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应急物流体系构建

2013-12-26 12:01和淑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物流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预案储备突发事件

和淑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HE Shu-mian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Langfang 065000,China)

2003年SARS疫情爆发,应急物流研究开始引起重视。2006年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在经历了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9月份的甲流和2010年4月份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之后,我国应急物流在路径选择、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应急物流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实施应急物流保障进行探讨。

1 当前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急物流是指以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等提供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和普通的物流相比,应急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即突发性、非常规性、弱经济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和政府主导性。其中最显著地特征是突发性和政府主导性,最核心的特征应是突发性。突发性主要表现在突然增加的物流流量和物资保障在时间上的急迫性。政府主导性突出表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最初阶段,政府利用其行政力量高效率地筹集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从而使损失最小化。经过各界努力,我国的应急物流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1)我国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应急物流以政府为主导,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通常以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为核心制定,尽管在预案制定之初,各单位和部门都尽可能地对处置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和评估,但依然在方案的配套和衔接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各级政府和各不同单位及部门间的预案衔接和兼容方面存在问题,从而使各项预案的可执行性受到影响,救援效果产生折扣。

针对突发事件,我国将其划分为四个级别,同时,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不同,确定了国家、省(区、市)、市(地)和县(市)四级应急响应机制,确立了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应急救援方案和物流配置。以政府为主导的应急物流在救援初期发挥高效率的同时,也极易产生低效益。

(2)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不同,我国制定了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总体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国家和相关部门发布了25个专项预案和80个部门预案,仅就针对地震灾害制定的应急预案而言,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总数达2.7万余件。31个省(区、市)、98%的市(地)、82%的县(市)、4500多个乡(镇)人民政府编制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武警和10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600多个省级、2000多个市级、6300多个县级政府委(办、局)、1400多个各级地震部门编制修订了应急预案。这些预案都是建立在上级制定的预案基础之上并在考量本地情况之后制定的,以加强预案的可执行性。但在各预案的制定中较少考虑应急物流的跨区域协调问题,一旦发生较大突发事件需要跨地区联合救援时,应急物流的区域间配送效率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延误,影响应急物流的时效性。

(3)我国的物流系统发展迅速,但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各种物流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兼容性不足,制约我国应急物流发展。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7.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全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6万亿元,同比增长9.1%,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我国物流业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并日渐显现出其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各物流企业各自为战,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和发展自己的物流方案和物流技术,造成的后果就是各家物流企业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运营成本,也给企业间的合作互通增加了障碍和难度。

(4)通讯设施发展不平衡,偏远地区通讯力量薄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满足通讯要求,将给救援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目前,我国的公众通信主要是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通信网络设施由光电缆、交换机房和基站等设施组成。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比较落后,与之相关的通信条件及设施也相对较少,一旦发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则极易使该地区与外界失去联系,形成信息孤岛,在情况不明的状态下不仅给救援造成相当大的难度,也使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大大增加。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累计受灾电信局所3897个,移动通信、小灵通基站累计损毁28714个,光电缆损毁28765皮长公里,累计通信电杆倒断142078根,四川重灾区8个县与外界的通信联系一度完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67.2亿元。为尽快恢复灾区与外界的通信联系,及时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通信部门投入近3万人对灾区的通信线路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抢修,并先后投入1300多部卫星电话,使通信中断20多个小时的北川、平武等地与外界取得联系,为救援物资的投放、天气及地形情况通报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为这些地区的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5)与应急物流要求相适应的路网建设和物流设施建设不足,影响应急物流效率。近年来,我国的铁路路网建设和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取得很大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车道9356公里;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10万公里,截止2012年3月,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6546公里。但是这些路网多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则交通不便,物流运输受到制约,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在遭遇地震等突发事件时救援受到阻碍的很大原因在于交通被破坏,各种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难以顺利到达需求地,延误救援时间。另外,我国的路网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道路建设仅考虑了平时物流的需要,未能充分考虑应急物流与平时物流的不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设施、设备将难以满足应急物流需要,影响物流效率。

(6)缺乏统一有序的物流中心建设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使应急物流相应和保障效果降低。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但就全国范围来说,未能形成统一有序的物流中心,各物流企业多是各自为战,在着力打造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管道的同时,造就各企业间的森严壁垒,物流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因此逐渐形成“小而全”的散乱局面。这不仅加大了各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

2 解决我国应急物流建设问题的措施

我国的应急物流建设应借助当前方兴未艾的信息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应急物流体系。

2.1 利用气象及测绘信息,建立“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防控系统

(1)划区防控。充分考虑我国各地的气象状况、地质特点、环境因素及人文因素,借鉴战区概念,将全国划分为若干防控区域,同时根据本防区特点,按照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设立应急方案,达到统筹兼顾、重点防范的目的;建立区域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全区的应急物流保障,协调各种运力及不同物流方式在转换节点的有效衔接,建立防区内民航、铁路和公路部门之间应急联运运输网络。消除相关主管部门间的条块分割,简化审批制度,降低税费标准,建立应急物流运输绿色通道,提高物流运输流速,实现应急物流的快速机动能力。

(2)建立应急预案。各级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本区域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本区域的多种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进行演习或推演,以检验预案的可执行性;在预案设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间合作,实现应急预案的同级横向可衔接和上下级间的纵向可兼容,为跨区域应急物流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大区级和亚区级二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在根据气象、地质、环境及人文等因素划分大区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内更显著、更明晰、更具体的气象、地质、环境和人文等因素特点,将大区划分成若干亚区域(即二级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大区级物资储备库应在储备适量常用物资的基础上,重点储备生产周期长、专用性强、采购难度大的应急物资,并安排充足的储备保有量,避免应急物资发生“断储风险”,贻误战机。二级库则应更具针对性,根据本区域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储备更具针对性的应急特种物资和一般物资,保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所需物资输送到物资需求地,以最小化事故造成的损失。为此,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应考虑周边的经济发展状况、交通设施情况、信息通讯情况、能源保障情况及救援力量部署情况等多重因素。

