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教学设计反思

2013-12-29 00:00:00杨俊生
成才之路 2013年32期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周金良先生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子课题的负责人,我是课题组主要成员。本文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课题时的体会,谈谈《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教学设计要注意课型特点

一般来说,高中语文基本课型有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针对每一种课型,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关键靠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宜兴市高中学校在十年前就推广“讲学稿”,有的地方叫“讲学案”“助学案”,就是在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学案。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探究,在知识迁移的基础上,探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词的上阕写景的特点。在这里设计一个师生讨论的教学环节,非常好。如同学之间讨论作者描写秋色时视角有哪些变化,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逐渐适应高中语文课堂的特点。学生讨论写景特点,积极性很高,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争论。最后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老师选择每组同学代表发言,师生形成共识: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视鱼翔浅底。写景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完全可以供学生写景时模仿,提高学生写景的表达能力。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知识迁移。我认为,课堂参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符合学生心理、适合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课程改革不需要表面的轰轰烈烈,不需要做表面文章,要在讨论中给学生有益的启发,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心灵碰撞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暴露自己思维方式的特点,绝不是为讨论而讨论。

讲评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动。“主动”是课题的核心概念,课题组是这样界定“主动”的,即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包括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例如高三每次的试卷讲评课,不一定需要语文老师每道题目都要精讲,语文老师根据试卷的得分情况,先做好统计分析每类题目的得分情况,然后选择错误比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2013届高三学生在备考时,我重点调整了作文教学的模式,对每次学生作文离题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感悟到怎样分析材料才不会离题。学生每次考试后都主动研究材料作文的审题规律,然后总结归纳,我想,这就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二、《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教学设计要注意学生高度参与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学生比较厌恶写作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语文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忽视学生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要让学生高度参与语文学习。根据国内外文献研究情况,我比较赞同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1998年提出的有效教学的5大原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有效教学就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那么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使学生高度参与呢?

多举行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宜兴市高二学生每学期都要到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参与社会实践。有心的语文老师要借助这次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写出心得感受。这比平时空洞的作文要好得多,因为有真实的第一手素材,每个学生都参加,人人都有感悟,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材料信手拈来。我们宜兴市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的美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观了善卷洞,亲手制作了紫砂壶,爬上了竹海,体验了采茶的过程。这些社会实践就是作文最好的素材。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要求学生坚持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必须自己写,全班学生轮流演讲,参与度广,演讲内容都是与高中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关。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进图书馆或者电子阅览室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热爱阅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如果阅读教学抓好了,何愁写作能力不能提高呢?语文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激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

三、《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教学设计要注意无效的学与教

研究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中,有效的学与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指数。无效的学与教是针对有效学与教提出来的。怎样避免无效的学与教呢?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假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但是教学设计如果脱离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那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众所周知,江苏省高一、高二、高三的每次语文模拟考试,都必考诗歌鉴赏题。而恰恰诗歌鉴赏题又是得分率比较低的题目,很多教师为此苦恼。我校从整体上这样设计诗歌鉴赏的教学步骤的。高一阶段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让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翻译课外古诗的大意。从最基础抓起。高二阶段让学生学会从哪些地方入手解答诗歌鉴赏题。高三阶段训练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循序渐进的诗歌鉴赏教学,也许速度比较慢,但是却是有效的。而一些学校从高一开始教师就训练学生怎样解答诗歌鉴赏题目,一直训练到高三,也是事倍功半。

高三阶段诗歌鉴赏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把出题类型归纳为分析“诗眼”型、分析语言型、分析句意型、分析技巧型、分析意境型。然后每种类型列出答题模式,附上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让学生根据高考的要求揣摩答案的由来。并把学生练习诗歌鉴赏的答案放到教室投影上去,和高考标准答案相比较,这种教学设计是有效甚至高效的。任何时候,语文教学积累都是必要的,教学设计也要在教学积累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避免无效的学与教。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