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是一则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实施过程】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教师板书“寓”,让学生在字典中查到这个字,并记住自己用什么方法去查。
2.指名两个学生来说自己怎样查到“寓”字:一个是用音序查字法,一个是用部首查字法。
3.借助字典拼音认读生字,并理解新词的意思。
4.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看看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27 寓言两则)首先来学第一则。(板书:揠苗助长)
5.释题:揠,拔的意思。
【通过查字典的导入方法,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查字典的方法”,又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认识生字,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勾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读音问题。
3.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4.默读课文,初知内容。
(1)默读课文,《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组内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成果。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领到寓言故事当中去。】
三、朗读感悟,理解寓意
师:这个种田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的?结果为什么会是那样?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找出原因,把关键词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
生1:老师,我从“巴望”这个词中体会到这个种田人很想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
师: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呢?
生2:从“天天”也能体会到这个人的心情。
生3:还有“焦急地转来转去”。
师:那禾苗有没有长高呢?
生(齐):没有。
师: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读课文中的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长高了吗?
生(齐):没有。
师:(出示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认真读这两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4:第一句有好像,第二句没有。
生5:我知道了,第一句说禾苗长高了一点,只是那个种田人不知道而已,第二句说禾苗没有长高。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你们说这个种田人的禾苗长高了没有?
生(齐):长高了一点点,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师:以后要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的意思。老师再让大家品读两个句子:(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生6:第一句从“焦急地”看出这个人心里很着急,第二句没有“焦急地”,可以说这个人很闲。
师:很好,大家很会学习。那你还从课文中的哪个词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7:我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这个种田人想了很久才想到“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的办法。
生8:我知道那个人花了很长的时间,因为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生9:他花费了很多的力气,我从“筋疲力尽”体会到的。
师:这个人花了那么长的时间,花了那么多的精力,他最后心里怎样呢?
生:他心里还是很高兴。
师:你们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总算没白费、长高了一大截”体会到的。
师:那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了吗?
生10:没有,而是都枯死了。
师: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呢?
生11:因为禾苗的根被拔起了,又被太阳晒,枯死了。
师:假如是你,你会想什么办法使禾苗快快长高呢?
生:浇水、拔草、杀虫、施肥。
师:所以我们要对这个种田人说……
生: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按规律去做,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寓意。】
四、全班朗读,感悟寓意
五、指导书写“丢、焦、费、望、算”五个生字
六、总结拓展
1. 用自己的话讲讲《揠苗助长》这则故事。
2.表演故事。
3.请你注意观察生活,看看有没有谁做过类似“揠苗助长”的事情,你应该对他说什么。
【语文课离不开生活,让学生把语文带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的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