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叙事态度;教师角色;交融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都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都强调了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但它们提倡的似乎都是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他们渴望被尊重、被关注,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创造。我读了台湾心理学家吴熙娟老师的《叙事治疗》中“咨询师的角色和态度”这一节后,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于是我尝试着把她对咨询师的角色和态度的要求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放空
“放空就是叙事咨询师站在‘不知道’的立场,而不是从‘我已经了解’的专家立场问话。”很多时候教师对待学生也要放空,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放空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不以“专家”的姿态自居,相信学生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有一天吃午饭时,儿子对我说:“唉!我最近真的很困惑。我发现有一题高考题的答案好像有问题,我想去问数学老师,可又不想去问。”我说:“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我每次问数学老师题目,他总是说,其实这题很简单!好像我很笨似的……”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遗憾,曾经我的学生也向我反映过这个问题,说:“我们去问某某老师问题,他总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会呀?’所以我们后来再也不想去问问题了。”
这就是“专家”的态度,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很简单,别人不懂是肤浅、无知。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还有一种教师,对学生态度特别和蔼,对学生有求必应,只要有学生来问,无论自己多么疲劳,都会仔细地给学生讲解,唯恐讲得不明白。因为他们是“专家”,“专家”怎么会有不知道的东西呢?“专家”怎么会讲解不清呢?大有“普度众生”之苦心!
其实孔子早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应相信学生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适当点拨,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2.不带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能够好奇地问话
曾有个初二的男生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学六年级时,有一天早读课上一个同学突然呕吐。他赶紧拿起教室的扫帚和簸箕到教室外面弄了些泥土回来,迅速地把那些呕吐物清扫干净,然后把它们送到楼下去。可在他进教室时班主任已经来了,由于匆忙,他没有报告就回到了座位。班主任误会了他,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赶出教室并打了他两个嘴巴。后来这个男生每当想起这件事,心里都充满恐惧,并感到胸闷,得赶紧去找别人玩或看电视什么的,来转移注意力。有时候在大街上看到那个班主任,还会吓得赶紧跑远一点或找地方躲起来。
这个个案给我的印象深刻,个案中的男孩本是个品质优秀的学生,但是他的心口却被敬爱的班主任亲手烙上了一个又深又大的疤痕,时不时还会发炎,长达三年之久。个案中的班主任简单粗暴,他对学生的看法“先入为主”,也许他认为那个男生一向就是个不守纪律的学生,也许他认为打了上课铃没有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就是坏学生,但是我想,如果这个班主任当时能够好奇一下,那么这段历史是不是就会重写?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男孩的委屈、泪水和恐惧?是不是就不会有学生们对那个班主任的愤怒和鄙视?
3.不贴概念化的“标签”,看到学生的独特性
一个教师总能说出一个班级好生有哪些,差生有哪些,久而久之,好生越来越好,差生越来越差,其实这完全是标签的作用。
在心理辅导中有这样一个原理:按照你期待的样子跟他相处,他就会变成你期待的样子。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特别是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千万不可用早已贴好的标签去分别对待、处理学生,那样很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要相信人都是多元的,一个优缺点并存的孩子才是真实、自然的个体。
二、合作
新课标早已提出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不用俯首帖耳,而是学习上的伙伴关系,这与叙事的态度不谋而合。
1.不指导、不控制,学做共享和互动的陪伴者
在语文课上,以前我以讲授为主,当我学了叙事态度以后,上课轻松极了。我只需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是什么?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从词语、句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提问。时间久了,不仅提高了学生文章分析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文章写作的能力。
当我给学生上心理游戏课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指导者,还要控制全局,我觉得很累,学生们也不太放得开。后来我加入他们当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共享游戏的快乐,他们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笑得非常开心,非常放松,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不沉重、不着急,创造轻松和互相滋养的关系
前不久我接待过一个初三的学生,他想辍学,外出打工。下面是我和他的对话:
生:我现在很讨厌学校的这种高压政策,就跟过去考进士一样,比过去还难。过去人家看看书还可以在想休息的时候就休息一下,等头脑清醒了再看书。可我们现在不管你头脑是否清醒,一堂课接着一堂课,课间10分钟都要挤。学校还动不动就加课,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更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师:你这样讨厌学校生活,可是你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这期间一定有很多不容易吧?