(4)努力实现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能力储备共同发展。应急储备应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民间储备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实现以动态的应急能力储备代替静态的实物储备。能力储备是指在应急需求产生时即刻筹集相关物资并配送到指定地区的能力。能力储备越充分,实物储备就可以越少,从而降低储备成本,提高储备效益。应急能力储备包括应急生产能力储备和应急技术储备,应急生产能力储备有赖于相关应急机构和应急物资生产商之间互利双赢合作,通过合约或其他类似约束方式制约双方的权利,规定双方义务,一旦应急预案启动,应急物资生产商则应根据约定进行紧急生产,以满足应急需求。应急技术储备则是指政府和应急机构应鼓励与应急物流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比如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等),制定国家标准,保证技术的兼容性,提升总体物流水平,在应急物流需要时则可以迅速转化为战斗力,提高应急物流运力。

2.2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先知先觉”的预警系统

现代遥感技术就是根据电磁辐射理论,应用各种光学、电子学和电子光学探测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记录,再经过加工处理,并最终成像,从而对环境地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现代遥感技术主要通过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作为遥感平台,通过从高空进行遥感来获取地物目标的信息。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等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突发事件、特别是灾害事故进行判别和侦测,并能够在灾害或事故发生后实时获取其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则可以将遥感技术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远距离的快速传递,保证和提高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因此应急物流应充分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先知先觉”,从而使应急指挥中心能够针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启动预案,减少因信息不平衡及传递不及时造成的决策失误和损失扩大。

2.3 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建立“短、平、快”的应急指挥系统

兵贵神速。在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准确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基础上,应急指挥中心应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快速采取应急措施,立即启动预案,调集和组织相关人员迅速进入各自岗位,建立起“短、平、快”的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的特点在于较少的指挥层级,从而降低信息在上下级之间传递和执行过程中丢失和畸变的几率,缩短从指令到行动的时间,为救援赢得先机。指挥系统的及时高效,必须以通讯畅通为前提,因此,在制定的各种预案中,都应充分估计突发事件对现有通讯系统造成损害的可能及程度,预备多种通讯保障手段,确保通讯始终保持畅通。

2.4 利用日臻完善的RFID技术,实现应急物资的全程可视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RFID技术就是中文中所说的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RFID技术建立的射频识别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RFID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应用软件系统,其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该电子标签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能够储存大量信息。RFID技术已经经过美军的实战检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RFID技术建置的可视化后勤网络,使美军的后勤补给能力空前强大,美军可以轻松掌握所有后勤补给的实时信息,与1990年的波斯湾战争相比,后勤运送的货柜量减少了90%,节省费用几十亿美元。我国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同样出现过大量物资堆积在配送中心却不能及时被送往需求地的混乱。

影响应急物资快速到达需求地的因素很多,但毫无疑问,应急配送中心堆积如山的物资如果完全靠人工盘点与分发,无疑会大大拖慢前送的速度。应用RFID技术则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每件物资或某种物资集装箱上粘贴电子标签,在应急配送中心设立大功率的阅读基站,在物资前送的必经之路上设立固定或移动的基站,利用RFID技术远距离读取电子标签蕴含的信息,然后通过无线网络或卫星传递到物资管理服务器上,实现物资的盘点和库存物资数量及存放位置的更新,实现应急物资在前送过程中的全程可视、可控。用RFID技术取代人工进行盘点和配送不仅可以极大缩短工作时间,而且能有效减少人工失误,从而提高物流速度。

2.5 利用GPS技术,实现应急物流运输的实时可控

影响应急物流速度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运输车辆在前往物资需求地的过程中发生故障,或者道路因事故发生堵塞,难以通行。利用GPS技术应急指挥中心不仅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情况,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驾驶人员由于灾害事故等原因造成计划路途难以通行、必须绕道却发生迷路的状况,从而保证应急物资尽早到达目的地,降低事故损失。

2.6 利用网络熵理论,完善应急物流网络建设

网络熵是一种利用“熵”理论来描述网络安全性能和稳定性的理论,网络熵值越小,表明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越好、稳定性越强;反之,网络熵值越大,表明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越差、稳定性越弱。应急物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无疑是任何应急预案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事故一旦发生,网络的破坏对应急物品的需求量和应急物品到达的时间(或最短路)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急指挥中心应组织有关人员利用“网络熵”理论对区域内的应急物流网络进行检验和规划,建立和完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四路一体”物流网络,提升区域内物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在任何一个网络节点或网络弧发生突发事件而遭到破坏时,都能找到其他有效物流途径实施救援,以达成缩短救援时间,并使社会效益最大化、事故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3 结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顺畅高效的应急物流体系,可以大大提高应急物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应急物资及应急能力储备,应急物流网络完善以及物流全程可视,可以有效降低应急物流成本,提高应急物流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和应急指挥部门应谋求平时对应急物流体系和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应急能力和技术储备,扶持和鼓励专业物流公司和相关单位更新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理念,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保障和支持。

[1]王丰,姜玉宏.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黄小雪,罗麟,程香菊.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 四川环境,2004(6):102-106.

[3]吴六三,谭清美.基于网络熵的应急物流网络稳定性研究[J]. 当代财经,2012(7):60-68.

猜你喜欢
预案储备突发事件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