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学生生活现状寻找原因
1.学生生活空间相对狭窄,缺乏个性体验
作文是学生真实性灵的表达。丰富的生活,多彩的生活,学生才能写出玲珑斑斓的文章。生活空间、生活的范围,决定学生视野的宽度;生活的程度,决定学生思考的深度。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然而,当今学生的生活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表达。
生活空间的狭小。受现在学制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极为狭小。主要空间为家庭——学校;教室——操场——教室;在家中也主要是在家——补习班,补习班——家。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多数的学生还是由家长在汽车中接来送往,或者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奔波辗转。即使在学校中,学校处于各种的考虑,孩子总是在课桌前笔耕不已。孩子们没有机会仔细观察白云流动,更没有机会体会鸟语虫鸣,只能在家中与父母为伴,在学校与课桌书本为伴。没有活泼的生活,孩子的笔变得滞重而枯燥,更没有个性可言。
生活内容的单调。孩子们是善良的,孩子们是可爱的,他们每日的生活就是与书本为伴,在无穷尽的功课间辗转。大多数的孩子生活内容主要是起床,上课,课间,午休(有时被占用),上课,放学,作业,课外辅导,休息等。中间会有一些吃饭,或者短暂的休息和玩耍时间,在这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沉浸在电子产品中。因此上课,功课,吃饭,休息成为大部分孩子的主要生活。单调的生活蒙蔽了孩子们敏锐的视角,扼杀了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灵性,这是形成孩子们作文缺乏个性的元凶之一。
功利的培养观念。空间的狭小、生活的单调,深层的原因就是学校家庭功力的培养观念——为了一个好分数。这种培养观念不仅在孩子的生活空间、生活内容上表现突出,除此以外的许多内容,都会为此目的服务。如写作文要利用好词好句,外出旅游要孩子带着记录本等,这些看似很负责任的培养观念,其实是家长乃至社会拔苗助长直接体现。试想,为写作文的游览会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吗?只会用好词、好句的文章能是孩子的真性情吗?没有孩子真性情的文章会有灵动的个性吗?
2.教师习作指导偏差,学生难以个性表达
教师高屋建瓴的作文指导,中肯激情的评价,会让学生体验到书写自我的快乐,真我流露的幸福,使学生们沉浸在作文中,流连在作文中,从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天空。然而目前许多教师的习作指导存在偏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个性表达、创意表达、真情表达。
作文观念偏差。文章是学生自我性情的真实抒写,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真实需要,只有学生生命诉求的文章才是充满真情的,才是闪烁玲珑个性的。而考场作文只是学生真实生活作文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而非作文的全部或唯一。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会把写出高分的考场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唯一内容,极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写作热情,更干扰了孩子的真情表达。
指导方法错位。作文是孩子最率真的情感,是最闪烁生命光泽的。因此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感受、对自我的抒写等,应该是教师指导的重点。教给孩子观察生活的方法,鼓励孩子关注自己的生命体验,支持孩子抒写自己的悲欢,才能给孩子们的个性表达输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而有些教师则把空洞的写作方法指导作为指导作文的主要方法,实在是颠倒了本末。
评价方式单一。大多数教师的作文评价方式,就是打一个总分数,或者写一句笼统的评语,或者让同学当众朗读一下自己的范文。常年如此,学生感受不到来自写作的快乐,写作热情降低,难有真情作文出现。
3.学生在习作中缺乏安全感,隐藏自我
由于应试理念的影响,孩子们在写作时,不是为把自我的真实感情灵动地表达出来而写文章,而是为获得高分,或者为应付老师和家长;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一种踏实、舒缓的写作氛围,更担心自己的真情流露会被老师发现,会被家长责罚。因此,他们悄悄掩藏了真实的自我,也丢失了文章的灵性和真情。
二、实践策略
主要是指应对现状,笔者在作文实践中采用的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
1.改变教育观念,还个性于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成长有自我的规律。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改变各自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给孩子们一定的空间,给孩子愉快的生活,给孩子们健康的体魄,给孩子们健康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个性,还孩子们的天性。惟其如此,孩子们才能健康,孩子们的文章才有神采迸发。
2.开展多边活动,激活学生生命体验
此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会促成孩子们生命的成长,会开拓孩子们的活动领域,更会增加孩子们的活动体验。按照组织者的不同,可以把活动分为学校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活动;按照参加人员的不同,可以把活动分为亲子活动,小队活动,个人的实践体验活动等。按照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为校内实验,春秋游览,综合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敬老活动等等。活动可以不拘形式,更可以因地制宜,灵活机动。但都必须以促成学生成长为目的,以增加学生的生命体验为皈依。学生有了生命体验,就会抒写出闪烁生命露珠的纯真美文。《五彩秋》《森林保卫战》《阳光下的小桥》《你好,旧时光》《妈妈,不要仍了我的童年》都是学生们灵性的好文章。
3.创新写作方式,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创新写作方式,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不断更新写作方式,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小学阶段,主要采用的写作方式有:
课堂练兵场。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没有任何限制地让学生当堂作文,看谁的感情最真挚,谁的感受最细腻。《妈妈的手》就是在练兵场上出现的好文:“妈妈的手,浸在洁白的肥皂泡里,是那样的有光泽,又是那样的美丽,我爱那双手!”
回家美文本。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书写自己的生命感受和生命感悟。美文本上的内容,可以是拟题的,可以是无题的,还可以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临时改换的题目。但所有这些方式,都是以能够真情表达、率性表达为前提。《奶奶家的小桃树》是学生春节后,写回忆奶奶的真情作文:“小桃树似乎在哭泣,又似乎在寻找,她在寻找奶奶吗?”朴素的文字,闪烁着一颗童心。
拟题大擂台。给孩子们独立的写作空间,还要给孩子们拟题的权利,当孩子们拥有了那心中神圣的拟题资格后,他们会用自己全部的热情,用自己最大创意,来寻找最能体现自己能力的文章题目。一方面,点燃了孩子的热情;另一方面,调动了孩子们的所有感官,要思考,要寻找,要分析,要判断等等。简直是教师牵一发,而动学生全身。
精美祝福语。短信是很精悍的文字,不仅文字空灵,而且又充满了个性。利用节日空间,开展“精美短信大比拼”“最佳祝福语评选”等等,都是很好的练笔机会。
当然,方法总是不一而足,也总是会后浪推前浪的。只要教师能做一个作文教学的有心人,就会达到“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境界。
写作是快乐的,引导学生真情表达是幸福的,做一个作文与学生的生命结伴而行的人,是快乐和幸福的。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