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安全分析

2013-12-29 00:00:00杨青赵伟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19期

“人才安全”是缘于人才问题造成的危及组织利益的组织安全问题。目前,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短缺,且创新能力不强,有影响的原创性创新成果十分有限。此外大量优秀人才向境外流失,留学人员总体回归的趋势渐缓。我国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失还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人才向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流失,进而由于人才流失而导致泄密现象的发生。与之相对应的是,现有高层次科技人才管理体系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缺乏防止重要人才流失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预警;二是缺乏必要的反馈评估机制。因此,需要尝试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安全的判断标准,考察和评判目前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安全状态和抗风险能力及其发展趋势,为提出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安全制度、改善人才安全保障环境、追求相对人才安全目标的有效建议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高层次人才与人才安全

(一)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着高层次人才的界定展开了积极探讨。大多数学者认为,高层次人才应是知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有关方面评价和确认,对某领域某方面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并处于领先地位,正在发挥引导和带头作用的高级人才群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高层次人才不仅包括知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人才群体,也包括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同时,我们还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外延,不仅研究体制内的人才,也要包括体制外的人才(如非国有机构或企业人才),以及潜在人才。

(二)人才安全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人才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才资源及其开发运行系统免于遭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和侵害,以维护国家人才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国家的人才需求,保持国家的综合实力,避免给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带来风险和危害。具体地,人才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才流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大量优秀人才向境外流失;一些高端人才在境内流失;年轻优秀人才存在潜在流失趋势;人才的隐性流失。二是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的组织机密泄漏,经济资源流失,核心关键技术外流。三是人才短缺,不仅包括当前国家所需人才的代内短缺,也包括无法满足国家未来人才需求的代际短缺。

二、高层次人才安全的等级及其判断标准

客观地说,“人才安全”是一个“目标集”,不论是国家、区域还是组织,人才安全都不可能处于绝对的均衡状态。现阶段,人才大量“净流出”(流失)仍然是影响人才安全的核心因素,人才规模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强度。而且前文中所述的人才安全问题中的泄密现象很难进行量化分析,而更适合做定性分析。因此,本文主要从人才流动状况和人才规模两个方面来初步判断人才安全状态,并将人才安全状态的评价等级界定为“安全”和“不安全”两种。

(一)人才规模

这里以每万名劳动力中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来判断该区域是否具有科技人才短缺等不安全状况。我国政府在2000年提出,205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将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里,将2000年中等发达国家的每万名劳动力中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作为参考,来尝试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安全状态的判断标准。

据2000年有关方面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8.4人,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数量大约分别为40人和70人。参考2000年中等发达国家的每万名劳动力中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并进行一定调整,提出基于人才规模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安全的判断标准,即若每万名劳动力中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xs≥35人,则处于人才安全状态;若xs<35人,则处于人才不安全状态。

(二)人才流动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考虑到评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提出在人才流动方面,以留学人员的回归人数与滞留人数之比(xd)作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中是否存在人才流失威胁的判断标准,即若xd≥2∶1,则处于人才安全状态;若xd<2∶1,则处于人才不安全状态。

三、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安全现状和趋势判断

(一)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安全现状

1、人才规模

人才规模实际上是一个总量的概念。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约是3200万人,研发人员的总数约有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也就是说,单从总量上看,我国人才安全状况似乎并不是非常令人担忧。但如前所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因此人均科技人力资源量就显得较少,尤其是对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言更是如此。

2、人才流动

把1996—2007年底的回国总量之比与留学人员总量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回归率”来分析,可计算出我国12年间出国留学人员的回归率约为29.5%,呈现出回归人数与滞留人数为3∶7 的倒差比现象。截止到2007年,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121.17万人,但回国人数仅为31.97万人,大约仍有90万人滞留海外。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中国人才的大规模回流形势还远远没有形成,大批优秀留学人才学成不归,在留学人才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二)我国未来高层次科技人才安全趋势

1、人才规模

这里将重点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科技投入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数量的影响,以此推算出2020年中国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规模。

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经济规模、R&D投入与科技人才规模的关系进行粗略估算可知,每万人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人均GDP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007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也发现1998年以后,国家R&D支出与从事R&D活动的科研人员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比较明显。经粗略估算,在2020年乐观实现(R&D)经费占GDP比重目标值(2.5%)的假定前提下,中国2020年每万人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将达到70人,那么从人才规模角度,中国2020年将达到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安全水平。

2、人才流动

“人才回流”是一种经济学现象。依据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以上、产业技术资本密集达到 60%以上、三产贡献率达到64%以上的时候,人才将大幅度回归。另有研究表明,当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1.9%以上、科学家工程师人均研究开发经费每年6万美元以上、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达到1500人以上时,归国的海外人才就大幅度增加。我国2020年经济规模GDP将可望达到4800美元,重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三产贡献率将达到60%以上;2020年全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将达到2.5%,这些目标数据都表明,我国到2020年将出现较显著的人才回流,当前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的流失现象将得到缓解。

四、关于人才安全问题的建议

在全球人才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必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规模和协调的人才结构,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人才安全问题,构建高层人才安全危机防范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安全,增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一是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开放、流动和竞争的人才管理机制。同时,有必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统计体系,制定入选高科技精英人才库的人才范围、种类、标准和入选程序,加强对他们流动的全过程管理。创建留学人才的国家战略储备制度。

二是要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努力提高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给高端人才相对特权地位以更好地吸引顶尖科学家和其他专业人才。注重加强向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和发挥企业创新能力。

三是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注重增进与国外高层次华人学者的感情沟通,建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注重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大力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下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逐渐形成整个国内外华人世界趋同的民族观,从而有助于当代乃至下一代华裔人才的吸引。

四是改进并有效落实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政策和措施。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深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应当运用税收、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尽快制定去海外挖技术、挖人才的专项战略。

五是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价机制。尽快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安全体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评价,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期性评估,为避免可能遭遇的风险提供前瞻性的政策依据。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