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文学中任何一种文体的存在都不是偶然的,喜欢上其中一种文体,似乎是偶然中的必然,是生命的一种呈现与感召。散文诗是何时,如何走进我的生命,与我的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坦率来说。我已经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了。不是这一点无关紧要,而是在海外漂泊的这些年。它都如影相随着。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与其说是我在写散文诗,不如说是散文诗在观照我。
然而,我深深知道散文诗尚未像其他文体,譬如诗歌、小说那样让人耳熟能详,我的几个过去在国内学中文的朋友,对我说起散文诗,他们总是以一句:哦,散文啊带过。这自然是他们的理解,至于停留在什么层面,我想有一天他们会感知吧。
究竟什么是散文诗,对此下定义的抑或早有不同的版本。我比较喜欢一位西方人说的,散文诗是一种变相的诗。是一首假装不是诗的诗(a prose poem is a poem in disguise,a poempretending not to be a poem)。或许不管散文诗被定义成什么,都不影响它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但若从它在近百年中国文学拥有的地位而视,似乎不得不让人怀忧起来。可这并未完全影响真正喜爱散文诗人的热情,未影响出版刊物的取向。譬如我们大家熟知的纯粹接纳散文诗的《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还有其他诸如《诗刊》《中国诗人》《诗潮》《青年文学》等刊物,以及《中国年度散文诗选》《中国散文诗精选》等年选。
然若将视野延伸到美国。散文诗依然也是在孤独中或前行或阑珊。90年代美国有一本由伯克莱电子出版社以刊登来自世界各地诗人的散文诗闻名遐迩的刊物《散文诗:国际期刊》,创刊于1992年,经历了八年的阳光与风雨后。在2000年决然停办。主编是普罗维斯登斯学院的英语系教授皮特·约翰逊,停刊后,他编著了一本《最佳散文诗》算是为这些年工作的一个注脚。目前还在持续的散文诗期刊《句子——散文诗期刊》每九个月出一期,刊载散文诗和散文诗相关的评论,主要作者有罗素·埃德森,玛克辛·切尔若夫,皮特·约翰逊,艾米·纽曼等。还有就是《散文诗工程》,它的读者群主要面向作家和写作及英美文学的学士和硕士。主编Ellen Clay为英语写作专业学士,小说、诗歌专业硕士。其刊创办于2000年,每月出一期网刊。每三个月出一本纸刊,两年后,也即今年改为半年刊。由于资金短缺,明年将以年刊的形式出版。且不免费赠送作者。除此,还有一些不是纯散文诗刊物,譬如《BurningwordLiterary Journal》(激情文学杂志)刊登散文诗和微型小说,《IvyPoetry》(《常青藤》诗刊)等。《常青藤》诗刊自2005年创刊以来,便特地为散文诗开设了一个栏目。
这些不过是散文诗现状的一个侧面,透过它拨开一扇窥视的窗而已,以后的走向或许是谁都难以断言的。一切都是变化的。相信散文诗会在热爱与关注眼神的浇灌下日益碧绿芬芳。而真正喜爱散文诗写作的必然不在乎外界的眼光。我坚信任何一种喜爱来自心灵之时才能永久与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