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身体健康这一问题认识上的偏差
人的健康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在体育教学中,身体健康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个体的健康水平往往处于动态之中,难以检测和比较。再加上这许多年课改中所引发的错误思想的影响,致使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身体健康重视不够,在认识上存在很多偏差,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
(1)虚无化倾向。在不少体育教师那里,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一周就这么几节课,减去常规热身、技能学习的时间,一堂课真正用于学生身体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想通过这么少的时间达成锻炼的目的,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高兴了就上点,不高兴了随学生的便。即便是练习,也很少提出明确要求,虚无化倾向严重,大大削弱了锻炼效果。
(2)功利化倾向。功利化主要表现在测试什么练习什么,比如体育中考要考跳绳,则每节课都是跳绳,一个一个测试,过关的到一旁自己玩去,没过关的就抓在手里,反反复复训练,把原本多姿多彩的体育课硬生生上成了应试课,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损伤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功利化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应付了事,因为体育学科的特点,每个老师所带班级较多,流动性大,练多练少反正也看不出来,凡此种种,造成了许多老师只顾眼前利益,只想着自己,没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引领教学,各人自扫门前雪,功利化倾向也就有了一定市场。
(3)定式化倾向。这表现在体育教学上,就是尽可能把事情往简单里做,具体到学生的体能练习,则是多少年内容不变,方法不变,没有创新,固步自封。十几年几十年一如既往,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练的还是老一套,方法还是那几招,坐井观天,对热火朝天的外部世界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嗤之以鼻。教学简单粗暴,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呵斥与嘲讽,无形中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
二、在体育教学中落实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身体健康是成才的基础,身体就好比盛水的器皿,井里水再多,没有了这个器皿,一切都是空谈。客观上体育教学无法大包大揽,把什么问题都承担下来,但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我们这块自留地里,如何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为增进学生的体质以及身体健康服务,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
(1)正确处理技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运动技能的学习,它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本质的特征。但是,我们也要理清技能学习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障,技能上不去,也深入不了,反过来,技能得不到提高,也会制约学习Odg+NhiTKpQPT3oEXXE6SqxO/H26OnAqF/suMTDbOfM=兴趣的形成,进而又影响到锻炼兴趣,因此,首当其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课程标准对体能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灵敏、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例如增强心肺耐力,可以让学生去体验长跑,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学生的心肺功能就会增强。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系最密切的是体能练习,像力量、柔韧性、心肺耐力等,如果经常进行练习的话,它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尤其是身体健康,会发生直接的作用。
(2)协调好体质测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党和国家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先后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举措,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测试、阳光体育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本人认为所有这些应互为犄角,相互补充,其中体育教师是主线,体育课堂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体验方法的最主要渠道。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引路人,我们一线的体育老师始终都要保持这样的警醒:精心组织教学,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努力保障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得,有所进步。限于当前的现实,在一个学段内统一安排好学生的体能练习,是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比如在初中阶段,将技能学习、体质测试考虑进去,兼顾到体育中考,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好初一到初三体育教学中身体健康计划,密切跟踪,具体到人,如此,对师生双方都将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3)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①发展灵敏性。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课程标准要求目标引领内容,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某一素质或者说来达到某一目标的时候,我们更多的着眼点应该在设计的层面。发展学生灵敏性的方法很多,利用球类发展学生的灵敏性是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比如篮球,这项运动就需要极高的灵敏技巧,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最大特点是随机应变,如技术动作的转换、急停、转身等,不仅是球类能够发展灵敏性,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也可以,这正是体育自身的特点,一标多项或一项多标,曲径通幽,最终达到锻炼的目的。②提高力量水平。力量是我们完成某些运动的基础,比如说双杠。它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不是太高,主要是上肢,所以你看体操运动员的上肢臂肌肉练得都很结实,力量也是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来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指的是全部,包括上下肢、躯干等各个方面。发展力量素质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比如俯卧撑、靠墙倒立、背人、搬运等等,都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③注重速度水平的训练。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它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按其运动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水平,一个是步频、一个是步幅。跑步是人的天性之一,每个孩子都喜欢跑步,体会风一般的感觉。练习跑步的方法非常多,游戏、比赛、球类运动等等,都包含着跑步。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不一定就是在跑道上跑,可以多样化地进行。④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心肺耐力。心肺耐力和人的身体健康是直接相关的一个指标,心肺和血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心肺功能则显得更加重要。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耐力水平的发展,除了在方式手段上尽可能新颖别致外,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兴趣上激发,在心理上克服,从身心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