生:是呀,英语老师老是逼我背英语,我从初一开始就几乎没学英语,现在学英语,得花很大很大的劲钻进去才行,那是多么艰难呀!还有语文老师,也会逼我学语文,她不知道对我来说,要是不使劲钻进去,就什么都学不到,真的很难很难……每天头脑涨涨的,还一点不能放松。
师:听你说这些,知道你对学习真的很用心,你为学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你现在的感觉似乎是不堪重负了,你跟老师谈过你的状况吗?
生:谈也没用。我只要一说不行了,老师就说,不行回家去,别人都是这样努力的。我趴在桌上稍微放松一下,老师就过来在我头上敲两下……我真是呆不下去了!
这是一个被学校的高压政策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他快支持不住了,所以他想逃跑,宁愿出去打工做苦力。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老师也教得很不轻松。
教师工作辛苦,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有不堪重负的职业压力,还有难以逃避的职业倦怠,最终会导致不断加重的问题行为。他们活得沉重、教得沉重,他们的焦虑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心理素质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就会出问题。相反,如果能创造一个轻松、互相滋养的关系,那么学生不但不会逃,而且会考得更好。
本学年上学期,我曾在期中考试后接了初三一个班的语文,这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当时是全年级第六,倒数第一,比最高分差将近7分。我的方法就是不给学生加压、不着急,和学生一起轻松地学习、真诚地谈心,我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我。结果两个月后,在期末考试中,这个班的语文一下子提高到年级第三名,比最高分只差1分多。面对大考,我总是对学生说:“想赢的未必能赢,不想输的却会输,我们要用平常心来书写人生的大文章。”
三、营造尊重、好奇、透明的咨询氛围
教师一定要和学生搞好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基础,这就像咨询师初次见到来访者时要做好共情一样,共情不好,咨询就无从开展。那怎样才能搞好关系呢?
1.不急功、不近利,欣赏孩子的生命故事
教师如果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明显的提高,那么学生可能认可你,也可能不认可你。因为学生会想:“老师想提高我的成绩,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吧。”但是如果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帮助学生心理得到成长,那么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接纳老师、喜欢老师,同时成绩也会提高的。
我曾经针对我校家庭变故的33个孩子组建了一个心理成长小组。我没打算改变他们,只想了解他们、关注他们、陪伴他们,结果我收获的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生命故事。孩子们在相互陪伴中学会了理解,得到了滋养,也得到了成长,而我的生命也得到了丰厚。
2.不放弃、不失望,好奇学生的内心世界
有一天,有个班主任带一个女生来找我,说她不想上学了,几天没来上课了,今天是来拿东西的,希望我能留下她。那个女生阻抗心理很重,我就避开学习不谈,和她拉家常,好奇地问她一些生活琐事及心理感受。等到气氛和谐了,我就说我初二的时候也辍过学,后来怎么回到学校的,后来怎样考上大学的。我又说我妹妹的女儿也是在初二辍学的,今年20岁了,找对象也找不到条件好的,最后找了一个没有工作的男孩,后悔莫及……说着说着下课铃就响了,她立马站起就走,也没有和我说再见。
第二天我去初二(1)班上课,一进教室,在一片欢呼声中,一只手举得特别高,使劲地向我挥舞,有个声音急切地喊着:“老师,老师!”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昨天那个女生!所以我告诉自己:看不到希望时,也不能放弃。
现在我想告诉所有的教师:对学生,只要不放弃,他就知道你在关注他;只要不失望,他就知道自己还有希望;只要你去好奇,就会有惊喜;只要你去坚持,就会有奇迹!
3.不隐藏、不压抑,放开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一个教师如果能放下架子,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自己,放开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就能收到真诚的回报。
有一次我给学生上青春期教育课,学生都说进入青春期后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很难控制,和父母的关系也不好,有时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很紧张。于是我就给他们讲述了自己初二时和物理老师闹矛盾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们给我支招。学生有的说就当老师开玩笑,有的说去和老师讲明白,有的说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得更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还有的说找好朋友说说、缓解情绪……就这样,通过我的自我开放,学生们很快就学会处理青春期敏感、脆弱、急躁等情绪问题了。
如果教师有叙事咨询师的态度,那么教师的角色自然就转变了,会变得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喜欢,也会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轻松愉快,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中学,连云港,222021)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