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

2013-12-29 00:00:00梅乐敏
成才之路 2013年4期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训练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这门课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强,突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生把它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就目前来说,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

(1)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核心。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位置。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2)综合的知识素质——基础。现代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知识结构趋向综合化,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之精华。

(3)复合型的能力素质——重要方面:具备新课程改革理念、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具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具备科研能力、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备课是一种开始教学活动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教师应该充分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设计出适合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取决于备课的质量。①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等。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查阅有关的资料,兼顾前后,了解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②备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没有积极性,教师也越讲越没激情,课堂教学也不能取得任何教学效果。所以,备学生是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避免盲目教学。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很关键的。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了故事情节、音乐、图片、游戏导入等等。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追求形式,方法可以是多样化。课上还可以有一些小小的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用,练习和作业要难易搭配,因为练习过难或过易都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板书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现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很多,却忘记要写板书,我认为这是很不可取的。适当的板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三、重视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有效性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否则会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问。

四、要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

一部好的影片因其题材好,内容新颖,而吸引观众。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一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死板的教材中走出来。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学生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机器,而你讲的却是过时的计算机知识,孩子们就不爱听了。所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的电脑配置,对所教的计算机内容进行选择,要保证所教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应用性。

五、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必须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要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

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

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环境。教师应努力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使之懂得学习以外的环境仅是使他们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外部因素,对知识的渴求和掌握才是他们能够在即使恶劣的环境中也能进入忘我境界的原动力。②心理环境。给学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有轻松的心理投入学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与他们共同分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重视但不求全责备,督促但不拔苗助长,才是我们老师应有的心态。③外界环境。环境宽畅、整齐有序,有足够的学习材料。外界环境包括灯光的亮度、温度、空气、色彩和学习用具等,这些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研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有效教学方法,就必定能驾驶信息技术这艘航船,顺利抵达胜利的彼岸。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