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地植物群落的游客景观偏好研究
——以洋湖湿地公园为例

2013-12-28 06:51柏智勇何洪城
关键词:季相群落程度

殷 菲,柏智勇,何洪城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2.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基于湿地植物群落的游客景观偏好研究
——以洋湖湿地公园为例

殷 菲1,柏智勇1,何洪城2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2.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以洋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0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游客对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偏好。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睡莲群落、芦苇为优势种群落最受游客欢迎;(2)游客对植物观赏特性偏好程度依次为花>叶>果>茎干;(3)游客最偏好四季有景可赏的景观;(4)年龄、文化程度与游客植物群落总体偏好存在显著相关,专业背景及环境意识与游客植物群落总体偏好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湿地植物群落;景观偏好;洋湖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旅游休闲正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湿地植物作为湿地公园景观生命的主要承载者,体现自然,体现生命,体现文明。湿地植物景观作为湿地公园极富特色的旅游产品,其观赏价值和表现力直接影响游客的游憩体验和重游意愿。公园游客的景观偏好集中反映人们审美游憩需求的变化和景观认知的变化。如何利用湿地公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发湿地公园旅游产品,让游客获得更多的选择,了解游客的景观偏好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理论述评

(一)湿地植物群落景观

凡在湿地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湿地植物。[1]也有学者认为“湿地植物是指水陆交替地段分布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地表常年浅层积水、季节性积水或土壤过湿的环境中,是水生和陆生的过渡类型。”[2]湿地植物作为湿地公园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其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其他陆生植物不可取代的。公园湿地植物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点,构成植物群落来突出展示植物的群体美。湿地植物优美的姿态,绚丽的色彩,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多变的季相特征构成湿地植物群落景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赏心悦目的美感,呈现出独特的游憩价值和审美价值。具体来说,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特征主要表现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观赏特性多样性,空间层次多样性,季相变化及与整体环境的和谐性等方面。

国内关于湿地植物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群落的演化及群落配置等方面,韦翠珍等(2011)对沿黄河下游湖泊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得出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为沉水植物菹草群落→纯水烛群落→水烛群落→水烛+扁秆藨草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沿黄河下游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湿地系统有向陆地系统过渡的趋势。[3]傅德平等通过对艾比湖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研究区各群落的组成简单,多样性指数值都较低,且不存在较大差异。除物种丰富度与pH值呈显著相关外,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无相关性。[4]近来也有学者开始研究湿地植物景观与人的相互性影响。岳桦和孙文(2011)以黑龙江省植物园湿地专类园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公众对湿地景观特征的美感度偏好进行研究,发现公众对于模拟自然生境的人工湿地景观美感度的偏好程度较高。

(二)景观偏好

偏好(Preference)是一种态度,一种表示喜好程度的态度,即“比较喜欢”。偏好的态度常反应在选择行为上,故而景观偏好乃是个人或团体对一个环境状态的喜欢或不喜欢之程度。[5]景观偏好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类型景观的偏好程度,偏好原因及偏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叶晓敏和倪琪(2011)对杭州西湖中外游客的景观偏好程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对文化景观的偏好影响显著,中外游客的审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6]廖圣晓等研究游客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偏好及对游憩环境的感受情况,发现观花植物、乔灌草混交群落、半封闭的植物空间和林中溪流景观是多数游客的最爱;不同性别、年龄游客的偏好程度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7]钟素飞等人通过对长沙市公园典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偏好度研究,发现专业差异、性别差异和居住时间差异的评判主体对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的审美态度具有一致性,基本不影响景观偏好评价;年龄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是影响景观偏好评价的重要因子。[8]

在景观偏好影响因素方面,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景观偏好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分为主客观两方面,客观因素主要为自然或人文、有形或无形的景观元素。Amedo & Zube(1989)指出景观实质特征为个人评定景观价值的重要参考依据。[9]Penning-Rowsell、俞孔坚(1995)等学者研究证明景观偏好与被调查者的性别和社会地位无关,却和其年龄、对景观的熟悉度以及景观特征相关。[10-11]刘媛媛等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区为案例,运用问卷调查和照片评价法研究游客文化的差异性特征对景观偏好的影响,发现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居住地都与景观偏好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不确定性规避、年龄和景观偏好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12-21]

