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3-12-26 05:37金敏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9期

金敏

摘 要: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其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广大教师都在思考有效教学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失为实现有效教学的一种途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就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然而,审视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审题能力不强、因审题不清而导致解题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教师重视。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薄弱表现;原因分析;审题技巧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好。可做作业却错了一大片;考卷发下起来以后,学生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这种情况,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认真。作为一线教师,当一届一届的学生遇到相似问题的情况下,就会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学生审题能力薄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日常的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表现

1.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现行教材对很多数学概念都比较形象地描述,学生表面上很快理解了,但在做题的时候还是发现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死记硬背对小学生来说比理解要简单得多,所以,由于概念不清导致的审题偏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案例一】 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如何变化?

大部分学生在认真读了很多遍后,无从下手,没有一个成型的解题思路。其实,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就是由长方形转化而来的,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2.理不清重点,思路混乱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抓不住解决此问题的重点,解题的思路混乱,无从下手。

【案例二】 一块直角梯形地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34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直角梯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其实求梯形面积要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及高。下底是已知的,而上底和高是未知的。解题思路是先求上底和高,本题重点是上底增加34米这块地变成了了正方形,说明了高也是40米否则变不成正方形,上底的长是40-34米。由此可以看出抓住重点,理清思路非常重要。

3.为完成作业任务,敷衍了事

部分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作业也就完成了任务,带着这样的想法,学生就轻视作业,敷衍了事。作业前更缺乏审题步骤,未能仔细读题、分析题意,久而久之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案例三】 84÷0.01

这是小数除法,一般学生看来相对简单,但是,意想不到错误率,特别高,都等于0.84了!从这样的回家作业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作业心态。看到题目为完成作业,不加审题,拿来就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下笔。完成了就和自己没关系了,对错是老师的任务,这样的作业态度需要纠正,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审题,明白越认为简单的就要越仔细的道理。

4.思维定式,受经验误导

在小学高端,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相关的练习,一题多练或者是天天练的情况也不少见,看到题目的前半部分心里就有解题步骤了,后面的条件就忽略了,急速下笔,这时最容易犯错。因为题目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数学题,一个重点字词的变化就会影响解题的步骤。

二、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分析

其实,造成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观性原因,家长和社会的认识偏差也有教材和练习的设计等。

1.教师引导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参照。教师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师组织下学生的审题能力。俗话说:“有怎么样的老师,就有怎么样的学生”。所以,老师平时的审题习惯和方法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希望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审题习惯,老师应起示范作用。

2.学生主观性

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成绩很关心,但对自己的审题能力可能没有留意。其实,优秀的成绩是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审题能力的基础上的。从古今中外,那些有成就的人身上都能看到一个好的习惯。(包括审题习惯)我们的孩子还没有认识到,很多失分就是由于审题能力薄弱造成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主观上要清醒的认识,要取得优秀的数学成绩,较强的解题能力必须从一个良好的审题能力开始练起,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题能力。

3.家长和社会的认识偏差

在当今社会现状的前提下,我们的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的多少,从来不关注孩子某种能力的形成及培养,这就导致了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数学试卷打了叉就认为孩子不会做,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孩子是会做的,这就出现了开头的“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的情况的发生。我们的家长去关注孩子的审题能力了吗?俗话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数学审题能力,肯定考不出优异的成绩,因此我们的家长和社会都要关注孩子的审题能力。

4.教材和练习的设计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教材,非常重视提供丰富的素材供学生学习。在素材选择上,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这些固然从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索、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但从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相配套的练习也是如此。

三、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1.深入了解,准确把握

这里所指的充分了解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这些都是准确审题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是对教材的充分了解。一道题目从设计到解答,知识之间的前后承接是要注意的一点。当把一道题目出示在学生面前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道题中到底蕴含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解答该题是否已具备必要的知识点来支撑,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学段教材,最起码对某个年级段教材内容要有了解。

2.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好习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也算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吧。

3.多鼓励多疏导,增强学生意志力

数学教师不管是不是班主任,同样肩负着教育重担。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也要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意志力的培养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多搞些有趣但需要耐心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克服畏难情绪,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

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播下这颗美好的种子,辛勤的浇灌,耐心地等待着它的美丽绽放!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永西校区)

编辑 王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