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学生获得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从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建立互助分组教学,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重视课外活动;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争取更大进步等方面,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兴趣;互助学习小组;学以致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遵循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总体教育理念,以岗位任务为引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地讲解。该课程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让每位学生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这是我们每个计算机教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在2011~2012年上学期执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们的一项日常教学工作,打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和首要目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我们计算机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尤为注意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举例如下:在讲解Word 2010中的作品制作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日常实际生活,初步构想自己怎样通过一份电子小报来做自我介绍。先在制作小报的说明中提出具体的内容要求、详细的格式安排,接着,补充说明作品在制作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其应采用的方法。同学们在经过几分钟的认真思考后,笔者先用大屏幕展示几份相关的优秀作品,然后要求同学们自行通过互联网寻找另外优秀的word作品展示,以使他们对自己将要进行的创作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制作出更为优秀的作品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期待。笔者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鼓励他们“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做出比观看的优秀作品更加精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学习,学习更为主动和自觉,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去获得丰收的喜悦,去赢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和信心。
二、建立互助分组教学,组织学生讨论
互助分组是解决学生之间学习差距的一个很好的组织方式。首先笔者依照此前实际情况,采用学生个人愿望和学生推选等方式,有目标地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同学作为小组长。接着采用“优差结合和自由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分组,每组4~6人。小组长作为老师的帮手,主要任务是:组织小组内各个成员思考、分析、讨论该模块的任务要求,归纳总结出所涉及的知识,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自己选择或由小组长分配具体任务;小组长负责帮助组员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小组长也无法解决的,再由老师帮忙解决;最后通过该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每个学生对此模块知识的充分掌握。各小组任务完成后,既要考察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是否充分完成,还要考察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情况。只有每个成员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这个小组才算获得通过,小组长才能获得相应的表彰。如此,不但发挥了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协作学习,加强了团结互助,促进了和谐,同时也减轻了我的负担,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教会学生编辑排版文章、处理表格、制作ppt、网络应用等,学生往往觉得很有用、很有趣。我便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习过程共同探讨:利用计算机可以做一些什么事?
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重视课外活动
结合实用需求,讲解课本外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在介绍到主机时,给学生讲解主机背后接口知识(如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并打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机箱内部的硬件,还讲解一些简单的电脑维修知识以及如何安装系统等,以帮助他们解决自家或朋友、邻居家的电脑小故障。在讲到网络应用时,教学生下载手机铃声、音乐、图片等。
笔者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校沟通,开放微机室,来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此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协会,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还有,在课外活动课中通过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学习或对书本知识细化,再加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争取更大进步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可以说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科学性;通过反思可以有效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的思考更加成熟和理性;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因此,笔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认真沟通。为了克服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或空间限制,我利用方便的互联网手段,建立基于QQ群和博客的便捷的交流方式。我在上面书写感想、感悟和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便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笔者,学生以匿名或记名的方式评价笔者的教学行为和其他方面。这种评价有利于笔者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笔者换位思考,认真地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对与错。及时反思,总结教学。还通过听课交流、教学论坛、教师博客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同事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反思自己的现在与过去,从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新的教学中去。
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我有深深的感受:一方面深切体会到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惊诧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前行,苦恼于当今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的落后问题仍难解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碰撞,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新技术与相对落后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要求教师勇于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亲身实践中不断改变、创新,才能更新教育理念,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