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创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2013-12-28 08:37:26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5期
关键词:贡献率集群创新能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作用不断增强。如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20 世纪初为5%~10%,50年代到70年代平均达到了50%以上,现在则为70%~80%多。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达到40%,而我国仅占30%。加速技术进步已成为国家发展与区域实现赶超与跨越的基本路径。技术创新带动的技术进步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技术进步已成为支持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而技术创新则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城市经济增长的观点现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表1 2003—2011年广东省人均经济增长、资本及劳动力投入情况

表2 各要素年平均增长速度

表3 技术创新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基本测度模型

劳动、资本和技术创新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三要素。由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因此经济学家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并不断建立和完善经济计量模型。1928年道格拉斯提出的总量生产函数后,1957年索洛从技术变革和总量生产函数中,提出一个可以用来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定量估计的经济计量模型。

国内外学者在实证研究中用得最广泛的是Solow余值法。索洛提出了一个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计算科技进步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力、资本投入数量增长因素之后,所有产生作用的其他因素的总和,都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索洛提出的模型,定量地揭示了广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表达式为:

Ga=y-αk-βl

其中:Ga为科技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中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

科技进步、资金、劳动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EA、EK、EL分别为:

EA=Ga/y×100%

EK=αk/y×100%

EL=βl/y×100%

技术创新对广东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1.实证研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所需的最主要的变量是产出、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即模型中的Y、K和L。本文中这三个变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广东省统计年鉴》,选取的区间为2003-2011年,在测算前,因为变量指标的统计口径不一,需要对产出和资本投入指标做统一的规定,以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保证统计数据口径的一致和结果的可比性。本文以2003年为基期,对历年产出与资本投入数据进行了换算,如表1所示。

2.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

将上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如下结果:

InQ/L=0.065+0.894lnK/L

t=0.085 12.723

R2=0.959参数都通过了t检验,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很高,回归效果好。资本产出弹性α的估计值为0.894,从而劳动产出弹性β的估计值为0.106。

因此,索洛 “余值法” 模型为:GA=GQ-0.894GL-0.106GK

根据样本数据以及参数估计值,可以分离出技术创新、资本增长以及劳动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中,GDP增长速度 (GQ)、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GK)、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 (GL)、乘以弹性系数后的资本增长速度(aGK)、乘以弹性系数后的劳动增长速度(bGL)、技术创新增长速度 (Ga)、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贡献率 (Ea)、经济增长中资本贡献率(Ek)、经济增长中劳动贡献率(El)。

3.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1)资本贡献率分析

2004-2011年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折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各年的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都比较大,年平均贡献率约为89.31%,远远超过了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之和,由此可见,2004-2011年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驱动的。从贡献率变化的总体趋势来看,2009年以前的资本贡献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且数值较大,2009年以后,资本贡献率处于快速下降状态,并于2011年达到最低。

(2)技术创新贡献率分析

2004-2011年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的贡献率折线,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不是很明显,年平均贡献率达到7.84%。2008年以前,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虽然不大但还是有促进作用,但之后处于快速下降趋势,2009年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也说明,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对区域技术创新有明显的影响。

结合2004-2011年广东省科技发展的主要指标 (基础数据如表4 所示),可以看出,在此阶段内,R&D经费、发明专利授权量、科研机构数几个指标的发展一直处于稳定的增长态势,科技活动人员人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企业数几个指标虽略有波动,但也是朝着增长的趋势前进。这说明自2004年起,广东省已经开始把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发展的模式作为推动当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依托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陆续颁布了几个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营造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围绕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贯彻实施 “科教兴粤”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科技强省,科技进步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3)劳动贡献率分析

2004-2011年经济增长中劳动的贡献率折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是各因素中最小的,年平均贡献率是2.85%。从变化的趋势上看,劳动贡献一直处于低水平,而且波动较大。2008年也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2010-2011年趋于稳定。

4.结论

从以上测算结果可知,2004-2011年广东省经济发展主要还是由资本驱动的,但2008年经历了世界金融风暴之后,广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行从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区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从2009年开始,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处于下降趋势,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则明显处于上升趋势。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与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与体系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1.R&D 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仍然偏低

R&D经费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其投入水平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成果产出。虽然广东R&D投入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与经济规模相比,投入强度仍然偏弱,例如,2010年广东R&D经费是808.75亿元,排在江苏、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3,但占GDP的比重仅为1.76%,是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各省市中仅排第7位。低于发达国家2%~3%水平,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占1.5%~2.0%的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

2.原始性技术创新不足

广东每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都居全国前列,但真正能带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却很少,模仿创新、跟踪创新、低层次创新较多,产业技术空心化问题突出。由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不多,导致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垂直分工下游和价值链低端,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

图1 经济增长中资本贡献率折线图

图2 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贡献率折线图

图3 经济增长中劳动贡献率折线图

表4 2004-2011年广东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3.知识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发展后劲

知识创造基础不如国内某些省市,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科研设施建设,激励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有实力的企业在粤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粤创业,为粤服务,使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但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差距较大。

4.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知识流动主要是通过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来完成,创新依赖于市场的推动,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撑服务体系的支持和帮助。广东在完善技术市场体系、推行网上技术成果交易、建立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等方面还需要加快建设速度。

