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亚丹
以郑州大学非体育专业大一到大四的420名在读本科女生为调查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在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以及其他相关网站上查询有关此项研究的内容,为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朋友帮忙和课间教室内的发放,共发放420份问卷,收回418份,其中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95%。为保证调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查人数分布在一、二、三、四年级的人数各占总问卷数的25%。
1.2.3 数理统计法
统计处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列表分析论证。
1.2.4 逻辑分析法
调查发现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与认识基本上呈现积极向上趋势。调查过程中被调查的普系女生都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她们中有一半以上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并对体育感兴趣,大部分女生对目前自己体质状况感到不满意,希望今后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提高。
2.2.1 体育锻炼频率的现状
表1 郑本州大学在读科非体育专业女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的调查统计表
表1可见,30.6%的非体育专业女学生选择“经常参加”;54.1%的女学生选择“偶尔参加”;15.3%的选择“几乎不参加”。
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到一半以上的现状跟她们的体育意识有密切关系,应届本科生大部分20岁左右,正处于身体状况最佳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她们存在对健康观念的模糊认识,造成在体育意识上的误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不愿意花较多时间、精力进行体育锻炼。
2.2.2 每周投入体育锻炼时间的现状
表2 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长度现状的调查统计表
表2可见,被调查到的非体育专业女学生中部分投入到体育锻炼中的时间严重不足,距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身需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学业繁重、紧张,有的还要为生计去打工增加收入;另外,针对女学生体育锻炼的设施和器材方面学校提供得不到位,这些状况都阻碍着非体育专业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增多。
2.2.3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和现实需求
通过调查,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有73%的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62%认为长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使形体美,5%认为是减压时做的放松运动,10%则认为娱乐身心是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占11%。可以看出多元化和指向各异是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显著特征。因此从调查中得出我校部分女大学生已意识到体育锻炼中美的来源及美的基础,她们把健康从内外两方面相互联系。对内强调健康,对外突出热情、大方、端庄、典雅。这才是当代女大学生力求通过体育锻炼去获得的那种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完美。
表3 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调查统计表
由表3可知,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依次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武术、三大球、田径。而健美操是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占调查人数的56%。这说明健美操在我校女生中比较受欢迎,也说明青年女性爱美的天性、喜欢在有节奏感的锻炼中陶冶心情同时使自己身材健美。她们进行体育锻炼选择倾向的基本态度主要注重健身、娱乐、趣味、交际等。而像足球、篮球、排球等对抗性大的运动项目,女大学生则不大喜欢。
2.4.1 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因素
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已进入青春发育后期,生理发育和男生有显著差异,由于女学生肌肉比重低于男学生,所以力量相对较弱,对力量性项目,女生普遍不感兴趣。此外,我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主张女性不应该太张扬,要求女性应该文静,这些原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这些传统思想和文化也成为女大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再有她们心理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意志上表现为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
2.4.2 客观环境的影响因素
表4 影响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学生体育锻炼客观环境影响因素的调察统计表
上表可看出,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学生认为影响自身体育锻炼因素有:收费因素占25%,天气因素占45.9%,场所缺失,设备不足的因素占40.8%,无专门指导的因素占33.6%,其他的因素占21.4%。从得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校普系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不满程度也占很大比率。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度上升,体育场地设施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运动器材的短缺、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的状况仍很突出。另外,调查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有专门的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也是我校女大学生所希望的。但调查反映出各高校这方面的建设与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
2.4.3 家庭及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对于体育锻炼也不太重视,这主要受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同时这也导致社会以及家庭在体育方面的投资和消费极少,因而子女从小接受的教育形式就表现为重脑轻体。此外,由于我国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女孩子来说,户外体育锻炼的次数更少,从而女孩子个性和体质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束缚。
1)认为有必要开设体育课者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84.6%,表明郑州大学在读本科非体育专业女学生的体育热情比较高,这为我校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课提供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条件。2)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与体育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相当一部分女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3)我校非体育专业女学生希望得到场地和器材的提供,还有一部分希望有健身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锻炼。但器材方面的提供和健身指导老师还只限于在上体育课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她们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4)我校非体育专业女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偏向于运动强度低、娱乐性强、富有趣味性的项目,对于速度、力量、对抗性强的项目则表现冷淡;她们选择的锻炼方式多数是结伴而行,少数是随意决定对象亦或是一个人锻炼;锻炼地点大多集中在校园,很少有女生参加过收费的健身俱乐部,由此看出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现状并不乐观。
1)进行教学改革,应从项目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根据我校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设多种项目供学生选择;采取“淡化技术考试,强调课堂考勤”的考试方法等。2)学校应加强对普系女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指导,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
会健康)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3)充分发挥她们的体育个性特长:课余时间多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或表演活动以比赛带动锻炼,提高女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4)建立女子健身俱乐部。体育系或是体育部应与校团委、学生处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在场地、器材及指导教师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开辟和建立专门针对女生开放的锻炼场所或俱乐部,并安排专业教师指导锻炼,这样便于女生可以毫无顾忌地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也为教师和她们之间的沟通减少了不少阻碍,得以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1] 左 燕,张 旭,刘少英.提高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体会[J].中国学校,2000(2).
[2] 史 燕,马 云,蒋世玉,等.高校女学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4(11).
[3] 席玉宝.体育锻炼概念及其方法系统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4] 刘 琪,洪燕燕,魏友强.江西省高校女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5] 张东滨,张宇华,王凤清.高师大学生业余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5(1).
[6] 李小英.高校女生的体育意识与态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2).
[7] 黄荣洲.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4).
[8] 齐占霞.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报,1997(3).
[9] 整李茹,林少娜.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4).
[10] 王培菊.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4).
[11] 张俊英.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2(1).
[12] 孙 飞.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