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和学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参与者,对教学的实际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塑造与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质性进展。探索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塑造的路径和策略,就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师生交流;教学气氛
高中政治教学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政治觉悟。我们看到,当前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诸如教学方法不对头、课堂教学“裹足不前”、师生关系“不温不火”等。其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可以影响政治教学的进程和质量。因此,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塑造、维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应该成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师的共识。根据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考虑如下策略。
一、以政治课堂教学为抓手,为师生交流和互动留出空间
众所周知,高中生大都处于15岁~18岁的阶段,青春年少、思维活跃、行动能力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高中生的上述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把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不但可以巩固政治教学的成果,而且能够为良好师生关系的打造提供宽泛的空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两大主体,他们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因此,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重要促进和引导作用,并自觉地采取有效手段不断塑造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优质的师生关系成为政治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油”。
例如,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与课程安排设置适度的师生互动、交流的项目,给师生关系的塑造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每堂政治课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留出10分钟~15分钟时间作为师生交流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就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一方,要对学生的各种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满足学生们的各类需求,培养学生们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总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不断拓宽教师、学生交流和互动的空间,是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中师生关系塑造的不二法门,必须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二、 塑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学活动对师生关系的带动作用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良好的气氛和氛围能够在无形中促进教学的发展,也必然可以带动师生关系的塑造。因此,千方百计地塑造和维持良好的政治教学气氛,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具体的做法是,教师要发挥政治课教学活动的威力,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活动的氛围中,使之真正地感知政治课的魅力,进而对教师产生尊敬、喜爱、崇拜等积极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更加喜爱政治课,也更加尊重政治教师,师生的关系基础就变得十分牢固了。
要知道,在实际的高中政治教学中,良好的气氛和环境可以增加和谐因素,进而帮助教师与学生们形成默契感,逐步建立良好的关系。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相互交流、沟通和互动,其实正是教学发展的过程,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做游戏,培育彼此间亦师亦友的师生默契,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老师、了解老师、喜爱老师。综合来看,包括政治教学游戏、课堂活动、课外活动在内的多样性的政治教学活动,都可以为师生的互动交流,为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整体发展,为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立足政治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政治课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政治课的内容本身涉及的范围更广,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这就要求政治教师的知识面广,不仅精通本学科的知识点,还要了解各个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知晓生活中不断产生发展的新事物,并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应该发现学生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自身同时也是学习活动的参加者,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最好体现,最终能达到师生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应用能力和政治领悟水平如何就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指标。因此,政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为目的,不但要成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师的共识,而且要把这一理念准确地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要看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锻炼自我认知与理解能力,是打造优质、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当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的时候,他们的独立性变得更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教师开展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立足于政治新课标与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之达成良好的默契,为师生关系的塑造创建平台和机会。
参考文献:
[1]吴丽莉.浅论课改要求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2012(1).
[2]高永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2012(1).
[3]潘鸣辉.互换师生角色,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基于新课改理
念的社会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