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洪顺社听相声

2013-12-29 00:00:00刘建蕊刘贤
当代人 2013年12期

近年来,相声这种艺术形式重新流行起来。无论是传统的茶馆相声,还是更具规模的剧场商演,相声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2010年12月,洪顺曲艺社(以下简称洪顺社)在石家庄应运而生。该社发展过程中,结合石家庄地方特色,创造出一批独具艺术魅力的相声段子、方言单口和相声剧,深受市场欢迎,尤其受到石家庄当地观众的喜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给洪顺社题词:“洪顺曲艺社 大众文化乐园 民族艺术之窗”。

听相声,庄儿里娱乐新方式

一处园子一片欢笑

醒木声响风雷动,折扇轻摇论古今。一张场面桌,配一块写有“洪顺曲艺社”的桌围子,上置一醒木。话筒旁的演员们身着长袍、黑色水裤、圆口布鞋。一个捧一个逗,两三分钟的包袱(笑料)一抖,观众席就能传来笑声一片,有忍不住的,前仰后合,爆笑不已。

在洪顺社,每周二到周末,这种场面天天都有。特别是那些年轻人,结伴来曲艺社开怀大笑一场,又过瘾又放松;也有老少一家人过来休闲娱乐的……人们吃着瓜子,喝着盖碗茶,听着相声,赏着曲艺,一团团温馨热闹和气劲儿扑面而来。

作为传统艺术的平台,洪顺社处处透着古香古色的味道。进了黄色铆钉的大红门,地道的京东大鼓曲子立刻把你包围,仿佛置身于电影里老年间的曲艺园子。绕过影壁,左右两侧共八个雅间。内厅是一排排仿古桌椅、精致宫灯、木质格栅。细细观察,座椅旁的大柱子上还有天桥艺人、曲艺名家的浮雕。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正中间古戏楼风格的舞台,一幅由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潘学聪书写的“说学逗唱戏如人生 嬉笑悲怒人生如戏”嵌在舞台两侧,黑底金字,韵味悠长。舞台的背景不是古韵画幅,也不是传统的幕布,而是一幅巨大的LED平面电子显示屏,洪顺社的艺术总监王金东介绍说,这种顶级设施在其他相声园子里是很少见到的。演出的时候,LED屏幕会根据节目展示不同风格的背景墙,配合演出。

搭建多元传统艺术平台

洪顺曲艺社全称石家庄洪顺曲艺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0年,由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陈小平牵头,在相关文化部门的帮助下,由邯郸正大制管集团公司与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共同搭建了这样一个演艺平台。

洪顺社的艺术顾问李如刚对此十分肯定,他说有了这个平台,演员们就有了很多实践历练的机会,这是提高他们水平最好的办法。“相声怎么提高?得靠实践,靠观众反应。一遍拆洗一遍新,得有总结、改进,不然就无从进步。我们以前最缺的就是表演机会!”

相声演员李哲初到洪顺社时,就被这里深深吸引:“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现场相声,很震撼。这个平台的基础设施、观众,对历练演员都特别好。”

河北的曲艺种类繁多,很多都被列入了各4006ac157c55243affbc2853f74f0ab3e858025bd21aacb3f379721c9ddfada7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非遗”没有演出的市场和舞台,艺人往往散落民间,生活拮据。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助完成。据王金东介绍,洪顺社成立后,在河北省曲艺家协会的帮助下,曲艺社董事长张洪顺通过多方查找联系,把西河大鼓、沧州木板、河南坠子、乐亭大鼓、京东大鼓、吴桥杂技、民间戏法、山东快书等十几种曲艺非遗传承人请到曲艺社来演出,给这些民间的传统艺术提供了一个演出的舞台,让观众们了解了河北更多的传统艺术。另外,还排演了京剧、魔术、变脸等艺术节目。探索中,洪顺社形成了以演出相声为主,以其他曲艺形式为辅的演出模式,每周更新不同的民间艺术节目,来丰富省会人民的文化生活,吸引观众,让他们愿意来,坐得住,看得好。

“我记得其中有一个节目:演员耳朵上架个架子,能提起一桶水,还能满场走圈。有一位60多岁的演员,可以把头顶在钢棍上倒立。还有的演员能用鼻子拽小车,那小车上头可有四五个大汉呢!此外还有走钢丝、劈砖头、吃火等节目,都是真功夫,观众们看了都嗷嗷叫好。”王金东说起那些传统艺术来,也是唏嘘不已。

