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杰,廖小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论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
辛 杰,廖小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不是分离的、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两者统一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在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两者共性的基础上,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了两者的内在深层次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
改革开放使中国企业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却出现“脱节”,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却并未相应提升反而明显淡化,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食品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许多企业因此陷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与困扰之中,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倒闭。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频频“缺位”导致的发展瓶颈,使得企业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联系,并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层面。
有观点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利润最大化,坚持“股东利益至上”原则。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观点在工业社会初期被广泛接受。[1]根据这一古典经济学理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为前提条件而设立的,强调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且认为过多地关注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经营迷失方向。然而,“股东利益至上”原则却忽视了企业与社会是部分和整体这一根本的大前提,割裂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统一关系,是主张企业无社会责任的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基础,将两者视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可能导致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漠视,进而引发企业严重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从理论和大量的实证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不是相互分离的、对立的,而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在整体统一中构成双向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在企业不同的发展层次和阶段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不同发展程度和规模的企业而言,由于其发展的任务、路径和目标的不同,可能使企业在对待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度以及所具备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产生巨大的差异,由此使企业整体出现显著的层次分化。
中小企业时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更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和快速发展,当下的生存是中小企业的第一要务,他们根本就无暇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去支持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即使有所考虑也不得不面对“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地,此类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本处于较低层次;但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发展程度和规模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生存已经不再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企业更多的着眼于永续发展,而永续发展需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支撑,不断的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大型企业更愿意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变革、管理更新等长远回报的投资上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有雄厚的实力做保障和支撑,又有行之有效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因此这类企业的可续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层次。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企业的科研水平、人才梯队、管理方式以及创新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因此企业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分界,而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处的层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发展程度和规模。
对企业整体做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层次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是密切相关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能力、经验以及理论层次上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在面对社会责任时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社会行为。
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200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报告”中,根据大、中、小的企业划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以及三个维度进行得分调查,数据统计如下表1所示。[2]
表1 企业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表现程度
统计数据显示,大、中、小型企业在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表现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企业社会责任实际行动得分均值及三个维度的得分均值都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提高,企业规模与社会责任指数成明显的正比,企业规模越大,杜会责任指数越高。规模较大的企业明显好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企业的发展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层次。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事实上,只有在获利很高的情况下,公司才能做出社会贡献”。[3]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撑,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和行为,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无从谈起,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首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发展,在此基础上力所能及的兼顾社会责任。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普遍存在的层次性,不同的企业应承担有区别的社会责任,不能以“一刀切”的僵硬思维来要求企业承担同样的社会责任,不能因沉重的社会责任而牺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从无到有、自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在渐进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发展必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大体可以划为四个阶段,即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企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处于某一阶段,而所处阶段的不同也决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必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并与其发展阶段基本相对应。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累积的一种综合性发展能力,其阶段性是指企业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科研水平、人才梯队、发展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阶段性差异,从企业成长发展过程分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致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具有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力和水平,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地改进、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促进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直线过程,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是一个动态的趋势,而非不可突破的固化阶层。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不排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期停滞和被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停滞与被动,是企业进入新的成长时期的必经调整阶段,[4]同样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超前的可能性,这一超前性是建立在企业长期核心竞争优势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
从一个企业纵向发展的角度观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是紧密相连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会因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和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张、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的提升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变化。
卡罗尔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最享有声望的学者,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概括,形成了社会责任的四个基本类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觉责任,并形成从底部到顶部的“ 金字塔”排列,[5]在此基础上,斯蒂芬·罗宾斯结合企业成长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阶段做了抽象化、系统化的阐释,并建立起从义务到响应再到责任的三阶段成长模型:社会义务阶段——社会响应阶段——社会责任阶段。[6](如下图1所示)
图1 企业社会责任三阶段成长模型
企业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企业无力也无暇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绝大部分企业只能履行由市场和法律推动的经济和法律责任的义务,企业处于消极而被动的境地,尚处于义务阶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企业不断调整其价值规范,企业基本接受惯例性、约定性的要求,能够被动的迎合来自社会的诉求,步入响应阶段;而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则上升到责任阶段,企业对社会责任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不局限于对眼前社会压力做出回应,更能从长远角度规划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企业会积极主动地开拓慈善公益事业,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
这一模型清晰的描绘了一个企业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所表现出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在经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阶段过程中,与之对应的要经历社会责任的三个成长阶段,逐步的由低级向高级进阶。但这个模型是对全体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所作的一种概括,具有普遍性,并非针对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有的企业从创建到死亡可能一直处在其中的某一个阶段,不一定能走完所有的阶段,有的企业则跳跃性的跨入更高一个层次的阶段[7],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权衡和选择,我们不能强求一个企业超越其现有的发展阶段去承担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否则可能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发展包袱,得不偿失。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行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对社会和公众诉求的响应、对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等都是两者核心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在内在和外在双重压力下统一于企业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并且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进而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兼顾企业、社会双方的利益。一方面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使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促进社会资源的节约和自然环境的保护。[8]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越符合环保理念,越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企业环保理念的执行可以改善与社区的关系,不仅可以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推动环保理念的传播和普及,引领环保事业。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无论从动机、过程以及结果来看,都能够达到企业和社会双赢的局面。
社会责任的承担可以使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9]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美誉度、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强员工忠诚度,企业赢得的无形资产将使自身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企业通过参与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形式回馈社会,可以促进社会公共福利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使企业与社会产生良性互动,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价值观支持,在推动自身永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总之,企业受制于企业内在压力和社会外在压力的双重作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主观上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客观上推动着企业和社会迈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两者和谐统一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过程之中。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企业越是发展,越能够更好的履行其责任,同样,越是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越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使企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本去履行社会责任。随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企业能够持续在更广的范围、更大的平台去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在科研能力、资源利用率、福利薪酬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提升,可以使企业在科技进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员工福利等诸多社会责任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长期看,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和制约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10]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自身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和声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可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反观之,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引发的企业发展危机频发,使得企业开始重新思考和重视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开始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观念和行动的转变,以期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摆脱发展危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增强社会责任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同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会使企业有更大的能力和热情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两者的平衡发展构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内、外部资源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虽然它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本文不是绝对地认为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不能发展,而是认为,企业若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只能获得暂时的盈利和短期的发展,不可能获得持续性发展。企业是社会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应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积极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回馈社会,才能使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种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企业自身与社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1] 冯巨章.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合法性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06,(8):39-41.
[2]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200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报告”[J].管理世界,2007,(6):75-85
[3] 王茂祥.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浅析[J].改革与战略,2012,28(5):179-181
[4] 权锡鉴,祁 勇.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 (5):23-27
[5] Carroll , A. 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 ity:Toward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 zational Stake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 , 1991. 34(4):42-44.
[6] 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 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 2007
[8] 许冬香,李志强.新形势下对企业生态道德责任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3-25.
[9] 姚 飞.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
[10] 黄快林.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97-10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XIN Jie, LIAO Xiao-ping
(Tourism Colleg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Corpor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not contradictory or separated; instead,they are highly interrelated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society. By integrating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nderlying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topics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i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We hope to provide a theoretic reference to the better fulf i ll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mutual relationship
F270
A
1673-9272(2013)03-0077-04
2013-04-30
辛 杰(1988-),男,山东潍坊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旅游管理。
廖小平(1962-),男,湖南邵阳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企业文化。
[本文编校:罗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