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很多学生写作文要不像流水账,要不就干巴巴,总是觉得难以下笔,简直痛苦不堪。教师指导作文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不住作文教学的重点,始终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些都和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过于陈旧以及教师忽略少年儿童心理成长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要让孩子告别对作文恐惧,就必须让他们觉得写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那么对作文命题进行生活化改革,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鼓励和激发孩子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欲望就成为了当下教师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一、命题鲜活触及心灵共鸣
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虽然可能是来自于多方面,但是命题的好坏是其中比较凸显的因素。传统的作文命题过于老套,压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限制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作文写起来当然就像“带着镣铐跳舞”一样缚手缚脚。如果命题贴近生活、鲜活有趣,必定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让他们充满激情、跃跃欲试,那么学生的作文必然“水到渠成”。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让作文的命题鲜活起来、开放起来。一是半命题作文,也就是作文命题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给学生留下巨大的填补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发挥想象,在文字的天空自由驰骋。比如,“我最 的人”,“一件 的事”,“我想 ”等等。其中的空白部分由学生自己补充完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读学生的作文从此不再是千篇一律、味同嚼蜡。
命题作文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就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自主理解、自行拟题的基础上自觉完成作文的写作。例如,结合孩子快乐而充满小烦恼的成长过程,去发掘其中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可以是含辛茹苦的父母,也可以是诲人不倦的老师;可以是快乐温馨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挫折和磨炼。让自己去回味其中的感受,学习心存感激和生活充满阳光。以此为主题,让孩子以“体验”为话题,自己拟定一个题目,自由发挥写一篇作文。这些话题作文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不仅作文本身具有真情实感,而且让学生能对现实生活充满感恩之情。
二、生活体验激发情感表达
要想让孩子写作时有素材可写,就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学会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由于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太高,过度的干预往往让孩子失去了很多自己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机会,时间一长就变得任何事都熟视无睹、漠不关心。这样一来,孩子的作文自然无话可谈,无事可写,要不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流水账一样枯燥无味。因此要紧贴生活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生活的乐趣,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并主动表达内心的想法。
教师可以根据现实条件,让孩子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增加孩子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学校里可以开展“娃娃校长”“小小班主任”“我是交通员”等各种岗位的竞聘,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各种生活的角色,变成一个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的有心人,有了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对写作文自然也就充满激情。另外,适当地带领孩子走出校园,参观博物馆、工厂、亲近大自然,记录生活中的趣事、新闻,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都会使孩子爱上用文字去描画美好的生活,抒发内心的感受。
三、评价开放实现多维赏析
教育的方式,等于协助儿童认清他们的潜能。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孩子畅游文字海洋的导航灯,也是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垫脚石。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仅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作文中不足,还会使他们对写作越来越充满信心,保持持续写作的热情。以往学生的作文都是有教师一手把关,作文的评价充满了“专断独行”的味道。作文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使不少孩子的创作热情受到压抑,从此陷入了怕写作文又写不好作文的“恶性循环”。所以想要让孩子爱上写作,并逐渐绽放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花,开放互动、多维视觉的作文评价是重中之重。
(1)自评: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既然孩子所写的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素材,那么作为文章的作者最有发言权。打破教师单一批改模式,把作文的评价权交给孩子自己,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写作过程中的喜与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能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创作风格,并在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的基础上,针对性指出孩子作文的不足,帮助孩子信心百倍地进行作文的修改和再创作。
(2)互评: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因为受年龄、学识和经历的限制,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是很强,但这不代表孩子的作文一无是处,只要细心研读就会发现在孩子的作文中或多或少地都闪耀着思维的火花。全班同学之间进行作文互评,把这些精彩的部分展示出来,一起分析欣赏,或者对一篇佳作进行仿写,不仅会让孩子写作的热情迅速高涨,而且也能开拓孩子的创作视野,让他们畅游文字的世界。
(3)共赏:鼓励孩子勇攀高峰。除了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之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的便捷让父母、亲人甚至是其他的社会人士来点评孩子的作文,帮助孩子深入了解社会各种职业和事件的真实面目,借助笔触生动刻画人间百态,在写作方面勇攀高峰。如,警察叔叔、清洁工人等都是在孩子的作文里常常出现的角色,但是孩子对他们的职业环境和职业经历了解得并不充分,所以由这些作文的“主角”来点评学生作文是最具权威性的,也是让孩子的作文更加具有内涵美、意蕴美和人性美,而避免成为“空中楼阁”的最好方式。
面对作文教学的窘境,放飞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心怀感恩,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从生活中攫取写作的素材,运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与他人分享对生活的感悟。鼓励的话语,适时的点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给孩子更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孩子不仅能学会写作,甚至会爱上写作,这应该是所有语文老师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