“星期一是关于戏曲的,属公益性演出。电费水费不收,音响师、服务员也配备着。每周一晚上八点雷打不动,准开。现在一直坚持演出的是石家庄桥西区票友京剧团,这个团里的戏迷票友水平很高,吸引了众多京剧爱好者,不只有离退休的,还有年轻人。”王金东说,曲艺社也给一些戏曲爱好者搭建了平台。

对外演出场场火爆

“大众休闲乐园,燕赵文化名片”是洪顺社的创立目标,也因此确立了洪顺社为集明星中介、演员输出、晚会策划、曲艺专场、休闲品茗、商务洽谈、企业联谊、朋友聚会、客户答谢、单位庆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

从2010年开业伊始,洪顺社就从事各类商演,并且逐年增加。今年截至“十一”之前,已经达到100多场。

“去年元旦,有个单位举办元宵晚会,我们被请去演出,地点在先天下一楼大厅。嗬,全是人!不说大厅里三层外三层,那每层楼梯上、围着护栏的也满是人,我们一句话就能逗一乐,都张不开嘴,老得等着大家静下来。本来五分钟的段子,说了十分钟才硬说完!把我们美得不行。在园子里也是,去年每周五周六人都爆满,很多时候还得加座儿。主持人一报名,观众席哗一下子气氛就起来了。与同期天津、北京的园子比,上座率都算是高的。”相声演员周培岩说,经常有企业、单位邀请的商业演出,现场效果非常火爆。

“演出的时候小孩儿也会跟着我们乐,有的孩子还跑到舞台上拽着我们的演出服好奇地看,一点儿都不怕生。”相声演员黑杰说,超市商演的时候,小到三四岁的孩子,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会驻足观看。

相声演员郑宁也讲了这么个趣事:“去年有个公司开年会,也有我们的演出。整场演出过了没一会儿,观众们开始注意力不集中了,有聊天的,有出去抽烟的。我们一开说,观众们呼啦一下子全回来了,一个包袱抖出来,你就听吧,台下鼓掌的,叫好的,特有成就感!”

包袱响了,演员红了

洪顺社相声队是社里演出的主打力量。近3年来,相声队广泛吸收相声爱好者和省内的相声名家、优秀曲艺演员,形成了以河北相声大师李如刚、刘文亮、王金东为艺术顾问,河北中青年相声演员为骨干力量的强大演出阵容。省内相声名家康桂生、冯春岭也经常到曲艺社授艺传德、登台演出。

曲艺社董事长张洪顺是中国正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邯郸市人大代表、邯郸市青联常委,2005年,成立了邯郸正大制管有限公司。他自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十三岁就登台演出,曾受相声大师马三立长子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先生开蒙,后拜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之子著名表演艺术家侯耀华先生为师,并得到著名相声演员陈寒柏、刘际、王金东等先生指点,技艺精进,台风稳健,颇具马派风格。他利用自身人脉,经常邀请天津、北京等地的知名相声演员到场助演。中国文联主席、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快板表演艺术家王双福、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李鸿民,相声表演艺术家黄铁良、尹笑声、师胜杰、李伯祥、魏文华、赵津生、侯耀华、陈寒柏、石富宽、刘际、马云路等都曾视察洪顺社并助兴演出。

洪顺社名角云集,让石家庄观众不出家门就可以欣赏到众多曲艺名人的精彩表演。而观众喜爱洪顺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拥有一批属于自己的拿得出手的“角儿”。

观众的尊重比掌声更重要

在洪顺社,青年演员占七成左右,中年演员占两成左右。老演员主要指被称为河北相声界“吉祥三宝”的李如刚、刘文亮、王金东三位名家,他们的特点是语言干净、幽默,讲求精益求精。

“相声演员的肚,百货铺。这就要求我们什么都要懂一些,但是说话更要有度,绝对不能说脏口,不抖廉价的、庸俗的包袱,追求的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这样才能走得更远。”王金东说,老演员们秉承的都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神,讲求以稳为重。

对此,相声大师李如刚说:“赢得观众的尊重比赢得掌声更重要。我们搞语言艺术的,要真的下工夫,把相声语言幽默化、艺术化。在表演上,讲究火候、尺寸、卖相等等。”

中年演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比如刘毛毛的相声特点是“快、爆、脆、准、活”。有朝气、口紧,人物贯穿,能把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能充分借用京剧、话剧、电影等各艺术门类的艺术特点,归己所用。“比如在表现一个人物的喜怒哀乐时,不是单单说,我师父还会直观地演出来,塑造人物形象特别鲜明,让人们印象深刻。我们觉得新时代的相声应该是‘说、学、逗、唱、演’。”作为刘毛毛的徒弟,相声演员刘有凯深有感触。“李明刚的特点是稳重大气,可以掌控观众,能自然散发出天津味儿的幽默感。”对于李明刚的相声,演员佘岳东这样评价。

