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优化项目结构,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当前和今后,要在总结农村沼气事业发展经验、分析新形势和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工作,落实好中央要求,打造农村沼气事业发展的升级版。
一、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农村沼气做出了重要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把农村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纳入专栏。2003—2012年,中央累计安排农村沼气投资315亿元,加上地方政府安排的资金和农民、企业等社会投入,全国沼气用户已达到近4200万户,受益人口约1.5亿人。
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一是优化了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有效防止和减轻了农村畜禽粪便和化肥农药带来的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农村节能减排。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年可处理粪污16亿吨;年生产沼气量达150多亿立方米,可形成年节约2500多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减排二氧化碳6000多万吨。二是推进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沼渣、沼液利用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为农民增收节支480多亿元。沼气池建设和服务网点运营有效促进了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目前,全国沼气生产工已达到30多万人,各类沼气生产和服务企业3000多个。三是有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降低了血吸虫病等农村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之,农村沼气在生态、经济、社会多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效益。农村沼气工程已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被广大农民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当前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随着城镇化、新农村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畜禽养殖方式的加快转变,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户用沼气发展条件发生变化
一是养殖方式由家庭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快速转变,不养殖的沼气户发酵原料不足。2011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比例达到66.8%,比2003年农村沼气项目启动时提高了38.4个百分点。据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对黔东南州镇远县舞阳镇黄桑田村4个村民组调查,共有农户81户,已建沼气池50口,现养猪的仅有20户,造成原料短缺,沼气池运行困难。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户对沼气池的日常维护能力下降,有些农户举家进城致使部分沼气池停用。2012年,全国外出打工农民工已达到1.63亿人,比2003年增长了43.4%。据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对镇远县黄桑田村黄桑田、老屋基两个村组调查,全家外出的户占总户数的43%,导致闲置沼气池增多。三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村落整治和村庄撤并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沼气池建设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据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厅报告,2005—2010年全区的自然村数量由13013个减少到4400个,减幅达66%。四是随着商品化能源的快速普及、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对生活用能清洁化、便捷化的要求提高。据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的调研报告反映,农村电磁炉、电饭锅、太阳能热水器等能源产品的普及,使农民对户用沼气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在最近的调研中听农民说,前些年图省钱,近些年图方便、干净。五是老旧池使用率相对较低。据农业部对福建、江西、海南等7个省区的调查,2005年之前建成的沼气池与2005年之后建成的相比,使用率平均低4.4个百分点。由于以上这些因素,一些地方半停半用和报废的沼气池增多,同时,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分户建沼气池的需求呈逐步下降趋势。
(二)规模化沼气工程的需求快速提高
相对于分户建沼气池,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起步较晚、投资较少,规模化沼气工程数量也较少。据有关部门数据,目前我国分户建池的农村沼气用户3997户,集中供气的为172万户。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12》和农业部有关数据测算,2011年规模化沼气工程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总量的比重仅约为1%,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求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很高。随着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加快,对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大。当前,地方普遍要求加大对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今年地方申报的投资计划中,规模化沼气工程投资需求在年度投资需求中的占比已达到了54%,比去年下达的投资计划同比高出17个百分点。
(三)服务体系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近年来乡村服务网点的覆盖率逐年提高,但服务网点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后续服务薄弱的问题仍很突出,服务人员收入低、服务队伍不稳定、一些沼气池和灶具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维修等问题普遍存在,个别沼气池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四)“三沼”综合利用水平仍需提高
一是在沼气利用上,有的规模化沼气工程向农户供气率不高。由于环保、防疫等需要,大中型养殖场的选址一般都不靠近居民区,有些大中型沼气工程距离村庄一两公里以外,受供气管网铺设成本高和供气安全责任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养殖场向农户供气的积极性不高,所生产的沼气主要是为了解决自用能源,有些甚至把用不完的沼气排入空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空气。二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有些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沼液产量大,运输成本高,难以完全实现还田利用,在排放中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五)扶持政策和建后管理有待加强
在扶持政策上,近年来,中央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补助标准,但一些地方安排的沼气配套资金较少,或者地方安排的资金没有与中央资金配套使用,仅靠中央补助的资金,经济上较为困难的群众建不起沼气池。在建后管理上,一些地方重建轻管,对建成后的沼气项目持续运营重视不够。随着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内容的拓展,项目结构的优化,管理方式的创新,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各级有关部门职能的转变,“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加强”,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前几年制定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六)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不够
目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程度还不高。与沼气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大中型沼气工程平均池容产气率低,提纯压缩技术落后。同时,为提高中温、常温情况下的产气率,在余热利用、增温保温工艺技术等方面也要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工作
