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是联系语文与生活的重要纽带。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和老师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互动,提高学生倾听、表达以及应对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老师不注重对情境进行创设,不能激发学生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口语交际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口语交际以单向互动为主
【症状】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学会赞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赞美别人,我们身边有哪些人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呢?
生1:我要赞美小红,她的作业每次都写得很认真。
生2:我要赞美老师,他教给了我很多知识。
【诊断】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上述案例呈现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交流方式,学生的语言空洞,算不上真正的互动交流,没有体现口语交际的本质属性。
【处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乐说
师: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值得我们赞美,如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他们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们印象深刻?
生1:我最想赞美我的妈妈。她每天起早贪黑,既要送我上学,还要上班,即使很晚才下班,她也不忘关心我的学习。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师:我想你的妈妈听了这番话一定会很欣慰,其实天下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生2:我要赞美我的好朋友小明,上次我的座位旁有垃圾,他帮我捡起来并丢到了垃圾桶。
师:赞美的力量是神奇的,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大家可以敞开心扉,尽情地赞美每一个值得赞美的人。
【反思】围绕“学会赞美”这一主题,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自然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吐不快,从而为互动交流做好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启发引导,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表达得更具体生动。
问题二:口语交际轻语言的提升
【症状】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小讨论会——用好压岁钱》
师:春节期间,你们收到了长辈们给你们的压岁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们准备用来做什么。
生1:我要用来买储蓄罐。
生2:我想买一支钢笔。
师:他们说得怎么样?你们还有其他想法吗?
【诊断】这部分的教学从表面来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压岁钱比较感兴趣,交流的积极性很高。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正和引导,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作用不大。
【处方】善于适时引导,让学生会说
师:春节期间,你们都收到了长辈们给你们的压岁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们准备用来做什么,看看谁最会使用压岁钱。
生1:我要用我的压岁钱买一本我最爱看的童话故事书。
生2:我要用它来买一个变形金刚。
生3:我想给妈妈买一个发卡,因为妈妈的发卡已经坏了,可是她还一直戴在头上,舍不得重新买一个。
师:你真的长大了,你想到的不只是自己,我想你的妈妈一定会为拥有你这样乖巧的女儿而感到骄傲的。
【反思】对比以上两个案例,第二个案例的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一开始只是围绕着自己交流,思考的范围比较小,老师要及时引导,开阔学生的思维。当学生说到想为妈妈买一个发卡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问题三:口语交际呈单一趋势
【症状】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学会拒绝》
师:如果你的朋友想叫你一起捅马蜂窝,你会怎么办?哪两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生1:臭小子,这样做很危险!(师插话:这样称呼你的朋友不太好吧。)
生1:小明,这样做很危险。
生2:怕什么?你还是不是男子汉?(师又插话:斜着眼睛,装着瞧不起他的样子。生重新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怎样?还有谁想来表演一下?(另一组的表演与上一组大同小异。)
【诊断】这两组学生的表演为什么跳不出固定的模式呢?原因是老师插话过多,干预太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迷失自己,语言没有个性,缺少生机与活力。
【处方】尊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善说
师: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学会拒绝。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生1:我的一个朋友很调皮,老是叫我和他一起去捅马蜂窝,我拒绝了也没用,真讨厌。
师:你的这个朋友确实淘气。你们谁敢挑战?
【反思】在这个案例中,老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情境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因为老师少牵多引,学生的语言生动而形象,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对症下药,及时改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