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四代麒麟扎制传承人
每逢春节、元宵节,以黄骅市齐家务乡大王庄村为活动中心,村民们都会舞起麒麟,欢度佳节,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杨印海从小就喜欢画画,好研究。小时候,每逢赶庙会,他总是拉着小伙伴们去看麒麟舞表演。身披五彩鳞甲,栩栩如生的麒麟舞深深吸引着年少的杨印海。每当村里的老艺人们在一起扎麒麟,杨印海都会主动凑过去帮忙,画鳞片、画眉毛,老艺人们都夸奖他画得有模有样,更喜欢教这个爱帮忙的“小伙计”。耳濡目染,杨印海学会了麒麟扎制技艺。
“文革”时,麒麟被闲置起来禁止使用,后来,村里唯一一个大麒麟也被烧掉了,村民们非常痛心,因为没有了麒麟,赶庙会就没意思了。那时候,杨印海暗下决心:“只要不把我手烧掉,有朝一日,我一定还给大伙扎麒麟,让麒麟重新舞起来。”改革开放后,麒麟舞又重新在大王庄舞起来,村民们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1982年,麒麟舞作为一项民俗节目,被安排去沧州参加文艺汇演,麒麟扎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吴宝安找到杨印海,要他一起参与麒麟扎制。按上级要求,他们要在一个月内扎出两对雌雄大麒麟参加汇演。平时扎一只麒麟就要四个人花近半个月的时间完成,而现在扎四只麒麟要求一个月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杨印海和其他麒麟扎制艺人一起没黑没白地干起来。
在扎制过程中,有位年轻艺人不小心把扎麒麟牙齿的麻茎杆折断了。合适的麻茎杆十分不好找,这可把现场的老艺人们吓坏了,吴宝安也犯了愁。这时,杨印海想出一个办法:“让我试试看吧!”他用细竹片盘出牙的形状,固定在牙口的附近,然后粘纸,涂色。老艺人们怕出问题,有的站在远处观望,有的站在近处揣摩,末了,大家一致认为杨印海扎制的麒麟牙很逼真。正是因为那次扎麒麟出了彩儿,吴宝安就收杨印海当了徒弟。
把纸麒麟变成绸麒麟
在改进扎制麒麟工艺上,杨印海不断尝试创新观念。“这些年,我找了不少经验呢!”杨印海为了找出麒麟的不足之处,经常在舞麒麟时悄悄站在观众中,听别人的评价和议论。有一次在邻村表演,村民们看到高大威猛的麒麟舞来舞去,一个劲儿地叫好,旁边站着几位从天津回老家探亲的人,观看着表演,若有所思地说:“要是麒麟的尾巴再翘高点儿,再直点儿就更好看了。”听到了好建议,杨印海回家就琢磨怎么改进麒麟尾巴。他先后用榆杆、白腊杆做试验,最后选用白腊杆做出的麒麟尾巴又直又翘,舞起来虎虎生威。从那以后,麒麟的尾巴都用白腊杆做。
表演用的麒麟一般长2米,高2米,重四五十公斤,舞麒麟的表演者非得是身强力壮、动作敏捷的年轻小伙才行。“怎样才能让麒麟轻些再轻些?”杨印海每天围着麒麟转悠,揣摩思量。终于,他想出一个办法:把扎制麒麟的竹片去薄,用刀刮去一半。就是这么小小的改变,麒麟一下子就轻了20斤。
杨印海在创新扎制方法中做出的最突出贡献是,他把纸麒麟改成了绸布麒麟。以前扎的麒麟都是纸糊的,纸麒麟虽然轻,但很容易破损,不易于运输和存放。1999年,齐家务麒麟舞受国家文化部邀请去北京表演,如何保证纸麒麟在运输过程中不被破损呢?杨印海对老艺人们说:“你们放心,我想办法。”他尝试把麒麟外面糊的纸改良成绸缎,这样麒麟扎好后,使用个五六年没问题。在做麒麟鳞片时,杨印海又采用了一种专门用于装饰的材料——镭射纸,这种装饰纸具有绚丽的外观,他把用镭射纸做的鳞片一块块粘在绸布上,做出来的绸麒麟比纸麒麟更漂亮。从那时起,齐家务的麒麟全变成了绸麒麟。
免费收徒传授技艺
杨印海说,早年间,村里的人们舞麒麟兴趣很高,不但在周边乡镇表演,有时会被邀请去外地演出,还能有一笔演出收入。解放前,有的老艺人就曾在东北、内蒙古等地表演过。1999年,桃园村农民企业家刘志广自筹资金,创办了一家黄骅市麒麟舞艺术表演团。那时麒麟舞走出了小村庄,参加了北京喜迎澳门回归的国家庆典暨全国首届中华舞龙大赛,以及央视“相逢2000年”专题节目的拍摄,获得过“全国第十届群星奖”银奖。这是麒麟舞发展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
可惜的是,因为费用等原因,他的表演团成立了几个月就被迫解散。现在,只有在齐家务和吕桥几个村中有麒麟舞。齐家务的物流业发展很快,村里很多年轻小伙子都喜欢养车跑运输,忙赚钱,人们对表演麒麟舞不大感兴趣。
因为麒麟制作的时间和成本都很高,所以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弄这个。如果被邀请外出表演,人力、物力、维护保养等费用算起来都远远超出演出费,所以,现在在村里只有逢年过节,才会舞麒麟,也只是为了大伙凑一块儿热闹热闹。
怕麒麟失传,杨印海在这方面没少下工夫。2007年春天,杨印海拿着笔绘制出麒麟骨架结构图,腔子怎么搭,身子有多长,头部什么结构,他把麒麟尺寸一一绘制清楚。“只要有这张麒麟图纸,扎制麒麟工艺就不怕失传。”2008年,杨印海正式收自己的孙子杨明月为徒,俩人还一起用半个月时间扎了一只缩小版的麒麟。杨明月平时上班忙,杨印海就在孙子空闲时候教他麒麟扎制技艺。现如今,杨印海自己手里有扎制麒麟的样本,他说万一这门手艺失传,后人还有个仿制的样子。
“我们村的麒麟舞团目前依靠的是村里出的一部分资金,麒麟舞是我们这里过年过节的保留节目,村民非常爱看。但是还要有更多的资金,才能保障它的传承。”杨印海满含期待地说。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及地方对民俗文化的发掘和弘扬,2008年、2009年,麒麟舞分别被确定为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11月,齐家务乡也因对麒麟舞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此,国家每年都会拨付一定专项资金,发展麒麟舞文化产业。
(责编:刘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