青年演员多数是80后、90后,在他们身上,有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风格,也有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与反应灵敏。他们每个人的境遇不同,特点各异,但有一点非常一致:在段子中加入新鲜时尚的元素,给观众带来乐趣的同时,还能引起共鸣和思考。

包袱响,靠一个字一个字地掰出来

洪顺社演员多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经验上与老演员有差距,在自制能力上也有待提高。因此加强他们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成为曲艺社能否起步和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曲艺社专门聘请河北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如刚、刘文亮、王金东、高树槐、袁冀民为艺术顾问,并经常安排演员外出交流、学习培训,为演员的迅速成长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郑宁说,如果没有别的安排,基本上每天都有培训,练基本功,像背贯口,绕口令,情节表演等。“一开始表演时,我的包袱都不响,场场泥。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基本功,进步很快。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掰,一句话一句话地训,每个字每句话应该用什么状态,什么表情,什么重音。事无巨细,老师们讲得特别认真。”郑宁说,经过老师的指导,现在已经能把包袱抖得很响。

刘有凯回忆:“洪顺老师对相声特别严谨,虽然他忙,来得不多,但只要一来,看一场节目,他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一直都在回忆思考。只要一想起哪儿能改进,就会给我打电话,晚上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之间,是我们探讨业务的时间。他有时因为一个包袱,一直琢磨,可能过了三天五天,忽然来个电话说,‘我想了个包袱,这么这么用,可能效果特别好’。”

从最原始的茶馆文化,走到今天的各大晚会、综艺节目里客场表演,当相声被更多人关注的时候,洪顺社的青年演员们难忘从艺的不平常经历。

比如黑杰,1987年生人,家乡邯郸,师承张洪顺,他擅长把网络流行语、新鲜事、媒体新闻探讨的热点话题等新鲜时尚的元素放在段子里。“在适当的位置,揉入进去,特别能产生共鸣。”难能可贵的是,黑杰还和搭档一起创作了几个段子,有瘦身系列、80后系列,涉及到80后的恋爱、小时候、找工作、育儿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得到了不少年轻观众的认可,小伙子还有了自己的粉丝群。

令人想不到的是,黑杰小时候有口吃的毛病。“在我记忆中,差不多到高中时还有结语现象。因为打小喜欢相声,就爱练绕口令,模仿相声段子,慢慢就有了改观。到大学就完全改掉了这个毛病。”小伙子说得轻描淡写,记者粗算了一下,哪怕是从10岁开始练习说相声,也得8年以上的时间。

李成杯,1991年生人,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看李成杯的相声,就像是看飞机的花样表演,一会儿直上云霄,一会儿俯向地面,一会儿又来个180度大转弯,一会儿还能翻个跟斗,节奏紧密,包袱响亮,用“炫”这个词最合适不过。

作为90后的相声演员,李成杯最大的特点是创作。他有很多原创节目,一类是戏曲的改革——戏歌,比如《戏曲与歌曲》、《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是说戏歌的。戏改歌,歌改戏,观众们反映很好。“老年人感觉歌没有意思,咱可以加一些戏曲元素,戏曲要想发展,也可以有所创新。比如李玉刚的《贵妃醉酒》,其中就有一段京剧,这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的一种碰撞。”李成杯举了个例子,他在段子里加入了英语版、日语版的《苏三起解》,创意无限哪!

“有时候光自己感觉可乐了,但观众未必买账。所以我就喜欢经常与别人交流包袱,然后多实践。”李成杯从困难中总结进步,悟出了自己的相声经:我觉得相声要想发展,光搞笑是不行的,得有一些文化底蕴。郭德纲也说过,艺人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

曲艺绿洲,明媚省会文化市场

河北省虽有深厚的曲艺历史,但是现实的曲艺市场并不乐观,有人甚至形容石家庄的演出市场为“沙漠”。“沙漠”中到底能否长出绿洲?经过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到洪顺社看相声这种休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和认可,还有了许多回头客。在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北省曲艺家协会的鼎力扶持下,以及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洪顺社站稳了脚跟,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搁以前,如果有人打车说去洪顺社,得告诉司机曲艺社在天元名品对面,东购斜对面。现在一说去洪顺社,出租车司机都知道。甚至到晚上十点散场时,都有出租车在门口等着,知道这时候节目演完,准有观众打车。”对此,王金东特别自豪。

