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企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条件
2011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出了《国资委开展央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工作的通知》,指出:为“十二五”期间提升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经研究,决定在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评选工作。通知规定了评选的七大条件:
——具有完备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按照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价值理念体系;具有明确的企业使命(宗旨)、企业愿景(战略目标);总结、提炼和培育了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提炼了各具特色、充满生机的企业经营理念,价值理念体系的形成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科学发展需要为导向,体系完备、内容明确、特色鲜明,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企业价值理念转化系统、深入,被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高度认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类型全面、设计独特、使用规范,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健全。企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及时、认真、准确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规划);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自觉,各级管理者团队带头执行,率先垂范;企业文化建设体制健全、统筹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重点突出、全员参与、经费有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专职人员定期参加培训,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
——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着眼于企业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研究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企业文化观念、制度、物质三个层面建设,制定规划(纲要),提出工作目标;切合实际,着力形成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体现文化引领作用和企业特色的文化建设体系。
——企业价值理念切实融入企业管理。重视用企业价值理念引领企业管理,武装各级管理者思想;注重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中,渗透到相关管理环节,用价值理念约束、完善、调整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文化管理工作有要求、有目标、有评价、有考核,实现文化管理,并形成了优秀的管理文化。
——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参与上级单位文化建设活动,及时印发员工手册或企业文化手册,对企业价值理念体系进行有效宣传贯输;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企业特色子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媒体传播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优表彰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体现了较好的创新性、可操作性。
——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认同度、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知度、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的认可度、对在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满意度较高;客户对企业品牌、管理、产品或服务满意度较高,企业具有较好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近三年企业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获得党政机关授予的全国或省部级荣誉称号,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良好。
——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把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始终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企业经营现状良好,内外部关系和谐,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近三年企业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污染责任事故以及重大负面新闻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二、央企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一)企业文化的政治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建立起了好的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片面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价值的塑造,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党委或党支部的事。这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这些企业中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党性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应该承认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的确存在着联系,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而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将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的表面化
一些企业为了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这种表面化的企业文化虽然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其作用也就可想而知。还有少数企业更加表面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只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
(三)企业文化不断僵化
有的企业以为企业文化一经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忽视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使对企业发展本来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实际上企业文化同样有好与不好之分,当一种企业文化由惰性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可能会扼杀企业的创造精神,从而排斥外来的人才加盟和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企业文化的空泛化
有的企业,你走进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那些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是”、“拼搏”、“奉献”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
(五)企业文化的文体化
对企业文化的片面理解。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打球、建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等,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六)企业文化的趋同化
