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研究

2013-12-27 09:00高娟赵枝琳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价值取向继续教育

高娟 赵枝琳

摘要:文章从全纳教育、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等视角阐述了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从零缺点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CIPP评估模型和系统论分析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以期对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帮助。

关键词: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价值取向;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04-02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是指旨在提升学习者知识素养和工作技能的教育活动,这些学习者是已走上工作岗位,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包括在业的、失业的和离退休人员,他们或身体健全,或残障和有某种功能性疾病。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扩大(组织、规模等)。发展不仅包含量的增长,还意味着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继续教育发展是指继续教育的内涵、政策法规、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机会公平程度和教学效果等提高和改善的程度。

一、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指面对冲突、矛盾时,主体基于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立场和心理倾向。Rokeach将其区分为终极取向和目标取向。继续教育强调人人公平参与教育的权利,无论贫富、性别、民族、家庭社会背景,以及身体健全与否;继续教育不仅强调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掌握,而且更重视学习者品德的培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基于全纳教育、包容性增长、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等价值取向。

1.全纳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理念首次被提出是在1994年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它是指对所有学生全部接纳,注重学生问的集体协作,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教育理念。该理念首先被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随后在整个教育学界传播开来。继续教育发展追求满足全部学习者的需求,无论是在业的、失业的和离退休人员,还是身体健全的、残障和有某种功能性疾病的人士,都平等地拥有受教育的权利。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时要体现全纳教育理念的思想内核,具备衡量教育参与机会、课程开发、教学形式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环境中集体协作情形的指标。

2.包容性增长理念。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由亚洲开发银行首次提出,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关注社会领域发展,关注弱势群体,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倡导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机会平等,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该理念首先产生于经济学领域,而后在整个社会领域应用开来。继续教育发展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不因受教育者的贫富、性别、民族、家庭社会背景,以及地区和城乡差异而剥夺其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教育发展要体现包容式增长理念的精神内核,力争使每个人平等地拥有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把所有人的发展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努力使教育发展的目的回归到人的发展上来。因此,在指标体系中,衡量按家庭收入、性别、民族、地区和城乡划分的教育参与机会、教育过程中学习情况、教育成效中公平程度的指标不可或缺。

3.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需严格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人口素质。该理念首先产生于社会研究领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始于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理念,是指在各种教育类型、教育形式以及个人的教育实践中,以可持续性发展为价值取向,追求个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继续教育发展以可持续性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追求继续教育内部的可持续发展,如师资和学习者数量增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办学规模扩大、教学内容优化、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学分互认和学籍的沟通衔接、办学质量提高;还应包含继续教育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教育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故指标体系要具备衡量继续教育规模(师资、学习者、教学单位等)、结构(类型、层次等)、质量(课程、教学等)、办学效益(个人收益和社会效益)等的指标。

全纳教育、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明确了价值立场,为体系的构建确定了机会均等、公平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

二、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零缺点管理理论。零缺点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管理观念,现多用于酒店管理。该理论强调服务质量,主要做法为设置服务质量标准、DIRFT(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开展服务质量竞赛、服务质量检查制度。

继续教育一直广受诟病主要原因是其质量标准的缺失。在继续教育领域借鉴零缺点管理的做法,设置师资水平、课程开发、教学效果等质量标准,要求教师、学生务必把教与学的效果提升到对应高度,并且通过教师间教学效果、学生间的学习质量的评比,激发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各种检查形式,对教师备课和授课、学生平时作业和各项考核进行检查。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应体现质量标准、执行力度、质量评比和检查等相应内容的指标,以便公正、客观地描述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指成员全体参与组织质量控制,从而使顾客、组织成员和社会各方满意的管理形式。该理论以质量为核心,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继续教育近些年来发展不畅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培养质量不高。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重视质量,强调质量管控过程的全面性、管理对象的全体性和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继续教育发展应以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程质量标准,遴选师资、开发教材和进行课程教学;教学持续一段时间后,检查实施情况,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和预期目标;根据检查结果,修正相应指标。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应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包含体现学生需求、师资水平、课程内容、学生满意度等教育质量管控的指标。

3.CIPP评估模型理论。CIPP评估模型,也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是学者塔弗尔比姆在反思泰勒目标行为模式基础上提出的,包括背景性评估、输入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

继续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或服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环境中的各个因素会对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制约或者促进作用。用CIPP模型评估继续教育发展状况,可以对其发展背景即政治、经济、人口,以及区域社会的产业布局和劳动力需求进行阐述,可以对输入性资源即法律法规、经费投入、师资培养、教学设备和资源投入进行描述,从教师、学生和课程这三个维度论述教育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等过程性指标,从性别、民族等角度衡量继续教育发展的公平程度,从学习者、用人单位和行业评估继续教育发展的效果。CIPP评估模型为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4.系统论。系统思想作为一门科学理论,是由贝塔朗。菲在1932年创立的。系统论包括信息论、控制论和结构论。信息论研究信息压缩和传输;控制论认为,信息传递为的是控制,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强调信息反馈;结构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一定结构组成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论强调联系性和整体性,因此,成为集背景性指标、输入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于一体的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通过四者的有机组合,期望将系统的评估功能发挥到最大。

三、结语

文章从全纳教育、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视角阐述了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从零缺点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CIPP评估模型理论和系统论分析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体系构建的价值倾向和理论指导的明晰,继续教育发展思路的理顺,为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完善继续教育评估形式,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9-78.

[2]陈明昆,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20-21.

[3]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2-66.

[4]刘理,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取向分析[J],教育研究,2006,(7):31-32.

[5]棱世洲,蒋守渭,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1,(4):3.

[6]United Nations World Commise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43-45.

[高娟: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教育政策和远程教育研究。赵枝琳: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价值取向继续教育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