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何俊峰
不少商家瞄准了“雾霾经济”带来的健康商机,对投资空气净化行业跃跃欲试。那么,经销空气净化产品究竟是不是一项好生意呢?
风险1.商家虚假宣传 消费者缺乏信任
在淘宝搜索“空气净化器”,可以发现相关产品多达65800多件。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其中价位在千元左右的居多。从商品介绍看,以“横扫PM2.5”等词汇作为卖点的净化器很多。浙江省环保产品质检站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表示,自己对于商家宣传的净化PM2.5功能持怀疑态度,因为据他了解,这些空气净化器宣称的去除PM2.5功能,大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实验,仅仅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没有科学依据可以支撑。消费者对经销者和生产者严重的不信任,是空气净化器产业多年来难以实现销量大幅上涨的顽疾。这种顽症的形成却在于其先天的贫血——没有国家行业标准。
风险2.后续维护服务钱难赚
某日资空气净化器厂商员工表示,空气净化器中最为关键的过滤滤芯一般需要每3—5个月更换一次,每次耗材的更换费用在300—700元不等,一年下来仅更换滤芯就要付出大约1000—2000元的费用。在面对如此高昂的后续耗材成本面前,有些消费者会选择人为延长滤芯使用寿命。消费者不及时更换滤芯,不愿支付昂贵的换芯费用,也就让空气净化器商家难以赚得产品在后续销售中的利润。一些商家表示自己卖出的空气净化器,基本上没有“回头客”。
风险3.“非必需家电”的前车之鉴
亚都公司总裁文辉介绍,多年以来,空气净化器受到如此大的追捧极为少见。但事实上,在九年前有一次与当前境况极为相似,就是2003年4月SARS期间,人们为通过空气净化器达到“杀菌消毒”目的而开始大肆抢购空气净化器。当时不少空气净化器公司一个月的销售量,就与2002年全年的销售量相当。但由于SARS来得快去得也快,原本以为能借机“火一把”的空气净化器制造和销售厂商的希望也随之迅速落空,当年7月之后销售一下子降回原来的水平,空气净化器这个“应急产品”也迅速被人遗忘。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不能不说是前车之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