鉴于上述研究,湿地公园中不同类型的游客偏好具有什么特征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 个人因素诸如社会背景、环境意识、旅游动机等是否与游客的景观偏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为例,对基于湿地植物群落的游客景观偏好进行实证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量表包括游客景观偏好和个人信息统计二个部分,其中游客景观偏好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来衡量,对每个测量变量设置了“非常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一般”、“有点同意”、“非常同意”5个选项,分别给予1分、2分、3分、4分、5 分。

游客景观偏好量表是在参考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由作者自行编制,选取湖湿地公园内10个典型的湿地植物群落(如表1),对游客的景观偏好进行测量,包括:观赏特性偏好、群落配置形式偏好、季相特征偏好。问卷配以彩色照片展示给公园游客,加深游客的印象,便于填写。

个人信息统计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划分为年龄、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环境意识等因素。

(二) 数据收集与问卷样本

本研究以洋湖湿地公园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现场问卷发放时间为:2012年7月5日至8月1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12份,有效问卷308份,网络问卷发放104份,回收104份,有效问卷为98份,合计发放问卷424份,回收412份,有效问卷406份。

表1 典型湿地植物群落

(三)样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样本信息如表2所示。据调查统计,从游客年龄上看,主要是集中在18~35岁之间,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低。从游客文化程度上看,具有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较大比例,达70%以上;初中及以下学历和高中和中专的人数基本持平。从游客专业背景上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游客约占26%,而普通游客占绝大多数,比例达74%。从游客的环境意识上看,约一半游客对自身所处的周围环境较为关注,而14.8%的游客环境意识比较薄弱,对自身所处环境状况不太关注。从游客出游动机上看,游客去湿地公园游玩的目的主要有3个,一是放松身心,享受自然,出于此动机的游客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被湿地公园独特的景观所吸引,约占14%;而去公园感受水边宁静氛围和参加水上娱乐活动的游客分别占10.1%和6.7%。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 信度分析

一般用 Cronbach alpha 值来测量同一理论维度下个项目间的一致性,信度达0.7以上就认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本研究的基础数据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量表的总体信度为0.919,说明量表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 )游客植物群落景观总体偏好

1. 游客群落配置模式总体偏好

从表3可以看出,游客偏好程度较高的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荷花+千屈菜+茭白-芡实,池杉+乌桕-芦苇+香蒲+花菖蒲+千屈菜-萍蓬草-眼子菜,睡莲群落,其中以睡莲群落的偏好程度最高,平均分达4.47,其后依次是池杉+乌桕-芦苇+香蒲+花菖蒲+千屈菜-萍蓬草-眼子菜”群落和“荷花+千屈菜+茭白-芡实”群落。

表2 研究样本信息

表3 游客的群落配置偏好程度赋分

2. 游客观赏特性总体偏好

按植物的观赏部位,其观赏特性可分为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和观姿类。基于研究数据,对游客的植物群落观赏特性偏好进行分析,如表4。如表4所示,游客对花的偏好赋分最高,平均分达3.97,说明游客对花的偏好程度最高。游客对叶的偏好和对果的偏好,平均赋分为3.88和3.86,说明游客对叶和果的偏好程度相似,而游客对植物姿态的偏好程度相对较低。

