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马虎;消极心理暗示;动机水平
一、基本情况
高三一模考试刚结束,某重点高中的一位男生李辰(化名)一脸沮丧地走进了我的心理咨询室。“老师,我感到自己快要崩溃了。同学们都在努力复习,我却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上课时老走神,老师讲的内容根本听不进去;在家也看不进书,不想写作业,经常坐在书桌前发呆。我该怎么办呢?我都烦死啦。”说话间,李辰的眉头紧锁,“瘫”放在大腿上的双手在不停地搓捏着,显得很焦虑。
李辰为什么会如此焦虑:是因为看不进书心烦,还是因为心烦看不进书呢?我试探着问:“你刚才说自己心里很烦,能告诉我心烦时都想到了什么吗?”“这次的一模考试我又没考好,但我觉得自己本来是可以考好的。”李辰感到很自责,他话语中的这个“又”字,更是流露出了他内心的无助。
为了进一步了解李辰的问题,我问道:“你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觉得很委屈?”“嗯,我丢了好多不该丢的分。”李辰懊恼不已。
“‘不该丢的分’是什么意思?”“我太马虎了。有好几道题我们平时都练过,一点都不难,可是考试时我都给写错了。还有些题,我不是因为把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或忘了写物理量单位,就是因为把数字或符号看错了被扣了分。打上高三以来,每次月考我都是因为粗心拉了不少分。老师也说我太粗心、太马虎了,不然的话,我的年级排名至少可以前进六七名。离高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我的马虎毛病还是没有改掉。老师,你能告诉我怎么改掉马虎的毛病吗?”李辰不停地责备自己,情绪随之变得焦躁起来。
二、辅导过程
从李辰对问题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不仅在心理上认同了自己是个粗心、马虎的人,还认准考试没能取得好成绩的根源就是因为自己太“马虎”。如果我认同了李辰的观点(他是粗心、马虎的人),“马虎”这个代号有可能就会根植于李辰的潜意识中,继而演变成长期干扰李辰考试活动的消极心理暗示。如果我应诺李辰的请求,直接告诉他如何克服“马虎”,无疑会对他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给自己贴上“马虎”的标签。由此有可能使李辰在以后的考试中,不自觉地调用部分心理能量与“马虎”对抗,这种心智的内耗无疑会影响李辰在考场上的发挥。显然,两者都不能有效地解决李辰眼下的问题,还有可能诱发新的问题。怎样才能帮助李辰走出“马虎”的陷阱呢?我用对话方式与李辰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你认为那些分数是因为自己的‘马虎’才丢的?难道你不知道考试时要认真仔细吗?”“我哪敢不认真!尤其是这次模拟考,我比平时的月考更加认真。”李辰辩解道。
“你是怎么认真的?”“每做一道题时,我都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不要马虎、不要马虎。”李辰回答。
“当你这样提醒自己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有点紧张。会联想到以前犯的马虎错误,于是心里就开始发慌了。”从李辰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在考试这个问题上,他其实一点都不马虎,恰恰是过于认真。那么,李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我接着问:“考试时或平时,你有把自己的名字写错、念错,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的情况吗?”“怎么可能呢?”李辰苦笑了一下,“我都听过、写过几千遍、几万遍了,再熟练不过了。”说到这里,他好像有所领悟,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您是说我的‘马虎’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熟练有关?”
我继续问:“同样的题,如果出现在平时作业或练习卷中,你会不会犯考试中的那些‘马虎’错误?”“不会的。”李辰很肯定。
“这么说,你不太重视这次考试?”“谁敢不重视呀。考试前的一个星期,我心里就特别紧张。我抓紧一切时间复习,不断告诫自己要认真,不能再犯‘马虎’的错误了,争取使自己的年级排名前进10位。没想到……”显然,考试的前一周,李辰的情绪就处在了极度恐惧和焦虑的状态。
针对李辰的问题,我给他讲了两个心理学故事。一个是“瓦伦达效应”。美国一名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家瓦伦达,由于他太想获得成功,结果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跌下深谷身亡。但在这之前他的每次表演都非常成功,当时瓦伦达心里想的只是怎么走好在钢丝上的每一步,而没有去想表演成功可能给自己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心理学上把这种因患得患失的心态而造成失败的现象叫做“瓦伦达效应”。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澳大利亚长跑健将克拉克,他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因为太想要一块奥运金牌,却不料连续在两届奥运会上,都因心态失衡导致发挥失常而与金牌无缘。由此,心理学把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作“克拉克现象”。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交谈,李辰渐渐明白,马虎错误并非因自己的“马虎”而起,症结是自己太在乎分数、名次,对“马虎”问题过于“认真”和较劲。
心理学中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指出,人的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水平不足,大脑神经不能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兴奋是弥散性的,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动机水平过强,容易引发人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且当紧张焦虑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严重干扰人的智力活动的效率。譬如,人在极度焦虑的状态下,会出现思维上的迟钝(反应迟缓)、僵化(发呆)、停滞或凝固(什么也不想、什么也想不起来)、注意力涣散(脑子里同时涌出很多想法,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记不住、曾经背下来的东西回忆不起来)、阻滞(提笔忘字,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出来)等。这说明,心理的过分放松和过于紧张,都会对智力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只有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才有利于能力的最好发挥。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对话交流,李辰明白了,克服考试中的“马虎”问题,自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平时多下功夫。对学习过的内容,要通过反复温习、练习,提高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避免因似曾相识又想不起来而引起的心理慌乱。二是在心理上与“马虎”一词告别。平时尽量不要再在口头上和心理上提及“马虎”一词,以避免因反复出现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暗示。同时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经常回忆成功的经验,以此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三是关注学习过程。不要总想着分数、名次,不要太多猜想那些未知的结果。而要着力于把每天的每件事情做好,善于发现和肯定自己的努力,争取每天有进步、有收获,増强自信心。
三、小结
大多数人都曾犯过“马虎”的错误,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此如临大敌。不要把它太当回事,不要去与它较劲、对抗。这样,心理上就不会出现因恐惧而紧张、焦虑的情况,智力活动也不会因紧张、焦虑的干扰而出现迟缓和混乱。当我们真正做到了放平心态、认真对待、关注努力时,“马虎”就会因被忽视而自动退出。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三中心理室,天津,30027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