农村沼气是处理和利用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重要循环经济方式,是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重大民生工程,其综合效益是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为了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优化项目结构,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今后一段时期,要针对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特别是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规划农村沼气发展
各地要按照“科学规划、优化结构,建管并重、保证质量,加强服务、巩固成果,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沼气发展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区域、建设任务和工作重点。在编制规划和安排各类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业主的意愿,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健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大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和政策扶持力度。
(二)巩固户用沼气成果,因地制宜继续安排分户、联户建设的沼气项目
一是巩固成果。要开展对受损沼气池和老旧沼气池的修复。针对一些地方老旧病池多、使用率偏低的问题,对有使用需求和维修价值的老旧病池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维修或改造,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投入恢复和提高其使用效益。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分户、联户沼气。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安排分户、联户建设的沼气池,重点是丘陵山区、老少边穷地区还有分散养殖习惯的农户。没有积极性的农户,不能安排。三是提高建设质量。要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与施工质量,加快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一户、成一户、巩固一户,切实提高沼气池的产气率和正常使用率。
(三)顺应趋势加快发展规模化沼气工程
从实地调查和汇总各地上报情况的总体需求趋势看,当前沼气工程正处于由过去农户建设小型工程为主,向今后企业建设大中型工程为主的转折时期,要顺应这种变化趋势,贯彻落实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优化项目结构,加大对规模化沼气工程的指导、支持和监管力度。一是在今后农村沼气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的比例结构上,要切实尊重地方意愿,将地方上报计划的分项比例结构作为中央安排投资的重要依据。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要加大规模化沼气工程的安排比重。不仅东、中部的省,而且贵州、宁夏等西部省份在报告中,也建议加大对规模化沼气工程的支持力度。二是支持给农户集中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近几年我委有关方面要求,农村沼气项目要使农户作为直接受益对象,中央投资只安排给农户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今年以来,我司会同农业部有关司赴河北、天津、河南、湖北、海南、山东、江西等地对给农户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了一些好案例、好做法,应认真学习借鉴。从最近我们到几个省的调研看,目前沼气供气价格普遍低于城市天然气、罐装液化气,很受农民欢迎。三是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并促进发酵原料多元化。从调研情况看,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项目不能只看短期运营效益,还要看中长期效益;不能只看单项收益,还要看沼气、沼渣、沼液全产业链利用的综合收益。因此,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一方面可弥补政府补助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企业有实力承担工程较大的初期运营成本,维持工程长期运营,同时企业有动力开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工程综合效益。在发酵原料方面,要更多地扩展畜禽粪便以外的原料,特别是作物秸秆。从到河北唐山调研的一个现在供2000多户的大型秸秆沼气工程看,农户不仅能用上沼气,每亩作物秸秆还能收入一二百元。四是要提高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加强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技工培训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各地要积极指导沼气工程提高效益,以激发业主持续运营和供气的积极性。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发展沼气利用和种植、养殖有机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气肥并举”,通过全产业链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支持沼气工程建设管理主体在满足农户用气需求的前提下,开展沼气的多途径利用,使沼气工程在农户用气低谷时,能通过场内自用、发电上网等途径消化多余沼气并获得经济效益。
(四)健全沼气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一是要在户用沼气集中连片、农户有使用积极性的地区,加快配套完善服务网点建设,及时为用气农户提供方便、优质、高效、安全的后续服务。二是要创新服务机制,认真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方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做法,效果就比较好。要鼓励地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服务网点进料出料、故障维修等运行费用和人员工资。因地制宜,推广“全托式”和建管用“一条龙”,以及服务体系市场化运营等成功的服务模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运行也要进一步与沼气服务体系相结合,多措并举提高服务质量。三是鼓励乡村服务网点对有使用需求和维修价值的老旧病池进行维修或改造,并纳入其日常工作。
(五)加强沼气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要在认真总结沼气科技支撑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沼气的科技投入,为了提高沼气工程产气率、发酵原料多元化、沼气设备升级换代、沼气发电和提纯罐装、沼肥综合利用等,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不断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提升沼气科技和装备的整体水平。要研究和参考借鉴德国、丹麦等国外先进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推广应用效果好的规模化沼气示范工程。
(六)完善沼气发展支持政策
一是近年来中央已经先后几次提高了户用沼气的中央补助标准,今后地方也要加大对农村沼气的投入力度,并与中央投资配套使用,合力加大政府对沼气项目的补助力度。二是在今后中央投资项目的布局上,要进一步向适宜地区、群众和业主积极性高及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地区倾斜。三是完善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考核评价体系,把资金安排与项目完成情况、考核验收情况挂钩,对建后运营不善的限期整改,进一步提高政府资金的综合效益和农民满意度。四是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对沼气工程终端产品利用给予补贴的经验,鼓励地方积极研究开展规模化沼气工程所产沼气和沼渣沼液高效利用的补贴试点。五是各级要抓紧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规范程序,严格要求,明确责任,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沼气工作需要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更多地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真正摸清各类真实情况,这是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从微观案例可发现和说明宏观性趋势,宏观调控政策要建立在微观实践活动基础上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宏观政策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多动腿做调研、多动脑想问题、多动手写材料,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把情况弄得更清、工作做得更好。无论编审规划、安排计划、审核项目,还是制定标准,都要建立在摸清一线基本实情的基础上,切实防止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惯性思维。总之,要本着高度负责、科学求实的精神,调整发展思路,加大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共同打造农村沼气事业发展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