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实践研究——以“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为例

2013-12-28 04:45:22王素珍严明华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三化合物

王素珍 严明华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江苏 苏州215021)

在新课程背景下,江苏实行了“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方案。 化学属于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从教学内容、考查方向、教学学时等多方面作了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点,考查方向进一步体现“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教学学时减少。

目前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 突出与生产、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吸收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

上述背景下, 高三化学复习遇到了内容繁多、要求颇高、时间紧迫的实际问题,良好的复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选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较好解决了高三化学复习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实践案例

1.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 教学模式是架构在建构主义和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传授,而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学习个体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旧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高,都必须经过真正的意义建构才能获得。

“问题驱动” 教学模式的要素和基本程序通常可归纳如下:

为什么“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适合于高三化学复习课呢? 笔者以为该模式打破了以单纯讲授、归纳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依据复习目标、围绕复习内容、在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完成复习任务,进而提升学习的能力。

运用该模式,针对高考试题“宽基础”的特点,高三化学复习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针对高考试题“厚实践”的特点,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教学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人类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相关的化学实践活动;针对高考试题“重能力”的特点,在复习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化学语言以及化学特征方法运用等能力。

2.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化学1》、《化学2》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4 个选修模块,知识有“多、繁、杂、散”的特点,复习时要将原有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提升,在熟练掌握化学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的思维能力、 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因此就存在“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的问题。 为求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复习课的学习效率,笔者尝试使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为例,阐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具体实践。

(1)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根据考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复习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熟练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其次是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掌握简单计算及Al(OH)3的制备方案;再次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式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和理解Al(OH)3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小组讨论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设计合理的“问题情景”

为了达成“熟练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这一基本复习目标,设计了以下工业流程问题情景。

工业上用铝土矿 (主要成分为Al2O3, 含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①流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②在流程图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实验方法并描述实验现象,写出物质Z 的化学式。 ③如何构建铝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学生掌握了Al、Al2O3、Al(OH)3的性质等基本知识,构建了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高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法、步骤、现象的描述,提高化学实验能力;通过工艺流程图的阅读,提高分析、推理、假设、归纳等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另一目标是把高中所学的必修和选修模块知识进行综合提高,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设计了④和⑤两个问题。

④Al(OH)3为何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并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原因。

⑤根据Al(OH)3的酸、碱式电离,讨论制备Al(OH)3的最佳途径。

⑥评价上述铝的冶炼工艺流程的优缺点

问题④⑤中,精心设计了铝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性问题,学生在讨论、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不同课程模块的知识、化学原理、科学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通过这类问题情景的讨论研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设计问题⑥旨在提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能力。 流程图简洁表达了实验的主要步骤,通过对铝的冶炼工艺流程的评价,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同时初步掌握实验设计和评价,学会科学方法的运用。

(3)适时点拨“活动探究”

在问题①②③的交流、讨论中,师生共同回顾了Al、AlCl3、Al2O3、Al(OH)3、NaAlO2等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等基本知识,同时也对过滤等基础实验操作进行了梳理。 此时要及时引导学生探究④⑤,并且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点拨学生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分析Al(OH)3的两性,并根据对Al(OH)3的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的理解,探究Al(OH)3的最佳制备途径。

通过活动中适时的点拨,目标层层上升,从“铝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的总结”到“铝及其化合物和化学平衡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等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再到“科学方法的应用”。

(4)及时释疑“解决问题”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会提出不同层次的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重组,使问题得到优化,与学生共同解决。

在上述讨论中,学生有这样一些疑问:Al(OH)3之所以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是由于它有两种电离方式, 但是,Al 为何也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呢? 与Al 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应该具有什么性质? 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在学生平时作业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同学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会联想起来,这样可拓展复习的知识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进一步掌握了与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移动、水解原理”的知识,同时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一轮复习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还能形成学生遇到问题,“不畏问题、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精神。

(5)适度提高的“总结归纳”

通过大量的小组讨论探究,很多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本节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中,设计了问题情景⑥,让学生讨论探究,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适度的提高。