表4 游客的观赏特性偏好程度赋分

3. 游客季相变化总体偏好

游客对湿地植物群落季相变化偏好程度如表5所示,偏好程度最高的是“池杉+乌桕-芦苇+香蒲+花菖蒲+千屈菜-萍蓬草-眼子菜”群落,平均赋分达4.15,其次是“荷花+再力花+茭白-芡实”群落和“香樟+红叶李-大花萱草+玉簪+石蒜”群落。“池杉+乌桕-芦苇+香蒲+玉蝉花+千屈菜-萍蓬草-眼子菜”群落四季有景可赏:春季花菖蒲碧叶葱茏;夏季香蒲花序如烛,千屈菜紫花淡雅;入秋荻花飞舞,池杉古铜色叶与乌桕红叶交相辉映,异常醒目;冬季可赏乌桕蒴果。“荷花+再力花+茭白-芡实”群落具有多种观赏特性。暖春再力花亭亭玉立,蓝紫花朵素雅别致;正夏观荷赏莲蓬;芡实伴生其间,浓绿的大叶相得益彰;入秋可赏茭草斑驳。香樟+红叶李-大花萱草+玉簪群落季相丰富。春天红叶李白花红叶,红白相间;入夏玉簪萱草黄白相映,典雅绚烂;秋冬可赏樟闻香,感受生机。相较之下,水葱+藨草+千屈菜-荇菜-水毛茛群落和芦竹群落赋分相对较低,说明游客对其季相变化感受不深刻。

表5 游客季相变化偏好程度赋分

(三) 游客群体特征与景观偏好的相关分析

将游客群体特征与植物群落得分、观赏特性得分及季相变化得分进行相关分析,探讨游客群体特征对植物群落景观偏好的影响,并阐述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如表6所示,湿地植物群落总体偏好与年龄和文化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专业背景、环境意识等特征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就具体群落个体而言,年龄与群落1、3、4、5、6、8、9呈正相关关系,与群落10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年龄越大,对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偏好差异越小。年龄越小,对景观色彩比较敏感,喜欢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文化程度与群落3、7呈正相关,与其它群落景观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即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喜欢色彩富于变化的群落和宁静自然的群落。专业背景与群落5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普通游客对野菱群落偏好程度较低。

如表7所示,观赏特性与年龄和专业背景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和环境意识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季相变化与年龄和环境意识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和专业背景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数据表明年龄越大,游客对观赏特性和季相变化的偏好程度越高;专业教育程度越高,游客对季相变化的偏好程度越高;环境意识越强,游客对观赏特性的偏好程度越高。

表7 游客群体特征与观赏特性、季相变化偏好相关分析

四、结论

基于湿地植物群落分析游客的景观偏好,可得出结论:

1.从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上看,最受游客欢迎的是睡莲群落、”池杉+乌桕-芦苇+香蒲+花菖蒲+千屈菜-萍蓬草-眼子菜“群落、“荷花+再力花+茭白 -芡实”群落和“ 木槿-千屈菜+彩叶美人蕉+鸢尾+灯芯草+石菖蒲“群落;其次是“落羽杉-狭叶香蒲+荆三棱+纸莎草-睡莲+浮萍-穗状狐尾藻”群落、“水葱+藨草+千屈菜-荇菜-水毛茛”群落和“香樟+红叶李-大花萱草+玉簪+石蒜”群落,游客偏好程度相对较低的是“垂柳-小鸡爪槭+云南黄馨-旱伞草+香蒲-鸢尾”群落和芦竹群落。

由此看出,湿地公园游客喜爱观赏具有特色、群落层次丰富、富于文化内涵的景观。植物空间的营造在景观设计中极具意义。睡莲群落和荻群落以少胜多,以较少的植物种类构成面状或者线状空间,体现序列变化,展示群体美,大大增加景观的可赏性。

2.从湿地植物的观赏特性上看,游客最喜爱赏花,其次是赏叶、赏果和观姿。

3.从湿地植物季相变化上看,游客最喜爱“ 池杉+乌桕-芦苇+香蒲+花菖蒲+千屈菜-萍蓬草-眼子菜”群落、“荷花+再力花+茭白-芡实”群落及“香樟+红叶李-大花萱草+玉簪”群落的季相变化,其次是“落羽杉-狭叶香蒲+荆三棱+纸莎草-睡莲+浮萍-穗状狐尾藻”群落和“垂柳-小鸡爪槭+云南黄馨-旱伞草+香蒲-鸢尾-紫背萍”群落,对“木槿-千屈菜+彩叶美人蕉+鸢尾+灯芯草+石菖蒲”群落、和“水葱+藨草+千屈菜-荇菜-水毛茛”群落季相偏好程度相对较低。

