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研究

2013-12-29 00:00:00张银华
会计之友 2013年4期

【摘 要】 随着环保法规的逐步设立,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成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成本的范围内,还必须重视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文章以问卷调查方式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现状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约束和调节,发现偏差、纠正偏差,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促使成本不断降低。它所依据的是狭义的成本,只核算了微观的经济成本,忽略了对宏观社会成本的考核,间接地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谋取当前的经济利益。随着环保法规逐步完善,环保意识的逐渐树立,环境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对象的选取重点考虑污染比较重的行业,标准以国家环保部提供的应进行环境审核的高污染行业: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电力、建材、造纸、酿造、制药、纺织、制革、采矿等,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处理等行业。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了电话联系、信函、自填式等方式,填写者主要为企业环境项目工作人员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从发放到回收历时两个多月,共在山西省两个城市(晋中市、临汾市)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62%。

由表1可知,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煤炭企业最多,占全部回收企业的29%,其次是化工、电力等;从企业的性质看,有限责任公司的回收比例最高,占全部企业的51.6%,说明他们更重视环境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内容共包括企业的环境管理观念、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因、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态度、环境成本支出的内容等,问卷收回后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企业环境观念和意识

对企业环境观念的调查是通过企业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识程度等方面反映的。

由表2可以看到,16.13%的企业不知道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体内容不详的企业占到22.58%,听说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被访企业的38.71%,知道一些的企业占22.58%。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我国尚处于普及阶段。

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中,48.39%的企业认为其核心是扩大生产能力,29.03%选择控制环境污染,12.9%的企业认为核心是环境保护,说明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较狭窄(表3)。

在调查者中,有93.5%的企业认为应该在事前考虑环境支出和环境损害,仅有6.5%的企业认为在事后考虑已经发生的环境损害,并予以弥补,说明大部分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而且都认为如果事前考虑是可以减少环境损害的,从思想上有了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容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降低环境成本,减少资源过度消耗,防止污染加剧。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各项环境成本,本文分别从总量和分行业对企业环境成本支出进行了统计分析。

1.企业环境成本总量统计分析。

由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排污费(90.3%)、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90.3%)、绿化费(87.1%)是企业环境支出最多的项目,而其他预防性支出,通过合理手段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损害支出较少,如为承担环保责任支付的保险费只有6%。

2.企业环境成本支出分行业统计分析。本次调查涵盖了许多行业,为统计方便,将其归纳为六大类。各行业的环境支出构成情况如表5所示。

按照行业来分析环境成本支出,排污费、绿化费、重新购置设备费等支出居于前列。煤炭行业前三项支出分别是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100%)、排污费(100%)、绿化费(100%),化工行业前三位支出分别是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100%)、绿化费(100%)、排污费(71.4%),电力行业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100%)、排污费(100%)、绿化费(100%)。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总量上分析,还是分行业分析,按现行环保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改造或重新购置费、排污费、绿化费三项支出,都是当前企业环境支出的主要项目,也就是环境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目前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多数是为了符合国家的有关环境法规政策,这些都属于被动性的支出,是末端治理的表现,与此相适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则是传统的事后控制方法

(三)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因

由表6统计结果显示,政府管理机构的强制要求是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最主要原因,市场的压力、社会公众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压力也对企业实施环境成本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企业主要是被动的(迫于企业内外各种压力)对环境成本实施管理和控制。根据政府的有关法规规定,企业应定期向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提供“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等方面的环境统计报告。随着环境立法的加强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相当一部分环境敏感型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环保公众形象而主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

在被访企业中,83.78%的企业表示管理层对环境成本非常重视,希望了解企业环境成本支出的具体方向,以便进行控制,降低环境成本支出。有54.29%的企业的员工要求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45.71%的企业中没有听到员工这样的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控制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员工只是生产者,甚至有时候会出现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员工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控制失去如此大的管理群体,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三、结论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显然不利于企业履行环境受托责任进行社会监督,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改革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一)明确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主体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控制主体不单单是某个部门或某一些人,而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成本控制,需要充分调动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在环境成本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各部门、各职能业务人员都能对其所控制的环境成本增强责任感,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是要形成包括政府、社会公众在内的多方参与的控制主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督促、引导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实现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创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应为以事前控制为主,从源头上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控制,进而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局全过程控制,降低环境成本,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

(三)拓展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容

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容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予以拓展,依据生命周期评价对产品分析从时间上拉长控制范围,上追溯至原材料的取得,下延长至废弃物的处置;建立环境共生网络从空间上拓展环境成本控制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还包括上下游企业间发生的环境成本。

(四)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机制

通过业绩评价可以发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控制制度,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机制对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而评价体系中指标的设置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金彬,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2).

[2] 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4).

[3] 王立彦,尹春艳,李维刚.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事务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1998(8).

[4] 张银华.试析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J].商业会计,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