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英语教学有效性实现科学育才

2013-12-29 00:00:00张岚
成才之路 2013年28期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和主要方式,而良好的开端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科学育才,学会从教学语言的熏染性、导入方式的趣味性、教学设计的换位性去精心预设和完善。同时,也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样,我们才能收获高效课堂的最大化。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导入;英语教学;育才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和主要方式。但是,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势必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加强英语教学有效性,实现科学育才呢?

一、课前导入要注意三性

(1)教师课堂导入的语言要具有熏染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思维碰撞,思想交流的过程,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谈举止往往会在无意识中给学生们一种暗示或引导。如果我们的讲课表情呆板,声音平淡,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听课情绪,势必会削弱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我们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一种激情高昂,语言抑扬顿挫,清晰委婉,如小溪流水般清凉透彻的交流氛围,势必会极大地增强和调动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由此可见,教师的“导”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导的艺术性关键又在于我们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一定的熏染性。只有让我们课堂导入的语言具有了一定的磁性和吸引力,才会使我们的良好开端得到有效保证。

(2)教师课堂导入的方式要具有趣味性。事实上,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都能注意到对知识引入的技巧性,但是却很少去考虑如何才能将导入的技巧性和知识的趣味性融为一体。单纯考虑知识学习的技巧性,只能保证一部分专心听讲的学生受益,而不能保证全体学生学懂;但是如果将学习知识的技巧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那么,就能吸引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从而实现我们课堂教学的趋于完美化。例如,在教授初中英语教材“谈论秋天的节日”话题时,笔者就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将本单元中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融入一个自编英语故事(大致情节为:中秋节之际,我遇到了一个叫嫦娥的女孩,我们成了好朋友。之后,我们约定一起去看电影,但是最终遭到了她父母的拒绝。正当我非常着急和伤心之际,我醒了,原来是一个梦),和学生进行英语交流。这不但吸引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了快乐轻松学英语的课堂氛围,还拓展了课本以外的诸多知识点。事实证明(通过当天课后的作业批阅情况和与学生聊天沟通等),那节课非常成功。这就使我更加确信,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就要最大化地将我们的课堂导入趣味化,因为只有趣味,才有学习。

(3)教师课堂导入的设计要具有换位性。课堂导入的设计方式和内容很多,一些教学经验不足或备课不很充分的教师总是习惯按照自己的授课思路去设计课堂导入,经常脱离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感受,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死气沉沉。也就是说,这样的课堂导入设计缺失了一定的换位思考,缺失了换位思考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失败的导入。在课堂上,我们授课的主体和交流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只有降低自己的备课视角,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去设计课堂导入,才有可能拉近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按照我们的教学预设顺利发展下去。

二、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

(1)开拓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同时,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特点,运用搜索引擎工具,尽可能选择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网上语言材料,以此作为英语教材的扩充和更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英语教育网站、英语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网站等,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近年来逐渐进入课堂,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语言材料,将沉睡在课本上的死的文字,通过各种动画、图片及各种各样真实的生活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这有效地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师上起课来更为轻松、方便和实用。

(3)积极创设家庭英语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而家庭是缩小了的社会,是学生生活、成长的摇篮,因此家庭中的学习氛围也值得我们关注。发动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学英语、说英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其乐融融,能有助于他们的口语能力提高。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对于大多数英语教师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课程资源中,学生资源是一切资源之本。无论是教师资源,还是教材资源,必须与学生资源结合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接触英语,弥补外语学习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李炳亭.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