2010年,在全省夜经济、夜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出于对曲艺艺术的热爱和对河北曲艺事业的责任感,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和筹措,张洪顺毅然投资500万元创建了石家庄洪顺曲艺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填补了省会专业曲艺演出场所的空白。

经过三年打拼,洪顺社获得了“河北省夜经济、夜文化示范单位”“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称号,还被评为“石家庄旅游定点接待单位”“石家庄市青联定点联谊单位”。作为河北省重点扶持单位,各级领导给予勉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另外,从物质上说,有关部门已经连续两年给予了补助。

作为石家庄市第一家曲艺类文化消费场所,洪顺社与全国其他曲艺社的情况也不相同,从管理到经营均无例可循。张洪顺做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另辟蹊径将“正大精神”带入到曲艺社的建设中,秉承“做正派人、干大事业”的公司精神,创造性地提出“儒家待人,法家治社”的管理理念,恪守“服务提升价值,发展赢得尊重”的服务理念,提出了打造“百年洪顺曲艺社”的宏伟愿景。按照企业化的方式管理演员队伍,按时上下班、统一安排食宿、统一时间练功、统一安排演员演出场次。专门聘请老师为演员们培训学习、安排与其他的相声园子进行交流,利于演员开阔眼界、博采众长。

“一个相声演员,说学逗唱,样样都得有所涉猎,尤其是一些传统艺术,像锣鼓经、身段,都是请专业老师来教,还有的演员自己出去学,比如小东东(佘岳东)就特别用功。”王金东为记者举例。

洪顺社还制定了《演员业务考核制度》、《演出奖惩管理规定》等多项管理制度,对演员在业务上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每个演员得够26个活(相声段子),在此基础上,每个演员每个月还得有2块新活。如果够32块活了,可以一个季度加一块活。这是为了把原来的活压得更瓷实,每增加两块活,还给奖励。一个月内的演出,不带重样儿的。这样能保证观众有新鲜节目看。”对此,王金东说得特别详细。“另外,我们有艺委会,会对演员们进行定期考核。比如说贯口活,对于时机、顿挫、用气等考核,如果完成不了,就停场,这都与收入挂钩。”

这些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的进入,极大提高了演员工作的积极性,演员目标明确、热情高涨、整体水平迅速提升。通过努力,洪顺社的演员队伍逐渐成熟,既保证了每场演出的质量和水平,也成为留住观众的重要保障。

“掌门人”张洪顺还十分注重对传统节目的改编和创编新的相声节目,要求演员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契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代特点,将传统相声赋予鲜活的生命和生活气息。曲艺社演员结合石家庄地方特色,创造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声段子,很受省会观众的喜爱。尤其是那些关注民生、时事,更具现实性、时效性的段子,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洪顺社创编的大型原创、古装、爆笑、荒诞相声剧《还珠格格》,以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情节为基础,结合相声和舞台喜剧的夸张艺术手法,笑料不断。演员们群策群力,好多笑料都是演员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排的,效果非常好。

“我们设计的皇后完全颠覆电视剧上的形象,由我来演。从这个‘皇后’身上,你能看到些许山东汉子的粗犷形象,但人又不是特坏。扮皇帝的是李明刚,瘦瘦的,故意在性格上加进去一种阴柔劲儿。几乎是包袱连包袱。”说话的是刘有凯,是个胖胖的小伙子,边听他介绍边想象,记者就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

2011年,洪顺社与河北电视台合作拍摄了电视剧《曲艺社的故事》,20多集剧情,让更多观众了解并喜欢上了曲艺节目。

针对观众求新、求快、求奇的普遍心理,洪顺曲艺社每场演出在形式和编排上都要求有新创意、新亮点、新面孔。“基本上所有的节日都安排一个相声专场,比如说七夕的时候,那叫一个火。再比如八月十五、重阳节,经常是年轻人带着长辈一起来看。”王金东说,这样有针对性的专场表演,吸引了不同人群,效果不错。

此外,曲艺社还很注重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树立,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每逢重阳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请老人、妇女、儿童、军人等免费观看节目。每周一场义务京剧演出则是给戏迷们的福利。曲艺社还常年坚持走社区、进学校、下农村义务演出,到目前,已经参加如“善行河北大型公益演出”等省会公益演出活动近百场。

如今,洪顺社在石家庄观众中有了越来越过硬的口碑。自己掏腰包,到洪顺社听一场相声,成了一种很自然的文化消费方式。

(责编:郭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