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新思维:角色转换后的教学反思

2013-12-29 00:00:00徐丽娟
成才之路 2013年28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层。常年在一线教学,熟悉了各种教学模式后,年复一年地循着旧轨迹循环运转,对现状渐渐麻木。暑假学驾驶,再次做回学生,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成为合法的驾驶人,过程中体验到学生的无奈无知无畏,更切身体验到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时候的老师最让学生喜欢,老师怎么教更最容易被接受。师傅有三句口头禅,听的时候觉着刺耳,可仔细体会,确实有一番道理。

一、错得多,才学得好

看到某些人学车时基本不挨骂,都很羡慕,自叹若能像他们一样就好了。可是师傅毫不客气地说:只有练车时错得多,才能考试时做得好。我很不解,师傅说:只有出了状况,才会想着怎么解决,以后怎么避免。否则,到考试的时候出了状况,你能怎么办?

我是多么惭愧,同样身为老师,我的课堂总是希望学生准确地回答我的问题,跟着我的节奏完美地前行,这种没有任何意外的课堂,是否真正有效呢?

课堂如果是一匹马,就应该是学生在前面驾驭,老师在后面看着。如果学生走岔了或者摔下来了,那么老师走上前去,想办法让他上马,继续前行。一堂真正精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从不轻易地被我们拉着马绳,装模作样地走一回既定路线。学习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的价值在于拥有充分发表意见,敢于撞击的自由。

而我们追求完美答案,既是想要一种讲得好的成就感,也是图省事。因为我们知道,错误的想法往往不是一次讲解就能纠正。这次讲了,下次可能还错,于是索性放弃。其实,这些错误点正是学生的障碍所在,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放弃这个分数增长点。人的意识不是一击即倒的,在错误面前,正确的事物需要不断被强化才能真正树立起来。我们可以将两者比较呈现,区别两者异同,向学生指出错误点,分析清楚错误的原因,才能让学生逐渐理解,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并在练习中将之转化为一种思维品质。

课堂,教师应于错误处生成美丽。

二、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威廉·詹姆士指出:人性中最为根深蒂固的本性就是渴望赞赏。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强调:赞美比批评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和积极配合的愿望。而在教育界,赏识教育、赞美教育的说法不断提倡,作为教师,对待学生除了赞美,就是不赞美,批评的话语很少出现在课堂上了。

而事实是,现在的高中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也基本在父母长辈的细心呵护中顺利成长的,如若总是在鼓励赞美中成长,学生既不能真实地看待自己,也不能客观地面对社会。长此以往,必然扭曲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所以,要想学生健康成长,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事实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师傅拉下脸来很严肃地向我指出问题的时候,我才会从心理上正视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此时,师傅总是得意地说: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及时中肯的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心理应对,同样会让学生有被关爱的感觉。实事求是的批评,既是教师的人格表现,也是学生的人格成长必修课。

不踏实是学习的硬伤,只有实事求是,该赞美的时候衷心表扬,该批评的时候中肯指出,学生才可能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有劲。

三、学习不是为了考试

我一直认为,认真学车的目标是为了尽快通过考试,所以总不理解为何师傅总是说他看着满意了我们才可以考试。师傅回答道:你是为了学开车来的,不是为了考试。听罢不禁汗颜,一位汽车教练尚且知道以发展长久的眼光来考量学员,何况我这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的语文老师呢?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更多地像农业,而不是像工业。可事实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越来越趋向工业化思维,符号化标准化模式化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标准大行其道,消灭着语文学科中丰富灵动的诗意魅力和千变万化的深刻内涵。其实,每一个语文老师心中都明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没有丝毫说服力的,更遑论一个学生的思维深度、人格品质。

所以,就把语文课当成一个村庄吧。我们以一个农夫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让学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然成长,并能感受到农夫的勤劳善良坚韧,让学生认同和尊重这个村庄正在进行的一切变化,而非厌弃和逃离。由此,师生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细心培育引导,学生在这个以语言为载体的熟悉村庄间进行审美体验,在他们的能力与客观需求的冲突中进行批评性反思,产生有价值的生存体验,以促进人格的解放、成熟。如果我们的语文村庄中盛开着自信,懂得了仁慈,理解了规则,拥有了信仰,就算是分数上不突出,我也甘之如饴。因为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对语文的真实,对自己的真实,更是对学生的善待。因为,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陶行知先生有一个教育信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是的,生活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亦是教育的终点。语文课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亦为培植学生的生活,让每一棵生命之根保持蓬勃生机,让每一个学生皆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