企业文化的旋风使很多企业醒悟,一些企业赶时髦,它们或者借鉴别的企业的文化理念,或者照搬成功企业的CI策划,结果使得很多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重视文字的工整,忽略企业特性的表达等等。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
三、央企文化创新的新途径
(一)打造流程再造、人才强企、文明创建、文化建设四大工程
1、流程再造工程是移植优秀企业文化基因过程
所谓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做事情的顺序,有输入、输出,是一个增值的过程。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企业完成业务获得利润的过程,可分为管理流程和经营流程。管理流程包括为完成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经营流程则包括定单完成、产品生产、库存管理、原料采购等。所谓“再造”,即针对日益变化的竞争环境和顾客的需求,对企业流程要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TQCS)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造”。
2、人才强企工程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治本之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之间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首先要确立人才强企的总体目标。积极构建高起点、全方位、大格局的人才开发机制,造就一支高层次、高素质、高效能的人才群体。其次,要推进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要加强职业生涯管理,丰富人才配置手段,完善绩效管理,健全薪酬福利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建功立业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再次,要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要以构建现代人才培训体系为基础,提高企业整体培训水平。以提高岗位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建立完善覆盖各类岗位的持证上岗制度;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着力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
3、文明创建工程是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根据新世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要求,制定出易于执行、检查和考核的岗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规范。其次,要深化文明单位、文明班组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营造企业和谐健康的良好氛围。
4、文化建设工程是夯实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在需要
首先,要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始终不渝地唱响主旋律,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职工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教育。其次,要以培养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核心,丰富职工的业余文体生活。充分发挥文化宫、图书馆、体育场所员工进行自我教育的功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使广大员工享有逐步提高的丰富的文化权利和文化需要。再次,要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发挥企业文化硬件作用。充分发挥厂史厂情教育功能和橱窗、板报、标语牌等图文展示栏导向作用,提升厂报、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期刊制作质量和传播效能,整合优化企业各种宣传教育资源,形成一个覆盖全厂、连通企业内外、班组和家庭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宣传教育咨询网络。
(二)提升外观、产品、领导、员工、窗口形象
1、以导入CI为契机,全面提升企业外观形象
CI是全新塑造企业外观形象的工具。企业要尽快从六个方面入手,抓好CI的开发利用:进行员工、办公、环境、车辆、产品、广告识别开发。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企业环境进行治理改造,抓好厂区内外绿化,努力创建花园式企业。另外,还要重视企业文化对外传播,重视发挥营销售后人员作用,加大对外宣传和广告宣传力度,建好企业网站,塑造崭新媒体形象。
2、以导入ID为契机,全面提升企业产品形象
ID中文意思为工业设计。近年来,它被众多知名企业视为摆脱同质化竞争、实施差异化品牌策略的重要手段。提升产品形象,首先,要加快导入ID策略,改善产品设计环境和条件,从企业软件和硬件着手,提升企业产品设计整体水平,实现产品标准化、系统化、模块化、信息化,塑造全新产品形象。其次,要增强企业和员工的品牌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研讨、培训、宣传和教育活动,系统介绍和传播有关品牌的理论和知识,制定符合时代潮流和企业实际的文明职工创建活动,提高企业整体文明水平。再次,制定操作性强的品牌战略规划,并加以实施。还有,就是要强化对外宣传。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和参与社会商务、公益、文体活动,展示企业和产品风采,充分发挥文化力的竞争作用。
3、以提高企业执行力为契机,全面提升领导形象
企业领导要把执行力转换为指导力,指导下属去寻找执行的规律、深化执行的方法、接近执行的目标。提升领导形象需要领导者不断认识自我,并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提高自己在员工乃至整个企业中的形象。一方面,要坚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灵魂和指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目标,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重要途径,把党和群众的需求作为重要尺度。另一方面,要尽快实现五个转变:在领导实践上从偏重于发挥个人效能向重视整体配合、发挥群体效能转变;在行为方式上从守摊型向竞争型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封闭型向开发型转变;在思维方式上从单维型向多维型转变;在知识结构上从贫乏型向丰富型转变,成为复合型领导人才。
4、以推进素质工程为契机,全面提升员工形象
实施素质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员工形象,首先,要着力提高员工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基础管理、人际交流、身体、思维六个素质。其次,要在员工中根植企业核心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之魂,并使员工与企业构成利益共同体。再次,适应知识型员工发展新趋势,企业应从六个方面入手,为员工成长发展开辟便捷通道。一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独立自主性,二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三要为员工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四要对员工的业绩给予正确的激励,五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六要满足员工渴望成才的需要。
5、以推行CS战略为契机,全面提升窗口形象
推行CS(顾客满意或顾客注意度)战略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载体。窗口形象是企业形象的最集中体现。要提升窗口形象,首先,要切实改善窗口服务,努力提高用户满意度。借鉴先进的CS战略,确立新型的营销策略和网络化营销售后服务系统,切实搞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其次,要重点抓好涉外窗口。如门卫、营销售后机构建设和厂区参观线路的建设。涉外窗口要注重服务理念,把服务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设置完善的接待服务系统,千方百计满足用户的要求,解决用户的问题。参观线路的沿途厂区道路及车间、班组要按照定置管理标准,始终保持通畅、整洁、有序的环境,同时要设立专门接待人员,提高传播企业文化水平。再次,要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提升窗口形象竞赛活动。制定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管理办法及相关窗口单位服务实施细则和竞赛标准及检查考核、奖惩办法,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学术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