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2013-12-29 00:00:00刘勇
成才之路 2013年28期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显著的作用备受教师们青睐。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有效性;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精力、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一种活动都在追求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教学活动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与探索的重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人教版初中数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看法。

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工具有限,现代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就能适当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课为有趣的探究课。例如,我在教学“正比例函数”时,教材的引入是有关燕鸥飞行问题。我认为,它离学生现有知识背景太遥远,同学们对燕鸥缺乏了解,肯定对引课作用不大。为了增强课堂效果,我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了同学们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来引入,利用一段灰太狼追捕喜羊羊的视频,演示了行程问题,经过问题讨论,得出函数关系式s=10t,再对此关系式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使情境问题设置有效。而且,听到主题曲音乐和看到喜爱的画面,顿时学生很兴奋,学习情绪高涨,从而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计算机具有信息加工的功能,能够描绘静态和动态的图像,从而能展示数学概念形成发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有助于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如在讲圆柱、圆锥、圆台的生成时,如果按传统的教法,让学生展开想象,则对那些想象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困难不小。若采用《几何画板》工具软件,就可以轻松地表现圆柱、圆锥、圆台的生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圆柱、圆锥、圆台定义中所说的“曲面”(包括圆面),从而达到正确、轻松地理解上述概念。计算机的动态变化还可以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如此,利用计算机呈现数学对象的动态变换过程时,奇妙的图形变换,可以使学生领略数学奇异之美;各种图形的有机结合、逐步发展,展示了数学的和谐之美;通过图形的旋转、翻折,表现出数学的对称之美。通过对不同的图形与元素的着色,展现出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可以使数学教学内容中那富有诗情画意的美的因素得到充分展示,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实现了数学教学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

又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教材中涉及这样一个引入问题:“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可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细胞分裂这种微观知识用眼看不到,用手摸不到,用脑想不到,利用flash动画就很方便地把问题解决。课件演示动态变化过程,细胞由一个分裂成2个,再由2个变为2×2个,再分裂成2×2×2个……从而自然地得出乘方的概念。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特别是学习几何有特殊的意义。如果学生没有空间想象能力,或空间想象能力很差,几何就很难学好。那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就成为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例如:有这样一类问题:“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米,高是8米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C点,那么它所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多少?”解决此问题,就要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图略),利用展开图,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有了现代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就容易多了。利用课件,把长方体展开,然后用直线把立方体的左下角到后右上角的平面距离两点连起来。这样学生从屏幕上直观地看到,两点的连线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的短边是长方体的高,直角三角形的长边是长方体的长加上宽,只要利用勾股定理就能解决了。这样,既避免了教学的烦琐,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丰富教学资源,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资源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证明时,通过上网可以查阅勾股定理的有关历史背景、相关资料及多种证明方法,并由此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高超证明思想和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及激起努力学习数学的态度。同时,在学习“作轴对称图形”时,课前我就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上网查找有关轴对称的相关事物,进行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学习完作轴对称图形知识之后,我在课上布置了一个设计家庭窗帘花边的练习。如果利用学生手中普通学习用具肯定是办不到的,而在微机室上这节课就没有问题了。利用微机上的丰富资源以及网络优势,同学们先通过课件资料库或网上查找有关花边的素材,然后再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平移、翻转和作轴对称等手段很快就设计出了美丽的花边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的用处、信息技术的好处,同时感受到生活处处用数学,美在数学中。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真正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