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13-12-29 00:00:00逄金丽
中国市场 2013年40期

[摘 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它具有春秋百家争鸣的哲学、具有秦朝一统六国的霸气、具有大唐雄霸东方的豪迈、具有南宋悲伤历史的柔情、具有新中国摧枯拉朽的坚定。“存在的总是合理的。”中国的存在,不是为了世界上多出一块土地,而是特定历史的必然。生活在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我不觉得有什么荣耀与自豪,因为所有的辉煌历史都是由人来创造的,我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拜服于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历史。

[关键词]思考;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0-0058-02

我们不需要同人夸耀自己有多自豪成为中国人的一分子,光辉总是属于历史,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自夸的资本。伴随着中国晚清时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已逐渐被世界公认为关起门发展的世界之末的国家。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在近几百年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间的差距实在太大。这种差距不只是简单的对比,这种巨大的反差强烈地刺激着国人思想:难道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在西方科技面前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差距的存在质问着中华传统,可是,中国依然无法前进。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多对中华传统的不信任,以致最后不喜欢自己的文化,逐渐喜欢西方文化,并盲目以为自己就是西方人。这当然是很荒唐的,然而这就是事实,事实就是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抛弃,以及对于西方文化的无知跟风。现在,是时候有必要讨论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 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不同行为的积累,它反映了各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状况、进行的活动、经历的历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性格的体现,中华民族具有多种独特性格,这些性格并非最开始便是人们公认的好性格,有些性格的练就甚至是几百年才历练出来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只有自己才能作正误判断,其他民族也是一样。

中国人性格的独特性,使得中国人逐渐被世界人所不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名传统美德,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好的东西。经过五千年,中华民族对于好的东西的积累,大致在以下这下这些方面:一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不服输,不放弃的民族。细数中国历史,多少次国土曾被大片占领,然后国人经过数年的斗争又将国土抢夺回来;即使在晚清全国一片焦土,社会性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依然没有放弃,经过长久的鏖战,中间曾有多少英勇儿女的牺牲,终于将悬崖边的中国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知行合一”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行事准则,人们对自己要求“言必行,行必果”,从而达到一定效果的“行重知轻”的思想。

除此之外,中国人一直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一个人生活的品质取决于他精神世界的健全。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是每一个中国文人的理想。谈到爱国主义,中国人一定首屈一指,在古代,人们一般不出远门,就是防止自己死在远方,回不了家,即使在现在,那些曾早年居住国外的人们,也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即使在他乡,也不忘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是为了不给祖国丢脸。中国人是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典范,中国古代早已有《三字经》这种规范人行为准则的训条。

当然,中国的传统并非就这些,只是目前国人对于传统的遗忘,已逐渐严重。难道其他民族的文化就真有那么好?实则不然,这只是目前人们对于先进科技的追捧,从而选择性地将自己民族文化遗忘。一方面是心痛,为即将流失的民族文化而痛;另一方面则是悲哀,为盲目的自我否定感到悲哀。传统文化是就此止步,还是得以存留,我们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2 继承与发展

2.1 如何继承

对于目前传统文化流失的情况,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状况。对于继承,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方面政府应该拨放资金用于民间现存的传统艺术文化的收集与整理。这些年来,文化的流失大多是民间艺人的去世,另外便是文物被盗,流传海外。在没有自觉的情况下,政府应该为人民开好头并做好表率;同时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得人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另一方面,人们应该自觉做一位有修养有素质的良好公民,熟读并了解传统美德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同时,我们还应该互相帮助,大家一起做具有优良美德的中国人。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天性性善的我们为何要在世界的干扰下变成一个无情无义之人?中华美德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挽救美德继承美德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孩子从小就应该被灌输传统思想,但要记住,传统灌输不要生搬硬套,传统美德并不一直都是好的,特定的时间有相应的行事准则,只是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所以,应该结合实际给小孩子教学,这样才有助于传统美德的延续。

2.2 如何发展

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依然要结合实际出发。传统美德毕竟只是精神领域的范畴,建立健全的法制才是保持传统美德的保障。目前中国的法制依然不健全,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于有些方面行事准则的缺失,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严格规定人民的行事底线与道德底线,才能有力避免不好事情的发生,同时维护了传统美德。例如在美国,如果在冬天下雪后有人在你家门口摔跤,是由于你没有清扫家门口的积雪,那么此人所出现一切事故由你负责,这就是将美德印刻在人们心中的一种方式。对于未来美德的发展,法律是保障,自己对于行为的恪守是自己心灵的引领。

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是必要步骤,但是我们必须依法行事,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严明执法。除此之外,政府对于公民的引导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有时候,公民对于世界大环境的不了解,在对于自己言行上会不注意,这类事例如中国游客在国外景区或在自己景区丢垃圾,自己的一个小行为就破坏了所有中国人在世界人的影响,政府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文化普及以及行为约束,在国内首先要形成良好风气,然后再走出国门。

2.3 未来发展方向

一个民族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意义,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基石。回想古罗马、古印度、巴比伦等几个世纪之前的民族为何未有被我们遗忘,这是因为他们的民族文化被永远的记录下来,那些曾经光彩的文化没有被我们遗忘。要想使一个民族永远的存在,人口不一定是关键,民族文化才是灵魂。

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传承到今天,纵然古代国君更替频繁,但是我们的文化一直没有间断,那些有用的上古文化传统遗留了下来。在今后的传统古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除了教给我们的后代古人的思想,我们同时要研究总结我们的文化性格,中国人一直是被认为具有热情好客的性格,这也是文化决定的;我们要将这些文化性格进行总结,然后沿着这种文化性格,继续发展我们的文化,使之不间断。

在未来的文化传统上,我们需要通过自己对本文化不断地总结、继承,逐渐打造出我们的民族文化品牌,就像世界其他人看见孔子就知道中国《论语》一样,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将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各种形式散发到世界各地。目前中国有将孔子等古代先贤的思想汇总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孔子学院,而今孔子学院在美国大范围的覆盖,而且在该校学习的学生也非常之多,这是将文化打造民族品牌的一个成功实例,在这个实例的基础上,我们要将更多的文化打造成品牌,使全世界都不能将我们遗忘。

传统不见得就是绝对好的为人准则,其中的优良我们应该吸收,糟粕就应该被丢弃。但是无论如何,传统的丢失是一个民族没落的标志,在当今纷扰的大千世界,恪守自己心中的准则,不忘民族传统,是我们现在这一代以及我们以后千千万万代人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张登林,曹为.雅俗之辨与文化选择——中国近代通俗作家的历史境遇[J].滁州学院学报,2008(4).

[2]王春燕.简论鲁迅的乡土小说[J].安阳大学学报,2004(4).

[3]余新华.关于传统文化的再认识[J].湘南学院学报,2005(3).

[4]朱志国. 文化产业视角下“文化经济一体化”之实证分析——山西会馆“文化与餐饮”的互利共生发展模式[J].中国市场,2012(48).

[5]马迎春.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J].中国市场,2011(1).

[6]崔娟. 中国方志中之“儒学”色彩——以《永安县志》为例[J].中国市场,2011(14).

[7]耿光连,王珊珊. 近年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