5.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核心,广东省的企业基本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制造和生产能力、技术创造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要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水平。

6.创新环境仍不完善

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数量规模都偏小。良好创新环境是孕育创新成果的重要前提,创新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市场需求水平、劳动者素质水平、技术创新基金、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等6个方面。广东省的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在探索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良好运行机制,促进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机构管理、各学科之间、国内外科技合作,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还要加强。

广东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建议

1.构建开放的广东区域创新系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在目前的技术经济范式下,区域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区域创新能力有赖于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的逐步建立。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经常地、密切地与区域企业的创新投入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和制度的行政性支撑安排。在这一社会系统内,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不同创新主体之间交互作用,构成了创新系统的组织和空间结构。

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构成,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普遍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由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构成。主体要素,是指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即系统包含一组参与者或实体,例如公司、企业、其他的组织和公共机构,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新知识的产生、使用和传播中相互影响。功能要素,是指系统中行为主体之间的关联与运行机制,包括组织 创 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机制和能力。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宏观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和创新氛围等。区域创新系统也由几个子系统构成,主要包括区域政治子系统、区域教育和研究子系统、区域产业子系统、区域创新环境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这4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广东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开放的省份,毗邻港澳,也是经济和教育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提升广东省技术创新能力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必须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才能获得整体的高效率。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问题,技术创新从企业推延到区域、国家层面,各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由技术创新引发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角逐,形成了世界新的竞争格局。围绕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合理配置区域内的科技资源,优化创新要素的结构和功能,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

2.促进技术创新与金融的融合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广东 “十二五” 规划的主线,而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金融、技术创新已成为动员、组织和集聚全社会科技要素的重要手段。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金融发展通过完善功能促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通过成果演化推动金融发展。

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离不开科技的投入,但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因此,要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与金融的一体化,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并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发展一批适应新兴产业要求的高科技企业,迅速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3.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

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区域创新体系更具地方和产业特色。近年来,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持续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但技术瓶颈和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尚未建立与广东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虽然高,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核心技术较少。

产业集群的一个最主要的优势便是其创新效应,产业集群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创新系统。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他机构聚集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而且存在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如果各行为主体间的创新活动能够以网络或系统的联系方式出现,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就构成必然的联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主动容忍增速放缓,必须从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转为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改变主要靠政策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断加大内涵式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快向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智能制造型、服务化型转变,持续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4.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与金融创新的融合

产业集群为一群既竞争又彼此合作,生产某种产品或一组相关产品的企业在特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金融支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首先,金融支持能够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解决集群内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能力和生产效率;其次,金融资本基于自身的逐利性,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对集群内企业实施差别化支持,从而引导产业集群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产业集群的系统性风险;再次,金融资本的进入将促进企业的繁衍和有序竞争,引发集群内企业自我强化,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对一个区域来说,产业的有效升级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是沿着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即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演进,这是众所周知的产业升级路径。二是沿着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提升,即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从生产普通零部件到关键的核心部件的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集群创新升级模式。

在区域的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金融创新以资金和服务的双重支持为集群企业的成长提供动力。金融创新产生的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以此来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产业与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过程和产品升级,最终推动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金融创新产生的制度创新效应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加强产业集群内部之间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网络联系,强化对产业集群的要素保障,推动产业集群的产业整合,以此促进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

产业集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金融需求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产业集群的出现期为生存型金融需求,主要是对起步资金的需求,突出表现为对长期资本的需要。产业集群的集聚期为扩张型金融需求,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实现规模和范围的扩张而产生的金融需求,属于扩张型需求,仍以偏重数量的简单融资为主,但对信贷结构的关注度提升。产业集群的调整期为成长型融资需求,集群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再停留在低级的生存型需求,开始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功能提出了要求。产业集群的集群期为增值型金融需求,突出表现为多元化倾向,范畴扩大至信息咨询、理财等多种领域,要求金融部门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量体裁衣地提供金融产品,属于增值型需求。

5.提高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扩大技术创新的区域交流与合作

相对于协同制造和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 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

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实现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对于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创新活动的区域化聚集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要积极引进国外科技资源,加强与周边区域在能源、原材料、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合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围绕科技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大对引进技术的二次开发。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项目,联合进行重点支持。

广东毗邻港澳,应扩大粤港澳科技合作的规模和范围,实施粤港澳联合资助科技创新计划。建设 “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深港创新圈和粤港澳科技产业园,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等,促进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的共享。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市地的辐射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力争实现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从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各市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创新战略。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市,重点强调自主创新;而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市则应采取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

参考资料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出版社,1998.

3.李京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实现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技术经济,2011(11):3-4.

4.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中国软科学,2010(9):76-84.

5.郁鹏,路征.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政策.特区经济,2012(10):209-211.

6.张元萍,刘泽东.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理论与实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2):67-73.

7.邱俊.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湖州产业集群深化的动态分析.浙江金融,2011(9):56-60.

8.王庆娟.河南省产业集群金融支持分析.会计之友,2012(11):20-21.

9.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创新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以浙江为例.浙江金融,2011(5):9-16.

10.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猜你喜欢
贡献率集群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