内容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也能通过验证性实验得到有效巩固。但也因为学生对实验都已经了解,使得学生自身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既定的程序去操作,学生自身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在验证性实验中也不能得到高效地培养。此外,因为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才会进行验证性实验,也导致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脱离了应有的联系。

(3)将实验作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同时也将学生作为主体,去探究事实的结论。学生在完全不了解所研究的内容时,使用实验去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这也是探究性实验的最大特点。老师先指导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自己将问题提出,并且将自身知识和实验相结合之后再将问题解决。中学生内心的探究心理也能够完全和探究性实验过程相符,所以,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被探究性实验完全激发,学生自身对知识构建的能力也得到发挥。学生的生活和生物课程之间也能够因此缩短距离,学生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关心也能够因此受到引导。这样,对于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也会乐于探究,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将问题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在探究性实验中得到了不断增强。

二、试验设计

生成探究问题是指教师创设情境,要运用好各种不同的策略,使学生先前的认知和创设情景中的理念出现冲突,学生内心的疑问也会因此而生,学生因此也能够积极提出问题,而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够进一步得到激发。探究理念在贯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便是探究方案的合理设计,学生自身自主学习在此环节中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该作为创设情境的角色,不能再重复以前将全局尽数包揽的工作,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扮演指引者的身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犯的错误教师应该用创设的情景来引导,不能直接将正确答案灌输于学生脑海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实验工具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提供给学生,探究理念从某方面来讲也能体现于实验设计的本身。

将实验当作基础科学的生物学在研究过程中也是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实验教学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生物实验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学生自我的动手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都有了显著提高。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受关注的程度也在日渐提高。

研究生物实验教学在今后应该侧重于完善演示实验教学,将更多的案例以及更多的素材添加到实验中,使生物实验在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应用。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成效与试验性质和实验理念息息相关,探究性理念应该结合到初中生物实验中,使得初中生物课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能够将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性完全激发出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样,在得到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认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贯彻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