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的责任思维的培养途径探讨

2013-12-29 00:00:00孙瑛
成才之路 2013年32期

摘 要:思维培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显得尤为关键,他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性问题,也关系到幼儿的认识和未来的发展,更是为幼儿将来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从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创新活动,拓展培养幼儿责任思维的载体;优化策略,探究培养幼儿责任思维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责任;幼儿责任;幼儿责任思维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熟悉,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谈了之。”赞可夫的至理名言中有这么一句:“智力、情感、意志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加锻炼和给以正常的负担,它们反而会衰退,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改进,有时还会变得迟钝起来。”可见,思维培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显得尤为关键,他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性问题,也关系到幼儿的认识和学习的发展,更是为幼儿将来一生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责任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认识到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性,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培养。

(1)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长自己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作孩子的表率,做好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2)家长要给孩子独立的机会。由于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独生子女让每个家庭都输不起,为此,家长的包办代替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孩子这个也不会,那个也不懂。其实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作为家长,我们只有在生活、学习上不断地给予指导,养成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跟踪,并适时地进行指导,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强迫的事,培养孩子做事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3)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度的奖惩。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要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当孩子认真负责地完成相应任务后,家长应及时鼓励及表扬,还可适当奖励他喜欢的东西。而当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时,家长就应给予必要的惩罚。如要求孩子自己整理玩过的玩具,否则,下次就没有再玩的机会或不允许看喜欢的电视等。

(4)家长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有这样一位妈妈当孩子晚回来时,她就非常清楚地告诉孩子:“因为你晚回来了,所以今天你玩的时间也要少一些,是你自己违反规定在先,妈妈才这样的。”从此以后,孩子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这也是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极好途径。

二、创新活动,拓展培养幼儿责任思维的载体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在这个时期表现出的从众好模仿的心理。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场所,在这个时期,能提供适宜的场所,开展适宜的活动,让幼儿的集体责任感在这里得到萌芽、发展,让孩子从小懂得要融于集体,服务集体,真正地将幼儿的自我责任、集体责任落到实处。

(1)开展“我是梁丰小主人”活动。小主人活动是我园常规开展的一项活动,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要爱护班级物品,并且要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管理,共同制订班级公约,做到人人遵守。如活动区结束后,能主动收拾自己的活动材料;午餐午睡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吃饭、自己整理床铺和小抽屉、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坚持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在活动展示与评比中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幼儿参与小主人活动的热情。

(2)开展“我是小小值日生”活动。值日生活动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项工作。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条件,给予锻炼的机会,每天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早上来园负责管理自然角、餐前负责分发筷子、餐后负责擦桌子等;户外活动时,值日生负责准备及收拾运动小器械;盥洗时,由值日生负责提醒幼儿正确洗手及节约用水等。同时,定期开展优秀值日生的评比活动,让他们自己找原因,从而让孩子明白承担责任就意味着牺牲自己的一些爱好,要有一点耐心和吃苦的精神。每周五,我们还在班内开展“劳动日”,每个孩子一个包干区,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劳动中来,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现在,小小值日生工作已成为班级常规性工作,他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感和义务感。

(3)开展“绿色环保在我心”活动。绿色环保是当今社会人人追求的生态环境,为此,我们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开展了“绿色环保在我心”系列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分年级组举行了“环保亲子创意展”活动,小班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装饰画,有布贴画、种子贴画、毛线贴画;中班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交通工具,有遨游太空的飞船、有装备齐全的汽车、有驰骋大海的军舰;大班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服装,并进行环保时装秀表演。平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开展教育活动。如走进生态园、暨阳湖公园等公共场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的生态美,从而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情感,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油然而生。

(4)开展“走进服务社区”活动。平时,我们还注重幼儿走进社区,开展系列活动。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会带领幼儿走进福利院,带上孩子亲手制作的礼物,去看望福利院的小朋友们,为他们表演节目、和他们制作玩具等;重阳节到了,就会带上孩子一起走进敬老院,与爷爷奶奶一起过节,享受浓浓的祖孙情谊,这些服务社区的活动都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意识,孩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含义。

三、优化策略,探究培养幼儿责任思维的方法

(1)情绪体验法。在活动中,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促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充分考虑到每种途径可能会引起的后果,然后加以比较,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对此产生积极的情感。

(2)实物拟人法。根据幼儿泛灵性的特点,把所有的物品都看成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在平时活动中常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利用拟人化手段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比如:在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会把耳朵凑近娃娃家的小娃娃,说:“让老师来听听娃娃家宝宝今天对小朋友的表现感觉怎么样呀?”然后以娃娃家宝宝的口吻说:“小朋友们真棒,能轻拿轻放材料,结束的时候还能快快地把我们送回家呢!我们真喜欢你们呀”如果有的区域没有收拾干净,我们就会说:“水果妈妈在找他的宝宝呢,他怎么还没回家呀?”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幼儿主动去寻找,强化行为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孩子自觉养成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

(3)思维争辩法。我们利用录像片断、图片、情景表演等形式,向幼儿提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与责任感有关的事例,引导幼儿思考,组织他们对活动进行讨论和评价。产生积极的情感,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共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表现出来。

(4)伙伴影响法。幼儿的生活学习离不开亲密无间的伙伴,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伙伴关系,由于每个个体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为此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也是不同的,其中也不乏会有一些“小领袖”,在这个群体中,他的一言一行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小群体。因此,通过伙伴影响,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意识”,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它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它更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总之,幼儿责任思维的发展,决定他们今后对学习、工作的态度,是幼儿责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责任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引导、教育和探索,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将时时、事事、处处做有心人,为培养21世纪对事业、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的合格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