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阅读教学?关于阅读教学的定义,历来有很多种,而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其中最为熟悉的莫过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说法。或许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缘故,谁也没有怀疑这样的说法,于是在经历近十年的推广与发展后,这样的说法几乎就成了关于阅读教学的唯一定论。
然而,随着我们对阅读教学的深层探索,也随着我们对阅读教学的不断追问,一个又一个的疑惑不断浮现在我们眼前。“阅读教学是对话?”“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阅读教学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力量?”这些问题犹如棒槌一样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层的思辨:阅读教学诚然离不开对话,但对话绝不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终极追求;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抑或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它们最深层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健康的价值体系……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的阅读教学,理应循着这样的思路,去寻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之道,从而让学生在我们的教学天地里健康成长。
一、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实践中,形成整体感知的视角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与思维两者共生共长,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整体的提升。而我们阅读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常常呈现出显著的“儿童特性”:一方面,他们的思维体系还处于浅层性,他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很难将这些“什么”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出现“片段式”的思维,即他们在叙述某件事,在描述某种景,在表达某种情的时候常常以“片段式”的特点进行。正因为儿童思维具有浅层性、片段性,故而使得儿童语言缺乏连贯性、层次性、逻辑性。为此,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阅读教学,就应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感知的视角,从而让他们在整体感知的背景下,获得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例如,《泊船瓜洲》的教学。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做官的无奈和回家的急切。为了不留“痕迹”,他创作此诗时,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即通过江两岸若干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他心中的苦楚。然而,我们的学生是很难从字面上理解他的心境的,因为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如“京口、瓜洲、钟山、明月”都呈现出一片吉祥如意的色彩,这些景物与诗人的心境很难形成直接的联系。为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让他们建立关于此诗的朦胧认知;接着,我再以“明月何时照我还”为突破口,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最后,再让学生从这一基调去品读“京口、瓜洲、钟山、明月”这些景物词语,从而感触王安石的无奈心境。这样,学生在整体感知的视角下进行阅读,就能深刻地体会全诗的意境,就能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在反复思辨的过程中,找到语言背后的意蕴
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触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挖掘语言背后意蕴的过程。目前,我们教材使用的文本大都是“文选式”的,这些文本除了具有优美形象的语言,还饱含着作者浓浓的真情,寄托着作者满心的希冀,闪烁着作者体验的哲理……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与学生一道,在对文本语言进行不断品读、反复思辨中,寻找语言背后的意蕴,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语言素养与人生成长的全面丰收。
例如,《游园不值》的教学。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访友人而未遇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写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学意蕴。如果我们仅从诗的字面上理解,则可以理解为诗人拜访友人,因主人不在家而无法进入园子观赏园内的景色,就在失望之余,猛然间看到友人家的红杏从墙头上伸了出来。然而,这只是此诗所要表达的浅层意蕴,当我们细细研究,反复思辨,就会发现,诗人是想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来再现春景无限,并通过这句诗来表达“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这一哲学命题。这才是叶绍翁创作此诗的深层目的,这才是我们要从中汲取的生命养分。
三、让学生在不断内化的经历中,建构阅读审美的情智
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吸取营养的过程,更是一个建构审美情智与审美哲学的过程。一部成功的作品,基本是由作者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审美价值体系下完成的,正因作者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审美价值体系,才使得读者在他的作品里找到人生的方向,才使得读者在他的作品里吸取到前行的营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不断内化的过程中,在反复思辨中,建构属于“自己”的审美哲学。
例如,《爱如茉莉》的教学。什么叫爱?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这众多的理解中,有的是肤浅的,有的是深刻的,有的是错位的……当学生与映儿的“这也就叫爱”产生共鸣时,我知道了学生的审美思想与映儿一样,基本上处于浅层:即对“平淡无奇茉莉式的爱”有些不屑一顾。如何让学生转变这一观念,建构真正的关于爱的理解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慢慢寻找文中爸爸妈妈相互关爱的描写:一是妈妈住院时不忘给爸爸包饺子的承诺;二是爸爸不睡陪床;三是由于爸爸趴在身边,妈妈手脚都早已麻木,却不惊动爸爸……当学生看到这些普普通通的情景,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真挚,那样的淡雅清香,不由得说出“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真切话语。我知道,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关于平淡无奇之美的认同了。
总之,阅读教学不仅是阅读语言的过程,更是一个阅读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定会在我们的教学世界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