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合理运用
摄影人都了解光圈和快门的关系其实就是为了得到正确曝光的一种对应关系。通常来说光圈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景深和曝光量,快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和使动体影像“凝固”。舞台摄影也不例外,当我们需要小景深、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的时候,可以采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并增大光圈。反之可以缩小光圈,取得大的景深。当我们需要使动体影像“凝固”的时候,可以采用快门优先拍摄模式提高快门速度。反之可以降低快门速度,从而得到一个虚化的具有动感的影像。舞台摄影的几个技术指标——曝光正确、影像清晰、层次丰富、突出主题,都要靠光圈与快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室内剧场舞台的灯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考虑的是观众的视觉感受和舞台表现力,并不是专门为了方便摄影。舞台摄影经常会遇到光线不足并且拍摄主体是运动的情况。为了得到较为清晰的图像,除了加大光圈和提高快门速度之外,我们还可以提高相机的感光度。拍摄讲座、演讲或者独唱等相对运动较慢的演出,一般我会选择ISO400-800的感光度,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图片质量。如果遇到舞蹈表演或者武术表演等相对运动速度较快的演出,我则会选择ISO800-1600甚至更高的感光度,这样即便损失了一些图片质量,却能够把动作拍得清晰完整。
七、精彩瞬间的把握
舞台摄影的精彩瞬间需要靠抓拍,一般使用快门优先或者光圈优先的拍摄模式进行拍摄。因为抓拍精彩瞬间的同时不会有时间再去思考构图和快门光圈组合。碰到有潜力的场景一般会采用连拍功能多拍上几张,以增加拍到好作品的机率。
舞台摄影的精彩瞬间需要靠等待,有经验的拍摄者一般会对舞台表演的精彩瞬间有一个预估。等那一刻来临之前他早已经在预定位置默默等待着精彩的发生,于是美妙的瞬间就在他面前发生了,精彩的画面也被定格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
舞台摄影的精彩瞬间通常是精心挑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说,所谓抓拍或者连拍,就像是“碰运气”。摄影师的现场艺术洞察力越强,对摄影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越透彻,“碰”到大片的机率也就越高。相反,摄影者如果没有艺术和技术的底蕴作依托,盲目乱拍,要拍到哪怕是一张高水准作品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八、功课做足只为那按下快门的一刹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和许多其他的专业岗位一样,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同样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舞台摄影也如此。不但要熟悉相机的全部功能及相关摄影器材的使用,还要了解舞台摄影的全部技巧,并且需要掌握与摄影密切相关的摄影构图、用光,平面构成学、色彩构成学、视觉心理学等,最重要的还要掌握图片后期处理的相关技术。
在舞台摄影中对拍摄对象、题材的了解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说我们拍舞蹈,舞蹈的特点是以形体动作作为表现手段来表达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舞蹈的种类很多并且各具特色,例如芭蕾舞应注意表现脚尖的舞姿;拍井陉拉花要注意表现“吸腿”、“撇脚”等动作;蒙古舞则要注意表现“抖肩”的动作等。在拍摄舞蹈中大幅度的跳跃动作时,注意采用低角度的仰拍方式,这样能够夸张地表现表演者跳跃的高度,营造一种视觉冲击力。在拍摄人数较多的集体舞蹈时,开场和结尾应当特别留意,一般舞蹈编导都会在这里设计优美的造型。在抓拍演员特写时应当特别留意面容姣好、表情丰富的舞蹈演员抓取其最动人的姿态和生动的表情为宜。
再如拍摄戏曲,戏曲有多种不同的剧种,如京剧、昆剧、越剧、沪剧、川剧等,我们要注意不同剧种的不同特点。传统戏曲的表演往往具有一定的程式化,老生、小生、花旦、丑角等都有各自动作特点,连走路也有不同步法。戏曲的特点是以手、眼、身、法、步配合唱腔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活动,因而在拍摄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的表现。戏曲演员的动作大都与戏曲音乐紧密配合,因此注意聆听锣鼓点的节奏,有助于掌握表演的规律和剧情的进展,便于抓拍精彩的瞬间。
拍摄曲艺要注意抓取演员在“学”、“逗”时令人捧腹的“洋相”,往往能使画面给人以生动感。歌剧与戏曲一样有着连贯的故事情节,在拍摄时要了解剧情,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拍精彩瞬间。歌剧与戏曲不同的是,舞台灯光和舞台布景经常会有丰富的变化,利用好灯光和布景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拍摄钢琴演奏会时多观察钢琴演奏者的手和表情的变化,注意在音乐达到高潮时抓拍精彩瞬间……所有这些拍摄常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掌握的,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就注意观察、注意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洞察力与艺术想象力。
九、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
放眼当今世界,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创新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从1839年达盖尔的银版照相法到今天的数码摄影,摄影技术在170多年的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进步。而摄影风格和流派从单一的绘画主义摄影又派生出印象派摄影、写实摄影、自然主义摄影、纯粹派摄影、新即物主义摄影、堪的派摄影、达达派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抽象摄影、主观主义摄影等摄影艺术流派。应该说这些摄影流派的产生都是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结果。
舞台摄影是一门既简单又复杂的学科。说它简单是因为给你一台数码相机用不了三五分钟你就可以站在舞台前从事舞台摄影了,再经过5-10年的实践摸索你也可以拍到精彩的舞台摄影作品。之所以说它复杂,是因为舞台摄影并不是一种拍摄技术的简单重复,难就难在对舞台摄影基础理论的创新应用上;难就难在从舞台摄影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摄影语言。笔者通过这些年在实践中的摸索,也曾经做过一些大胆的尝试。下面我把它贡献出来给广大舞台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参考,权作“抛砖引玉”。
我的做法是:当舞台背景色彩丰富并且有明显的条块分割或者能够感受到画面中存在的点、线、面元素时,我就采用手动对焦,将画面全部置于焦点之外,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失焦状态。这样拍出的画面形式感更强,使观者更多感受到的是画面整体的构成和条块分割。观者的注意力从具体形象感受中抽离出来,达到一种抽象的美。通过这种手法创作出的舞台摄影作品具有一种朦胧的美,一种诗意的美(见图“舞台摄影新尝试”1、2)。
总之,舞台摄影同其他所有艺术门类一样,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广大舞台摄影爱好者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借鉴、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拍摄出比较理想的舞台摄影作品。
(责编:刘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