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情趣教学法

2013-12-29 00:00:00郭风雷
成才之路 2013年32期

在初中教学中,体育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的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在以往的体育课上,老师专业性不强,往往只是走一下形式,跑几圈便让学生自由活动,起不到初中体育教学该起到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行以后,这样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体育发展的步伐,老师必须采取新的措施,采用情趣教学的办法,把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缓解压力的同时强健自己的体魄。

一、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成长情况设计体育游戏

在以往的体育课上,教学课程设定比较单一,毫无新颖之处。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僵化,老师上的没意思,学生学的也没激情,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喜欢体育却不愿意上体育课。这样的情况,体育课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推行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之后,以往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体育老师必须突破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用新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初中生固有的特点安排教学的内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认真地对教学中所需要的体育游戏进行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性别和身体素质的不同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比如说让女生玩跳皮筋或者跳绳的游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耐力和节奏感。可以让男生进行一些对抗性和竞争性比较强的游戏,比如趣味接力赛,可以锻炼学生的速度和反应能力。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选取一些需要耐力和爆发力难度比较大的游戏,对于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比较小的游戏,逐步增强其身体素质,改善其体质。

二、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想象的能力比较强,老师可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采取情景创设的办法,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同身受,在体育活动进行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比如在进行跑步耐力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在草原上或者森林里奔跑,自由自在,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在学生快要疲劳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现在草原上来了一只狮子,森林里响起了一声虎啸,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快速地奔跑,达到耐力训练的目的。初中生所处的时期比较特殊,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强烈,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教材采用比较新奇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想要真正掌握一项运动,老师的教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思路清晰,直指这项运动的本质,语言要风趣诙谐,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老师在进行运动动作示范的时候必须要标准协调,让学生对这项运动十分好奇和神往,他们主动地学习,求知欲望强了,教学效果自然便会提高。若是老师的素质达不到,讲授的时候含糊不清,听的学生云里雾里,老师在进行示范的时候,动作不标准甚至有时候失败,导致学生对这项运动失去兴趣,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上课之前必须充分备课,在体育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劳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教学手段。

四、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的内容一定要标准并且好看,提高学生对于这个项目的兴趣,在学生最好奇的时候讲解这个体育项目的要点是最容易被学生记住的,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视频中的动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比如定时定点投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平时的投篮习惯进行投篮,由于有时间的限制(如一分钟内必须投完九个点的十六个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还能在紧张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老师可以对胜利者进行奖励,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更加努力练习,掌握各种投篮的技巧。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不断发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只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必须采用情趣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要求老师不但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水平,还必须对情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认真地研究探索,把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中心,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保证学生在完成体育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