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一直面临着严峻的现状:班级中学生人数比较多,而且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一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不利于学生的成才,二是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费时多,收效慢”等现象。为此,我们为了改进高中英语教学,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为学生铺好成才之路。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有些学习困难学生学不好英语是因为胆子太小,缺乏自信,怕说错,因而往往是缄口不言。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是人人平等的,他们都有参与学习的时空和权利,没有约束,不同的任务分工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展示自己, 从而消除自卑感,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焦虑感也随之降低,每个人都能取得解决问题的巨大成就感,让他们更勇于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容易养成积极发言和积极参与的习惯。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的方式也随着新课改实践的过程而不断深化。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可以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最多样化学习形式的结合。特别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化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合作讨论中,学生讨论结果也有很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但却是精彩独到的、受学生瞩目和欢迎的,是超越老师和挑战教材的。值得惊喜的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有很多过去曾是一言不发的同学,很多时候也能产生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奇特的想法,博得师生的刮目相看。
(3)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众所周知,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 由于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的影响, 学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任务。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可以采用各种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需力。
(4)使课堂更有灵活性,并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合作学习,使得课堂更具灵活性。通过不同的分组活动,学生的练习量大大增加,而且通过座位的变化,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对于学生进行语言的交际和操练有很大的帮助,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课外学习活动的展开,让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英语兴趣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英语学习,切实解决自己所需的问题。
(5)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能得到提升。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他们都是参与者。在合作中,那些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其他的同学。这些导学的孩子,他们为了显现自己的本领,很自觉地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其他的孩子,为了自己在课中不丢“面子”有所表现,也是很用心地做好预习工作,很认真地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解决问题。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求知之中,随之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效益也渐渐提高了。
(6)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英语教学是师生进行导和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一个交际的大舞台。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共同促进、相互支持等等的集体意识是非常好的。如,在练习评讲中,我经常在课前就把正确答案给学生,在课堂上先给学生部分时间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班的差生能够积极提问,同时优生会毫无保留地辅导差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慢慢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学会了与别人共同探讨、协商,共同解决难题,当个人意见与别人产生分歧时,学生们学会了交流、沟通、取得共识。这些都给学生将来在社会实际工作中能够与他人协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英语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
(1)预习中的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Reading”的预习任务。要求读懂“Reading”并能够完成A、C1和C2部分的练习。预习时,在“Reading”中要能够留下以下几种记号:如用“?”标出文中的难点,用横线画出文章中的短语,用“☆”标出文中的好句子。小组内部要能合作解决掉部分难点,以重点短语为框架完成文章的缩写任务。
(2)练习评讲中的小组合作。在练习评讲中,小组合作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消化掉部分难点,达到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优生辅导差生,相互帮助学习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教师也应对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小帮手们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了那些学习困难生,也培养了学优生们的责任心及班级荣誉感。
(3)活动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大胆地将教学活动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承担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例如:在“Project”教学中,可以由一个小组承担“Project”的教学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分工合作,收集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并研讨出“Project”中的重点、难点。合作学习中的竞争包括组间竞争和组内竞争,学生们在互助合作中集体荣誉感增强,使整个集体处于一种良性的竞争中。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了竞争意识,这对孩子无疑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4)课外学习的小组合作。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信息时代为英语学习开辟了多种学习渠道,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Studio classroom”“VOA Special English”,各种广播电台,以及多种英文杂志报纸资源,鼓励学生组成课外学习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开发或寻找自己喜欢的媒体资源,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英语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明确“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合作学习”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拿来就可以用的,它背后隐含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其精髓。合作学习的意识对于活动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在互助合作中每个人都体现了自己价值,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只有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才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2)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厦门教育学院学者郭砚冰在其著作中提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性质和人数,分别采用‘同桌合作式’(即同桌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适合做pair work)、‘四人合作式’(即前后两排学生为一个合作小组,适合做group discussion)、‘多人合作式’(即5~6人为一组,适合完成team work, interview或tasks)。”因此,划分学习小组时,得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还考虑到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使每个组成员的基础力求平衡,以免出现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和冷热不均现象。
(3)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和发挥好调控能力。要想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成功,教师必须定位好的角色,是帮助、指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人,是和学生一起求知和进步的共同体,同时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服务生”。需做好以下工作:①构建和制造和谐的学习范围,激发和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需力。合作学习涉及的元素很多,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一个和谐、民主、宁静的学习氛围,维护好合作学习的秩序;第二,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或给学生制造相关学习内容的“麻烦”,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②主动参与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掌握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师还要以平等身份适时介入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当学生们合作得顺利且取得丰硕的成果时,教师应给他们恰当激励;当合作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③及时获得反馈,帮助困难生适应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及时获得反馈,引导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差异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应有层次性,引导学习困难生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让他们也有能力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4)评价多以正面为主。合理、正面地评价学生,能较好地强化英语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英语。众所周知,无论是谁,都希望肯定,无论是谁,身上都有闪光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奖励,有利于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因此,在反馈、评价学生时,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但是,同时还得注意,教师不可以滥用表扬、批评,也许可以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奖励作为外部强化的手段虽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使用不当也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注意使用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