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才能

2013-12-29 00:00:00马远见
成才之路 2013年32期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生物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既可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才能的重要途径。

一、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实现实验教学的价值

生物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究既可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是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激发创造潜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给予实验教学足够的重视,实现实验教学的价值。同时,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善于模仿,喜欢体会动手操作的过程,因此,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不仅是现代教学的需求,同时也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进生物教学深入开展。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探究实验的意义,避免学生将实验过程看成是轻松娱乐的过程,而要积极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其中奥妙,从中获益,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动力的源泉,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传统实验教学偏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运用,所以课堂氛围普遍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实验教学,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趣促思,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做“探究鼠妇生活环境”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实验效果,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激趣法,在课前捕捉一些鼠妇,在实验探究前向同学们展示,因为学生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对鼠妇的情况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同学都没有听说过,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知,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以趣促思,为后续探究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后续实验的有序开展。教师还可以采用悬念激趣法,例如,在做“植物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思考题:我们在平时都使用胶卷拍照,但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绿叶也是可以拍照的呢?这样一来,在学生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悬念,进而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学生会快速融入到实验探究中来。最后,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激趣法,积极引入生活实际问题,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衔接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指导学生现实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分配实验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拥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总结事物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因为实验内容繁多,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和困难,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起到节约时间提高实验效率的作用。在开展小组学习时,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要注意人数的分配,实践证明,4人学习小组最为适宜,少于4人,无法完成协作任务,超过4人则会使有的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会养成懒惰的性格,学习效果反而事倍功半。其次,要注意小组分工要明确、合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在做“影响到鼠妇分布环境因素”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安排学生分别负责准备实验装置、记录、清洗器材。让学生分工协作,提高实验效率。再比如,在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以萝卜为实验对象,让学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及时观察水位与萝卜的变化,通过交流讨论得出萝卜会随着盐量的增加出现萎缩现象,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推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四、充分利用多种素材,改进生物实验方法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善于灵活应用多种素材,改进生物实验方法,提高生活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对“蚯蚓在哪种物体表面爬得更快”的探究实验中,在传统实验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将蚯蚓放在各种不同的物体上,如:硬纸板、玻璃等,以观察蚯蚓的移动速度。通过观察发现:蚯蚓在玻璃上的移动速度大于在硬纸板上的移动速度,这与我们所预期的实验效果完全相反,没有起到应有的实验效果,究其原因应该是由于硬纸板具有吸水功能,将蚯蚓身上的粘液吸收了,反而不利于蚯蚓的运动,同时也降低了蚯蚓的生命值。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对这一实验做出如下改进:准备两块同样的玻璃,其中一块用磨砂进行打磨,另一块保持光滑,为了确保蚯蚓的运动轨迹不离开玻璃,我们还可以用两根木棒为蚯蚓规定直线轨道。

五、经常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与相对封闭的课堂相比,学生往往对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更有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相应条件,组织开展课外生物实验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当地的农田或池塘等生态系统来观察生态现象,并要求学生自制“生态瓶”,让他们自主探究植物的生长所需要,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真正落实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验才能。

参考文献:

[1]刘润彪.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

(S3).

[2]赵中明.初中生物实验创新探索[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01).

[3]薛超.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9(4).

(江苏省邳州市占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