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2013-12-29 00:00:00王新建
成才之路 2013年32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发展教育事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质量;在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德育;在发展和改革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改革。很明显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老旧的人才观,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寻找科学的途径,接受和实践新理论。

教学改革工作的各领域中,课堂是改革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各地积极推出了许多模式或成果,如“三零一五工程”“讲练工程”“语文教学三读法”“杜郎口模式”等。虽方法有异,但目的相同,即盘活四十五分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了解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盘活课堂就要搞活人的思维,思维活动只有具备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教师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要具备革新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陶行知先生所言极是:“我们要与学生共学习,共修养,共探讨”。教学的主导要融入教学的主体。

二、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和教师的奴隶,课内外师生关系都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学生在问题、困难和挫折面前,教师的义务都是帮扶,不是鞭挞。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俯首甘为,不可横眉冷对;要尊重学生,不能只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盘活四十五分钟课堂,平等宽松的氛围很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已满足不了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人才”高分低能。教师为了分数而教,学生为了分数而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人才观。精英教育是境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培养少数几个精英。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民族的、国家的、人类的。小的教学工作行为,需要大的科学思想观做指导。改革传统的育人观,是盘活课堂的思想基础。

三、用行动改变传统课堂,用思考和经验优化课堂

实践表明,搞活课堂要注意微笑和服务。带微笑上课堂能拉近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宽松的氛围。有人认为:为师不严,学生不尊。其实很多人误解了严的含义。认为只有板着面孔,严厉批评,大声指责,严密监视,学生才会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谓之教育有方。其实学生在威吓,冷酷中沉默,恰是体现了学生的叛逆和教师的无奈。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把学生的“导师”变为学生的“友师”和“恩师”,人与人之间有了微笑,就会有快乐和活力。理解学生,读懂学生是盘活课堂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融入学生的生命之中,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怎样思索,无论怎样改革,其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其实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时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多给他们鼓励和信心。不能妄加指责,用微笑面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孩子需要理解、尊重、关心和呵护。课堂需要教师用心、用爱、用情。我从不直接批评作业和表现差的同学,因为表扬好的就是对差的冷落和惩罚。相信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别人冷落,也没一个人心安理得地比别人差,更没人甘愿失败,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尊重差异,一味严加指责会使差者产生恐惧和自卑。差生更需要鼓励和安慰,为师者应该包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生命之中。满腔热忱地燃烧自己,光辉才会更加照人。在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无私奉献,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四、因材施教,灵活使用教法,科学进行学法指导

有了热情,有了奉献精神,有了成功愿望,有了必胜信念,还要有科学的教法。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灵活机动选择使用教法。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首先考虑“引导启迪”。例如:问答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用好了,很有效果。用不好,问题出来学生搞不懂,答不出。教师不能灵活引导。结果教师满堂问,指名回答。学生没有思考和答题的主动性。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了。看来方法虽好,用不好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对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在“思而不得”或“得而谬误”之后讲解。抓住时机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善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可见善导的教师才算善教的能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才是盘活课堂的关键。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导。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好学;引导迁移,使学生善学;点拨引路,使学生自学;开发学生思维灵感,使学生乐学。可见,科学进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五、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永恒的主题

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乐学,而不是高分。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显能开发潜能。让学生的爱好、特长、独立自尊的个性、思维等各种品质主动优良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六、改革才有未来,课堂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未来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明天的课堂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适应现在和未来课堂的要求,充分调动能力发挥潜力,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成长,让课堂在改革中实现高效,让学生在教学中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