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3-12-29 00:00:00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22期

伴随中国经济“半年报”的出炉,决策层强调“要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事实上,“上限”和“下限”重申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从数据角度看,宏观经济的“下限”就是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水平,具体这两个指标大致确定在什么位置?总体看,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率“下限”有几个判断:一是依据年初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增长目标,7.5%应当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合理下限;二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设想,要求经济增速大致保持在7%,这可视为一个中期“下限”。未来若干年内,经济增速的区间保持在“七上八下”,似乎已然成为共识。“下限”的另一个指标是就业,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对今年的就业给出了预期目标,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就业水平将极大考验政策决策。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多,这种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无疑给保就业的“下限”增加了压力。

防通胀是经济运行的“上限”。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6%,这是去年控制通货膨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而按照今年初设定的目标,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要控制在3.5%左右,这被业内视为全年物价涨幅的“上限”。

毋庸质疑,7.5%的经济增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较低增速,与2007年第二季度11.9%的增速相比,确实差距甚大。然而,考虑到近年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很大,与五年前、十年前相比,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数量都大不一样。当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是客观规律,增速放缓实际上也是各级政府“有意的”政策选择。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5%,较一季度的7.7%小幅下滑,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和就业水平也都处在年初设定的目标区间内,没有突破“上下限”的底线。从当前经济形势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主要指标依然处在合理区间内。

提出经济运行的“上下限”,不是仅仅用来衡量经济“成绩单”,而是为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心提供依据与参考。只有摆脱“唯GDP论”的桎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当前,中国经济中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宏观政策应充分把握好经济运行“上下限”,进一步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给市场以稳定预期。

把握好经济运行的“上下限”,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只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没有突破“上下限”的底线,政策重心就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也就是说,要提高对各项指标的容忍度,以短期阵痛换取长远健康发展,不再以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推动经济。

把握好经济运行的“上下限”,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还是深化新一轮改革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只有经济稳了,“求进”才有空间,“有为”才有基础,“提质”才有条件。因此,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