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石家庄的“乌兰牧骑”

2013-12-29 00:00:00洛钊
当代人 2013年7期

“灵芝草”与老战士艺术团

这是一支“乌兰牧骑”式的艺术团体,他们常年坚持义务演出,分文不取。他们的宣言是:“我爱艺术,我爱团队。为了事业, 一心一意。我是老兵,拥政爱民,发扬传统,展现军魂。”这个艺术团体的名字叫石家庄老战士艺术团,其领头人是李泽芝,网名灵芝草。

退休教师、曾经的老军人“灵芝草”,而今年已花甲。她麾下近50人的演出队伍,多是跟她一样的老军人,最年轻的50多岁,最年长的年逾80。他们常年活跃在省城的街头广场、社区企业、大专院校。艺术团成立以来,已公益演出200多场。

今年春天,一个明媚的下午,天山集团2012员工大会暨2013迎春联欢会在人民会堂举行。名闻遐迩的石家庄老战士艺术团应邀前来演出。英姿勃发的李泽芝团长向天山集团员工致辞,恭贺新春。像往常演出致辞一样,“灵芝草”说到最后一句话,总是握紧拳头掷地有声:我是老兵,拥政爱民,发扬传统,展现军魂!

阵容整齐,军歌嘹亮,丝竹悦耳,民乐铿锵,每每演出时一曲未完,台下已是掌声一片。

1963年入伍的指挥于良沿袭着部队演出队的指挥风格,动作准确、到位,时而激越,时而委婉,时而气势磅礴,时而细腻抒情,成为每一场舞台演出的灵魂。军人笛子演奏家老吴艺术精湛,笛声清脆、欢快、优美,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艺术团成员,中午就从省城四面八方各自带着乐器赶到演出现场,吃完盒饭开始妆台合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数小时奔波、准备,仅仅为了那十几分钟、两个小节目的演出。

对“灵芝草”李泽芝人们有了较多了解。总的印象:她是一位热情、直率、开朗、阳光、乐观、能干又很时尚的退休大学教师,在老战士博客圈里享有很高的威望。

白手起家,组建艺术团

2007年,工作40年的李泽芝退休了。她很快调整心态,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特别热衷于公益事业。

2008年,能歌善舞、古道热肠的李泽芝被一个军休所的小乐队慧眼相识,诚请她参加乐队担任领导工作。她看到小乐队里人才济济,而且大多是离退休军人,便和大伙儿商量着在小乐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艺术团,以器乐合奏为主,取名为“老战士艺术团”。这些老战士个个热情高涨,每周两次集体排练一个不少,很多人平日还在家抽空练习。他们,在短时间里就排练出了一台晚会的节目。

但是,作为没有资金来源的民间组织,李泽芝和她的艺术团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在困境面前,这些老战士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群策群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没有曲谱,一位70多岁的老团员主动承担了复印曲谱的任务。一复印就是几年。一本本厚厚的曲谱凝聚着老战士的心血。没有音响设备,大家就凑钱买了一套。一间简陋的排练室也是老战士们费尽周折借到的。排练场尽管小了一点,但大家的认真精神不减。

第一次演出就面临着服装不统一的问题。按说老战士们上台应该穿军装,可是在部队商店出售的淘汰军装,一套最低也要一百多元,三四十人的服装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这次,李泽芝没有和大家商量,自己回家取了三千多元钱,把全团人的服装都买回来了。这可乐坏了指挥,感动了全团的老战士。一名女歌手又为大家买来了衬衣和领带。

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在省城打响了第一炮。

李泽芝说:作为团长,我把这帮老战士都当做小朋友看待,他们有的就像老小孩儿,需要关心,也需要照顾。要尽量让他们开心快乐。几年下来,他们演出了200场,可没有人叫苦叫累。因为他们觉得既娱乐了自己,同时也服务了别人。

精诚合作,刻苦排练

老战士艺术团成立以来,在李泽芝的组织带领下,团员们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的排练。

那天,尽管上午下过大雨,下午天气阴沉、气温低,但除了住的较远的个别人没能去,大多数团员都是身背乐器,骑着自行车,蹬着三轮车准时赶到排练场。团员们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湛的演出水平,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指挥老于排练中严格要求,有一点儿不对的地方都不放过。负责乐队后勤杂务的老安,演出时忙前跑后。他的歌喉不错,一曲《父亲》唱得动情感人。

离休干部老李,今年80周岁。离休前是空军467医院的主任医师,从小酷爱乐器,大提琴是他的最爱。说起李老,李泽芝特别佩服和感谢。她说:李老尽管职位级别最高(师级),但一点架子也没有,平常排练总是早早到场,给大家把水打好,把屋子收拾干净。还为团里复印了许多歌片,深受团友们敬重。

大阮演员老郭是1964年入伍的老兵,曾在21基地工作,是乐队的弹拨长。他说起艺术团时,对李泽芝团长赞口不绝:团长为这个团费力又操心,她组织指挥能力特别强,讲话很有水平,没有一句废话。而且自己以身作则,为艺术团付出了许多辛苦,让大家很敬佩。唢呐手老邸,他的唢呐独奏深受观众喜欢。小阮演员,除了演奏小阮,还兼顾打鼓等活,是个多面手。两个扬琴手,其中的女演员网名叫“望月”,她在博客里是这样写的:“拉二胡的演员在团里比较多,个个拉得娴熟,第一天到乐团参加排练的新团员——59岁的老张,他的一曲《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充分展示了优美的歌喉,数来宝也是他的绝活。女声独唱演员,嗓音甜美,一曲《我的家乡在河北》唱得很动听。团长的角色很特别,演出时总是拿件打击乐在后面伴奏。”

公益演出,不图名利

老战士艺术团从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公益演出200多场。逢年过节、庆典活动,不少单位邀请他们演出。他们有求必应,只要时间允许,克服困难也要参加。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活动经费,而现在凡事都得花钱。每次公益演出,都是团员们自己掏钱找车拉演出器材、乐器……平日排练所需的一些东西,也都是团员凑钱买。

李泽芝说:“我们每次去演出的路费基本上都得自己负责,但每一个人对演出都一丝不苟,越是公益的演出,我们越得拿出专业的水平。”

统一的服装,饱满的精神状态,使昔日的军姿再现。老战士艺术团经常深入社区演出,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还经常在公园等公共场所义务演出,让红歌深入人心。

去年8月,河北电台生活频道了解到他们艺术团的情况后,邀请他们参加“幸福生活·贴心广播”活动并在小区演出,受到社区百姓的热烈欢迎。

“灵芝草”和她的老战士艺术团的事迹,感动着省城。他们几年如一日执著地辛苦着,奉献着,在自己娱乐的同时,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是因为他们曾经是军人,军人奉献自己,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心里。

如今,“灵芝草”还是网络名人,每天除了排练演出就是写博客,还兼着3个博客圈的管理员,“两眼一睁,忙到熄”,年轻时的那军人作风不变,忙并快乐着。

为了艺术团的正规化组织建设,李泽芝和河北省经济传媒促进会积极磋商,要为艺术团找婆家。目前已达成了共识,艺术团将挂靠在河北省经济传媒促进会,作为该会领导下的公益性民间艺术团体。

风正一帆轻。相信老战士艺术团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责编:郭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