总体而言,植物群落的季相特征越丰富,如一年四季有花可观、有叶可赏、有果可看,有姿可品,越能受到大众的喜爱。为了让游客得到最大的满足,还需要合适的游览线路进行景观引导。

4.从游客群体特征因子对景观偏好的影响上看,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湿地植物总体偏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专业背景与季相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环境意识与观赏特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对不同游客群体而言,其景观偏好会受到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多重影响。除视觉美感以外,植物景观所体现的的文化、意境及功能也会影响大众的审美情趣。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在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还可依据游客的景观偏好,针对不同的人群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主题景观产品来提升湿地公园的可持续游憩价值。

[1] 吴 玲.湿地植物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2] 胡金龙.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36-37.

[3] 徐新洲,薛建辉.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2):213-216.

[4] 傅德平,袁 月,吕光辉,等.艾比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5):106-109.

[5] 陈云文,胡 江,王 辉.景观偏好及栽植空间景观偏好研究回顾[J].山东林业科技,2004,(4):54-56.

[6] 叶晓敏,倪 琪. 基于文化背景的景观偏好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例[J]. 华中建筑,2011,(9):145-149.

[7] 廖圣晓,晏 海,董 丽.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客对植物景观偏好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37-241.

[8] 钟素飞,沈守云,廖秋林,等 . 长沙市公园典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偏好度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10):42-49.

[9] Douglas Amedeo, David G Pittand, Ervin H Zube. Landscape feature classification as a determinant of perceived scenic value [J].Landscape Journal,1989,8(1):36-50.

[10] Yu K. Cultural variations in landscape preference: Comparisons among Chinese sub-groups and Western design expert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2(2):107-126.

[11] 刘媛媛,卓金梅,张朝枝.游客文化差异性特征对其景观偏好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12-16.

[12] 俞青青,章银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技术探讨[J].华中建筑,2009,27(6):194-196.

[13] 徐新洲,叶洁楠.模拟.延续.融合—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探讨[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5):133-135.

[14]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15] 芦建国,徐新洲.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109-112.

[16] 杜 波,范妙华.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营造[J].中国花卉园艺.2009(8):110-113.

[17] 韦翠珍,张佳宝,周凌云.沿黄河下游湖泊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及其多样性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30-36.

[18] 王怀采,钟永德,罗 芬.世界自然遗产地游客动机与解说偏好研究—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122-127.

[19] 岳 桦,孙 文.黑龙江省植物园人工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公众认知的景观美感度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3):71-74.

[20] 易果平,钟永德,易米平.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会文化感知研究——以官庄景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3):51-54.

[21] 詹 文,沈宁云,刘到刚,等.基于湿地景观特质保护的洪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2):131-136.

A Research into Visitors’ Landscape Preference upon Wetland Plant Community: the Case of Yanghu Wetland Park

YIN Fei1, BAI Zhi-yong1, HE Hong-cheng2
(Forestry Recreation Center,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2. 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Taking Yanghu Wetland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uses a face to 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tudy visitors’ landscape preference though ten typical wetland plant communities selected. With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most popular communities are water lily community and reed marshes community; plants’ ornamental features are put in order of preference as below: flower>leaf>fruit>stem; communities which present an obvious seasonal aspect charm many in visitors. Age and literacy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to visitors’ plant preference, but major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have hardly any effect.

wetland plant community; landscape preference; Yanghu Wetland Park

F590

A

1673-9272(2013)02-0037-05

2012-12-17

殷 菲(1983-),女,湖北孝感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森林游憩。

[本文编校:文凤鸣]

猜你喜欢
季相群落程度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广元市南河湿地公园植物的韵律
九江植物季相效果应用研究
公园植物结构的季节配置研究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