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动手能力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2013-12-29 00:00:00武红
成才之路 2013年32期

摘 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开展“做中学”活动,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未来成为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做中学;动手能力;科学选择;人才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学校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已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教育专家认为,3岁到8岁期间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那么这些儿童长大以后,即使学历再高,学问再深,其动手能力还是不如那些得到过早期训练的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要从幼儿园做起。

借鉴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由中国教育部和法国科学院联合发起,我国小学和幼儿园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大变革。本文就如何广开资源与途径,科学地开展“做中学”活动,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瞄准目标,科学选择,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做中学”,做是载体,学是目标,做什么,怎么做,对学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开展“做中学”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学习目标选择幼儿要做的事,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

(1)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科学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的年龄小,手指的灵活性不强,腕力、臂力较弱,加之所学的知识又很少,因此,我们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们做,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让小班的幼儿叠手帕、整理玩具、擦桌子,但让小班的幼儿剪纸、扫地就不太合适了。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所以那些对手指的灵活性、腕力、臂力以及知识和智力要求不高的事多数可以让孩子们做,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更加复杂的事。

(2)做幼儿感兴趣的事,让幼儿主动地培养动手能力。幼儿做事全凭兴趣,如果让他们做一些没有兴趣的事,或者不注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他们就不能和老师配合,主动地培养动手能力。比如让幼儿做动物拼图游戏:教师可先把拼好的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图版放在孩子们面前,然后给幼儿讲一个关于这个动物的故事,最后再将图版打乱让幼儿拼图,这样幼儿的学习兴趣就会很浓,他们会不知疲倦地去拼图,这一拿一放会使幼儿的手指肌肉得到较多的活动,还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上臂肌肉,让幼儿的小手变得灵活起来,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3)做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事,进一步提高教育效能。有些家长和教师喜欢用买来的玩具让孩子们玩,因为这样做家长和教师省事,这些玩具漂亮,孩子们好像也喜欢。其实,只让孩子们玩买来的玩具,动手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因为许多买来的玩具玩法很少,只是让孩子拿在手上动动、看看,有些甚至不要过多地用手操作,如;声控动物、遥控汽车等。为了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智力,我们应该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事。如常让他们玩拨浪鼓,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手腕的摆动力;玩橡皮动物,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手指力量和灵敏度;擦桌子、扫地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臂力;洗碗、系鞋带、拆装物品有利于提高他们做事的协调性……总之,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让孩子们去做,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考虑,就是要根据发展幼儿动手能力的需要选择事情让幼儿去做,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师和家长的培养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在渐渐地提高,因此,通过“做中学”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比如: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岁~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男孩子还可选他们喜欢做的车、船、大炮、飞机等。教师可及时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和观摩,从而激发孩子们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面向生活,广开资源,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能仅靠几种玩具,因为做不同的事,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侧重点不同,要求不一样,另外长时间让幼儿做一两件事,幼儿就没有兴趣了,所以我们应选择各种事情让幼儿做,面向幼儿生活实际,广开资源,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1)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育专家认为,幼儿的动手能力始于孩子有兴趣的游戏,好的游戏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下面是笔者认为常见的适合于幼儿,有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游戏,如:折纸、剪贴、拼图、搭积木、玩橡皮泥、穿珠子、装拆玩具、装卸螺丝钉、画图、跳绳、拍球、用乒乓板向上顶球、爬横杆等。

(2)玩耍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人都喜欢玩,小孩子更是如此。玩也是一种游戏,玩也是一种学习,玩得好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我们可以买一些玩具让孩子玩;可以让孩子玩泥沙玩水;种菜;打电脑;装拆家中的物品(如时钟、收音机);甚至允许孩子撕毁没有用的书报杂志等。

(3)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现在有许多孩子生活能力很差,这都是因为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事,家长只要求孩子把文化学好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对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擦桌、扫地、洗碗、洗手帕、叠衣、穿脱衣鞋、整理物品、给花草浇水等等,能让孩子做的都可以让孩子做,这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大有裨益。

(4)制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五六十年代的孩子,玩的东西全是自已做,所以那时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玩的东西都是买的,这不利于他们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做一些东西,如让幼儿做小卡片、纸飞机、小手帕、沙袋等,还可以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做玩具, 如:用饮料瓶子剪成花篮,粘贴成娃娃,做成沙锤等;用稻草和各种果实进行粘贴画; 用废布在成人的指导下做成娃娃等等。

三、强调主体,重视主导,高质量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做中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学生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边做边学,由实践获得知识,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是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直观性强,如此学习效果好,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实践中有些家长和教师的做法降低了“做中学”的效能,比如教师做得多,学生做得少;少数学生做得多,多数学生做得少;做的项目少,形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全部放手让学生做,教师指导少等。为此,我们提出:①“做中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②“做中学”要加强引导,注意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主导作用;③“做中学”中做的项目要经常变换,要有梯度层次,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④在幼儿中开展“做中学”活动,教师和家长要时刻关心每一个幼儿做的过程,以确保“做中学”活动过程健康安全。

伟大的革命家、实践家毛泽东曾经讲过:“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做”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科学地“做”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面向幼儿生活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开展好“做中学”活动,努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