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促使人们成功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数学, 而且学得活、学得好、获得较大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因此,我认为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而要适当地“引”。
一、引导学生主动发言,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充满了对学习的热情,因为他们是初次接触数学,所以这时教学数学就需要教师多花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然而,低年级段很多数学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已经掌握了,如果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学,对学生来说就很无趣。长此以往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更别提对数学产生兴趣了。
(1)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学生的好奇心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颖的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因此,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紧接着说:“你们想不想知道用这两个三角形可以摆出哪些图形来?”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表现出来了,学习兴趣也很高。
(2)结合生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爱说是低年级学生的又一特点。数学课堂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相当紧密。学生对生活中遇到并掌握的知识是很有自信的,他们对自己知道的事物想说出来,又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想发问。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就充分让学生自己发言,说说认识的有关钟面的知识。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悄流逝,直到下课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仍然想发言,学生学的内容自然是掌握得很好。
二、引导学生有效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有序游戏。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形式多样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数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找朋友、小动物找家、对数等形式的游戏。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开展趣味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主动,玩得开心,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喜欢数学。我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设计了“小小导游”的游戏。请一个学生来当导游,大家当小旅客来参观游玩。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让小导游带小旅客边参观边叙述我们的位置,而小旅客也“刁难”说要去这去那,让小导游叙述方向。学生们都玩得很开心,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学生有效操作。“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这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yVvAuQBBaMiU1llBiuVwZLsWOqev2h6moiVn+Iwo7h4=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课后拓展,激发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完成有趣的课后作业。数学的课后作业并不一定是需要计算的作业,有时也可以是让学生“玩”的作业。这些“玩”的作业并不是没有目的地瞎玩,有些作业能够体现数学美,有些作业能够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有些作业则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如在学习“时、分、秒”的知识以后,我组织学生们动手做了一个钟面模型,同桌之间互相拨时间,并认读。在完成这项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时间,还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
(2)引导学生良性竞赛。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优越感,不会惧怕数学学习,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方式的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
总之,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更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