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中国共产党章程》对群众路线作了精辟而经典的概括,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以“两个一切”、“一来一去”为最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集中体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创立并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工作路线。早在《共产党宣言》问世时,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提出,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可以说,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生命线。政党也有生命线,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从星星之火到夺取全国政权,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到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当年只有几十人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党员,90多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了“两个一切”的群众观点,我们才赢得亿万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有了“一来一去”的工作方法,才有了党和群众的心心相印。可以说,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不能丢了这个根本。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党的事业就会一事无成。新形势下,我们党正经受着“四个危险”、面临着“四个考验”,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如一地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牢记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法宝,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进一步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联系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体会:第一,人民群众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主体的人民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将国家权力统一地委托给人民代表大会。没有人民的权力,就没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坚持群众路线,是人民代表大会与生俱来的“天职”。第二,人民群众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生命之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就人大工作而言,没有人民群众的委托,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人大的立法、监督等工作,就难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难以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第三,人民群众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立身之本。人民代表大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就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人民民主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就必须切实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这不仅对于人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我们党的执政实践得到人民群众坚定支持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