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学会横向比较,纵向思考,从而完善知识体系,创新思维,知识和能力都能有较大的提高。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从而达成共识,师生共同进步。

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情景”

“问题驱动”式化学复习课是围绕指向明确的“问题情景”这一教学环节展开,教师要注意筛选有价值的知识,提供真实的、精巧别致、新鲜的问题材料,使学生感受到问题情景中旧知识的新鲜感,创造出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以上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中,教师呈现铝的冶炼流程图,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已学知识相联系,并以新课学习时未接触过的流程图进行再现,而不是直接要求学生写出某些方程式,再通过构建铝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来提升学生对旧知识的综合能力。

2. 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在使用“问题驱动”式复习课模式时,无论是“活动探究”、“问题解决”还是“总结归纳”,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 及时和学生交流,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合作学习。

3. 灵活变通“问题驱动”模式

“问题驱动”作为一种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相似性,操作性很强,但是,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不可机械地按照程序进行模仿操作,而应根据具体复习内容,指向教学目标,适当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形式新颖活泼,并始终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最高追求, 让学生在自主的活泼多样的“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三化学复习的实践效果

1. 化解了高三化学复习的难点

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的难点在于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 尽量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等知识融合进来, 使知识进行横向拓展,建立知识的立体网络。

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案例中,难点在于一方面让学生重现、掌握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另一方面是学会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铝及其化合物性质,从而带动平衡原理的复习,还想使学生对通常的工艺流程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程序中设计了六个问题来突破这一难点,学生通过对①②③问题的讨论,会熟练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自主构建出Al、AlCl3、Al2O3、Al(OH)3、NaAlO2转化关系图;

通过对问题④和⑤的讨论, 学生能正确写出Al(OH)3的酸、碱式可逆电离方程式,Al3++3OH-⇌Al(OH)3⇌AlO2-+H++H2O, 并成功提出了三条由AlCl3制备Al(OH)3的途径,第一条是AlCl3溶液中加NaOH溶液,第二条是AlCl3溶液中加氨水,第三条是将AlCl3溶液分成二份, 体积比为1∶3, 在第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使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然后把两份溶液混合。 最后应用平衡移动、水解等化学原理解释,得出第三途径制Al(OH)3,既节约原料,产品又比较纯净,是实验室制取Al(OH)3的最佳途径。 成功地带动原理的复习。

又通过对问题⑥的讨论,学生了解了物质Z 的循环使用能降低铝冶炼的成本,从而建立了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等思想。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让学生伴随着渐趋深入的问题讨论推动问题的解决,在不知不觉中教学的难点就化解了。

2. 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

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案例中,Al、AlCl3、Al2O3、Al(OH)3、NaAlO2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转化关系图,Al(OH)3的酸、碱式电离,铝的冶炼三块内容可能会花费几堂课的时间。 通过采用“问题驱动”模式,师生共同讨论,层层递进解决了以上问题,从课堂容量看,提高了复习效率。

另一方面,“问题驱动”复习课模式既是教师提出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能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和思维, 学生感到学习轻松。 整堂课在教师的精心点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悄然度过,记忆就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被唤醒,相关的知识网络在问题解决中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提升,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感觉不到被教育”。

3.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课不仅仅是把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罗列,依次装进“桶”中,更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碰到实际问题时“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等过程进行感悟,是实现“知识教学”转向“观念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点拨学生对Al(OH)3的最佳制备途径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会碰到类似问题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4. 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问题驱动” 模式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围绕教学目标, 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师生共同进行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以“和谐共生”为核心,构建教师、学生生命可持续发展、超越主体的新型师生“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文化取向,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恰当、合理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悟,“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但解决了高三化学复习就遇到的 “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的教学问题,还使学生审题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 更值得庆幸的是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开心和自信,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所在。

[1] 陈瑞雪,陶秀梅,兰俊耀.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化学教育,2011,(6)

[2] 任宝华. 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J]. 化学教育,2010,(10)

[3] 卢建筠. 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反应原理[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高三化合物
碳及其化合物题型点击
碳及其化合物题型点击
高三·共鸣篇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 17:22:41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5:42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