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西倚太行山,东抱白洋淀,与北京市接壤,是首都南大门,素有 “京师门户、京畿重地” 之称。辖25个县 (市、区),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200万,全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紧邻京、津、石三大航空港和天津、黄骅两大海港,域内京港澳、京昆、大广高速和京沪高铁、京广铁路、京深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南北,荣乌、沧五、张石高速和保津城际、神黄铁路横跨东西,30分钟进京,40分钟出海。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72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11亿元,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市。
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尧帝故乡,有3000多年历史,元设保定路,明建保定府,清为直隶总督署,以“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得名。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戏曲艺术家关汉卿、王实甫等都是保定人。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1700多名将军,《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等文艺作品,谱写了保定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的光荣历史。保定是驻军大市,军民共建发祥地,全国双拥模范城 “七连冠”。保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1处,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世外桃源野三坡、华北明珠白洋淀等闻名遐迩。保定是著名的 “大学城”、“体育冠军城”,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现有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国家律师学院)、河北金融学院等18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各级各类科研机构140多所,郗恩庭、郭晶晶、钱红、庞伟等19位世界冠军都出自保定。
近年来,保定积极顺应生态文明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培育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新能源产业涵盖光电、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六大体系,拥有20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被誉为 “中国电谷”。英利集团是国内唯一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10%、光伏组件出货量世界第一。全市目前拥有长城、长安等8家整车企业和300多家零部件企业,整车产能超百万辆,连续13年全国出口第一。长城汽车产销总量全国第8,出口近10万辆。保定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也是全国首批8个低碳城市试点中唯一的地级市。
保定县域经济起步早、活力强、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产业,有被国家命名的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天下第一药市安国、中国纺织之乡高阳、中国皮都蠡县、中国服装之乡容城等。保定高新区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54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中国箱包之都白沟新城是六部委联合批设的河北唯一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近年来,保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加快开放步伐,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项目合作和贸易往来关系,兵装集团、航天科技、中船重工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全国100强集团和央企相继落户保定。
公元1227年,元汝南王重建保定城池,奠定了保定古城框架。近年来,保定以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优秀旅游城、低碳试点城 “五城联创” 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突破战略,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围绕打造彰显历史之韵、传承文化之魂、营造山水之秀、展示现代之气的魅力新保定,建成了一大批精品商务、会展、交通、园林城市项目,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由原来的100平方公里拓展到300多平方公里,保定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和谐管理城市。
保定山区、平原各半,有8个县列入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国家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后,保定举全市之力推进扶贫攻坚,2012年投入各类资金8.1亿元,相当于前十年总和。为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保定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覆盖所有县市区的集光荣院、敬老院、福利院、军休干部服务中心、优抚医院 “多院合一” 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经验在全国推广。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惠民工程,市本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超过200多亿元,有力解决了一批事关民生的大事实事,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人的 “中国梦”;实现经济振兴、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是1200万人的 “保定梦”。勤劳智慧的保定人民,正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保视察讲话精神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高端引领、绿色发展,深入实施产业振兴、城市突破、县域腾飞、文化引领四大主体战略,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奋力夺取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按照壮大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流产业、高端产业,全方位增创产业竞争优势。以园区为载体、以技术为核心、以集群为方向,加快建设新能源城、汽车城、航空航天城、安国中药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现代商贸物流配送基地,全面提升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地位。
统筹推进 “两群一线一区” 发展。中心城市群,统筹市区及周边县发展,建设中国电谷、汽车城和以保北新城为依托的低碳经济示范区,打造主业突出、多元支撑、带动有力的保定中心城市经济板块。高度重视白洋淀区域发展,打造首都功能外溢的首选之地。京南城市群,涿州、涞水、高碑店等县(市),加快融入首都经济圈,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打造新兴产业聚集中心和京南中小城市群。京广铁路沿线,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打造支撑保定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隆起带。西部太行山区,重点发展建筑材料、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与资源面积相匹配的保西经济 “半壁江山”。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增强区域经济活力,重构京津保 “金三角”,真正把保定建成首都经济圈中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重要城市。
实施城市突破战略,以规划为引领,统筹 “一城三星一淀” 大保定组团发展,加快定州、涿州、白沟新城、涞源四个中等城市建设,集中发展一批中小城市,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构建 “大马驾辕、多马拉车、众星捧月、各放异彩” 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津保城际铁路和京石拓宽、荣乌、曲港、京昆北延等高速公路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把加快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农民工融入城镇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点,实施中心城市人口、面积、经济规模 “倍增计划”,再造一个新保定。谋划实施东湖文化中心、西湖体育中心、中央商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和高铁新城会展中心 “五大中心” 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彰显古城魅力,建设现代新城,把保定打造成为连山接水、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用文化浸润古城,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事业大繁荣、形象大提升,建设文化保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公德、企业诚信和公民道德建设,弘扬新时期保定精神。加强历史遗存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全面规划和有步骤的修缮改造古城区,完成淮军公所、清河道署、城隍庙等古迹修复。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定期举办特色文体活动和文艺演出,增强群众文体生活的丰富性和愉悦感。推出一批反映保定文化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文化名家和领军人才。壮大保定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加快文化、体育与休闲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中国文化体育名城、国际旅游城市。
认真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抓好太行山绿化,加强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加大空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会,实施低碳城市 “十大工程”和低碳社区、低碳园区等示范创建活动,努力使绿色生产特征日益凸显,低碳消费模式逐步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建成天蓝、山青、水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努力在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取得重要进展,使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省位次前移,全民健康水平进入全省前列,社会保障全面加强,贫困人口基本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平安城市、法制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更加安定和谐,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力争通过不懈努力,到2017年实现 “三个翻番” 目标,即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比2012年翻一番;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建成更加富裕、秀美、文明、幸福的新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