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卉园

2013-12-29 00:00:00
散文诗 2013年2期

诗歌就是明天

冯老师:

您好!一直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想和您静静地说说话,仔细地聊一聊。和散文诗一聚便十年有余,没有一期缺席过。记得第一次在一个书摊和它邂逅,张绍民的一句“我没有明天,诗歌就是明天”重重地撞击了我的心灵,没有比这更高层次的热爱了,我看到的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把自己的明天倾注在一腔热爱上。细想,你们这些为人作嫁的编辑又何尝不是呢?亲眼目睹了你们呕心沥血把自己的孩子——《散文诗》一步一步培育到今天。是何等的不易呀!也一直有个愿望,想去编辑部看看你们,你们的地址早在心里默念一千遍了,可又怕一时的冒昧换来尴尬的后果,所以,这个愿望在心里藏了又藏。可自己已早视《散文诗》如友人,早把你们当家人。谢谢你们!谢谢《散文诗》!陪我一路风雨一路歌。

致比昂斯腾·比昂松

度过1909年巴黎的冬天,1910年四月的春天。虽然有点残忍。挪威海岸防卫舰犁开航道,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土地,不离不弃。

挪威,挪威,向上升起的挪威——

“是的,我们永远爱此乡土。”

那一首成为国歌的抒情诗,不仅仅是抒情诗,而是赤子之心的跳动,赤子之血的奔涌。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故乡。

故乡,是一个人的心脏,是一个人的血液。

中国人有句老话。魂归故土。

死在他乡。活在家乡。

文学语言金库

一朵火的玫瑰,开了。你抖动的唇是

红色的飞雪。

——耿林莽:《煤之醒》

【简析】写煤的诗多矣。一般写它在地层受压,黑暗,渴望燃烧。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全新的意象:“火的玫瑰”。更值得惊叹的是,笔触随即转换,“你抖动的唇是/缸色的飞雪。”意象转换的频率及其对于读者的冲击力,是一首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力平)

散文诗钩沉

晚年的马克·吐温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弱小民族、国家的侵略压迫,同情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写下了《赤道环游记》《给坐在黑暗中的人》等作品,表明了自己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

追逐梦想 永不放弃

亲爱的编辑:

你好!我是一名对诗歌、散文由衷热爱的女孩,我是云南宜良县第八中学的一名学生。我很喜欢你们的《散文诗》,在《散文诗》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获得了不少人生的感悟。于是,这次我把自己写的一些作品投稿给你们,真的好想让你们给我看看,我写的诗还应该改正些啥,同时也好想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在你们的《散文诗》上。这一直是我的梦想,也许我知道这个梦是一个很遥远很遥远、触摸不到的梦。

在以往的那些日子里,我曾好几次想投稿给你们,但一年过去了。我总在犹豫之中,因为我没有勇气给你们投稿。我一直觉得我那么平凡,怎么可能投稿在《散文诗》上,这分明不是白日做梦么?但我又真的好喜欢《散文诗》,有几次做梦都梦见自己的作品发表在《散文诗》中呢!直到自己笑醒了才知道自己在做梦,你们说我是不是可笑又荒唐!终于在这个假日我鼓起了勇气向你们投稿,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与不安,但为了这个梦,我就大胆放步逐一场吧!哪怕结果会如此惨败,我也不会放弃。因为或许它遥远,但我不努力奔逐叉怎能知道自己不行呢!我知道我的平凡就像一株毫不起眼的小草,但我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叉生”的精神哦!真心希望我的作品能发表在《散文诗》上。同时也希望编辑们能给我一些建议。

在这里,我祝愿你们的《散文诗》越来越火红哦!我永远支持你们!

云南宜良县读者:高雁

散文诗人小传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作家,社会活动家。生于挪威北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1855年后历任报社文学戏剧评论员、编辑,剧院编导、主持。比昂松一生为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挪威文化、摆脱异国束缚和统治进行斗争。晚年支持芬兰反对沙俄侵略,积极参加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运动。比昂松在文学方面涉猎很广,作品有小说、诗歌和戏剧。抒情诗《是的,我们永远爱此乡土》成为挪威国歌的歌词。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共写了21部剧本。1903年因“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又缤纷”而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