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试析教师品德对学生的影响

2013-12-29 00:00:00袁学莲
成才之路 2013年4期

“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这句话对于老师这个职业都不会陌生。俗话说:怎样的老师,造就怎样的学生。仅仅从技能或者从某种专业的角度来讨论一个老师是否优秀,我觉得只是片面之谈。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会发现“老师”这个词语被媒体推向了人们的视野,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某地某校的老师成了害群之马,玷污了“老师”这么一个神圣称号。从事幼儿教育行业的这几年来,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牢固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老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尤其重要。一个教师道德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处在怎样的一种状态。教师的人格同样也是教育的基石,拥有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一、古语有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有人把幼儿老师比喻成孩子在成长道路中的“引向标”。对于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的一个太阳,而孩子绝对是时刻追随的影子。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老师的某种言行或者老师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孩子都去模仿。一个幼儿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着幼儿的性格形成与对待事物的判读。例如:某老师每次组织完活动后将教具随意乱放、言行举止不规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产生“老师都这样,我也可以”类似的想法。这种错误的认知,一旦在幼儿心中扎根,就会使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理论依据。而陋习一旦形成和积累,将会长期影响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这也许只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而往往更多老师的品行、行为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从哲学的角度看,道德常常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替补不了道德的空白。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老师需要缔结一个世界,以“人性向善”为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去营造孩子的内心生活,为孩子勾勒出坚实、丰富、阳光的精神世界。老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二、关注特殊儿童,坚持启发式,避免注入式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时而想上天空、时而想潜蚁穴,往往他们的思维跳跃比我们要快得多。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认为孩子来幼儿园就是吃饭睡觉做游戏,认为老师就是一个看孩子的保姆。让孩子参加过多培训班,进行“填鸭式”教育。这或许就是对孩子教育的一个“短板”。在幼儿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招通吃”。老师的工作是用最佳的方式激发孩子对事物无限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也许有的老师会讨厌个别的孩子,任由孩子“自生自灭”。或以貌取人,厚此薄彼,助长孩子的自负和伤害孩子的自尊。举个实例: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时十分胆怯,不敢和老师及伙伴们交流,甚至吃饭时被边上的小男生抢了菜都不敢告诉老师,不愿多说话,非常胆怯。游戏时他不跟别人一起玩,经常一个人呆坐在那……起初由于他的这些举动,老师经常会将他同能力差的幼儿归入一类,没有去关注这个孩子。有一天在一次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找出不一样的图像,并把它圈出来。其他孩子都没有能完成,他却很快就完成了。老师才发现他的小脑袋瓜还是挺聪明的,只是不爱说话,非常腼腆。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关注到了他,发现这个孩子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画画也比较出色。于是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引导这个孩子,在集体面前及时表扬他的点滴进步,用鼓励赏识的语气让他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令人欣喜的是,他慢慢地在改变,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现在他不再腼腆了,能主动和小朋友、老师交流了。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应该给孩子一个表演的舞台和倾诉的机会,将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些被自己搁置在遗忘角落里的孩子其实也有闪光点,只是孩子将自己列入“黑名单”后老师有没有仔细去挖掘他们而已。老师应该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去融洽师与生的感情,用勉励去点燃孩子的自信。作为老师应该多观察孩子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孩子?放大他们更多的优点,培养孩子健康阳光的性格,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人之性,教也,人之情,育也

一个老师能够得到家长、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将充分体现着他价值所在。有人把幼儿比喻为春天的幼苗,把老师喻作园丁。每天都迎着朝霞耕耘,踩着夕阳收获。园丁用辛勤和汗水、高尚的情操去感染着,培育着一棵又一棵幼苗,让他们沐浴着阳光的温暖。也有人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但恰恰这个时候,蜡烛才真正拥有了一切。有个小例子:冬天来了,幼儿园中班的老师在弹钢琴的时候感叹“冬天好冻手啊!”就在第二天早晨,班里一个5岁的男孩跑到老师的面前说:“老师,我把我的兔兔暖手袋带来了,这样你就不会冻手了。”就在这一瞬间,老师湿润了眼眶,心中无比的温暖。这得益于老师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对孩子们的爱。有位美国的教育学家提倡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培育一个孩子,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培养他对生活的认知。

四、师德与教学的“唇齿之寒”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尤为重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高度负责,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典范。让孩子把你当成良师益友,与你交流沟通,这样我们教学工作也将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免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弯路。老师的品德好坏和他将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来对待学生,二者看似不关联,实则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教育者的道德和修养。“老师”这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博学、耐心、宽容”是老师的代名词。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心培育,用心呵护,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崇高的师德塑造他们。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因此,老师有“德”施“教”,才会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

(江苏省昆山市宏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