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系统特性与管理原则探析

2013-12-26 12:01李玲俐陈潮填肖桂春
物流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实体整体供应链

李玲俐,陈潮填,肖桂春

(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供应链及其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供应链的理论、方法和实施过程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学者利用供应链的某些思想研究了供应链,如东南大学白世贞(2006)对供应链管理复杂系统中Agent的行为进行了研究[1]。张光明等(2008)分析了供应链文化的系统特征,提出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供应链文化[2]。只有少数学者把系统科学思想应用到整个供应链的管理研究中,如北京大学的孙道银(2008)提出了利用系统科学思想管理供应链的策略: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结构、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以及供应链机制设计等[3]。常林朝等(2008)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四个角度论述了供应链管理成本策略[4]。利用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利用系统科学思想提出供应链系统的特性和供应链管理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 供应链与系统科学的联系

1.1 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Supply Chain)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Stenens较早给出了供应链的定义[5]:“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包括通过前向物流和反向信息流连接在一起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工厂、配送服务和顾客”。

关于供应链的定义有很多。马士华[6]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1.2 系统的概念

系统科学形成于20世纪,是一门综合的、横断的新兴科学。系统科学以具有系统意义的现象或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系统的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钱学森指出,从系统的角度观察客观世界所建立起来的科学知识体系就是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思想为研究复杂的事物提供了新的综合方法,大大拓宽了人类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系统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所谓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1.3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

从供应链的定义中可以看出:①供应链由多个企业组成;②企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③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能产生整体功能。所以,供应链是一个系统。Stenens的定义[5]就明确提出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在各种关于供应链的定义中都包含有一个共同的含义:“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所以,供应链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行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具有系统的属性。

2 供应链的系统特性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供应链系统具有整体涌现性、目的性、动态演化性、开放性等特性。

2.1 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供应链系统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等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的企业都有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自我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独立地制定目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和效益,相互之间很少沟通与协作,进而产生信息的扭曲和时间的滞后,就会相应削弱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造成“1+1<2”的后果;如果他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序的协调,就会实现各个实体独自不能实现的效果,供应链就可以实现“运作效果最好、利润最大、各个实体获益最优”,达到“1+1>2”的效果。这就是供应链的整体涌现性。

供应链的整体涌现性主要是由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按照供应链的结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而激发出来的,是一种组分之间的相干效应,即结构效应、组织效应。在供应链管理中要充分注意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协调和连接,产生涌现性,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功能和竞争力。

2.2 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

供应链系统有目的性,具有不同特点的供应链系统有着不同的目的,如:反应性供应链的目的是对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应;有效性供应链的目的是协调物料流和服务流,使库存最小化,最终获得供应链上的制造和服务效率最大化。不同供应链系统的最终目的都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或者利润最大化。一方面,以顾客为中心,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把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指标,提高供应链系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企业的优势,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提高利润和效益,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就是一种根据供应链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实体的分目标,通过反馈作用,调节和控制供应链,使供应链的发展顺利地达到预定目标。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是供应链的主导,决定着供应链中各个实体的组成和结构,引导着供应链的行为,实现供应链的功能。

2.3 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演化性

供应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于市场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供应链处于不断重构的过程中,这就是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结构的变化,如:当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时,这种产品的供应链系统就会分化,根据市场的需求又组成了新的供应链;而在某种产品的生命周期期间,供应链节点企业种类或数量也会有增减,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有变化等。二是在供应链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信息、物料和资金的流动,如信息流的前馈及反馈、物料流的反馈等,都体现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

供应链演化的动力有来自供应链内部的,如供应链的各个实体之间的合作、竞争、矛盾等,导致供应链的规模改变,特别是各个实体之间关系的改变,进而引起供应链功能及其他特性的改变。供应链演化的动力也有来自于供应链外部环境的,环境的变化及环境与供应链相互关联方式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供应链系统内部发生变化。所以,供应链是在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共同推动下演化的。

2.4 供应链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实现的,系统能够同环境进行交换的属性称为开放性,系统阻止自身同环境进行交换的属性称为封闭性[7]。供应链系统是受环境的影响,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它不能独立于环境而存在。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宏观政策的变化等,供应链的组成模式、运行模式、内部结构即实体与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所以,供应链是一个开放系统,开放固然有风险,但如果供应链系统具有良好的个体品质、结构形式与合作机制,就可以提高供应链系统的鲁棒性能,使系统在学习、校正中不断发展。

3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几个系统论原则

供应链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马士华教授给供应链管理下的定义为[6]: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时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从供应链定义中看出,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对传统的、自发运行的供应链进行人为的干预,使其能够按照企业(核心企业)的意愿,对相关合作伙伴的工作流程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最佳的效果[6]。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应用系统科学思想提出指导供应链管理的几个原则:

3.1 还原论分析与整体论综合相结合

要了解某个供应链系统,首先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一要清楚供应链由哪些实体构成;二要确定供应链中实体与实体之间是按照什么样的方式相互关联起来的;三要对供应链的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供应链所处的环境和功能对象,供应链与外部环境相互如何影响,供应链外部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利用还原论把供应链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孤立起来进行研究。然后把供应链系统整体分解为部分,即各个实体,把高层次的还原为低层次的,对各部分进行解剖、分析和研究;再利用整体性观点,从整体上把握观察各实体的品质、特性和功能,分析清楚供应链系统的结构,并提升各实体子系统的品质和性能。

其次,要对供应链进行综合,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以达到对系统的全面认识。如果不还原到各个实体,不了解供应链的结构,对供应链整体的认识只能是直观的、笼统的;如果没有整体观点,对供应链的认识就是零碎的,片面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难产生供应链的整体效果,难以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3.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是侧重于质的方面的分析评价,主要解决“是什么”、“是不是”等问题。而定量分析则是对事物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解决“是多大”、“有多少”等问题。定量分析必须以定性分析为指导,其研究结论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综合体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绩效、供应链节点企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所做出的评价时,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包括顾客满意度、柔性、信息流与物流整合度、有效风险管理等方面;定量包括成本、顾客响应等方面。例如,如果要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要研究合作伙伴评价问题涉及的众多因素,其中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所以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不过,定量指标要有清晰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定性指标要能恰当地反映指标的性质。

3.3 正确界定供应链的外部环境

供应链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又在环境中运行、延续、演化,供应链的结构、状态、属性、行为等或多或少都与环境有关。供应链环境中的不同事物之间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且根据与供应链的联系形成更大的系统。所以,也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供应链的环境。

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如:自然环境,是供应链系统所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包括土地、河流、海洋、生物、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这些因素影响到供应链系统的产品改进与革新等重大问题,供应链系统的自然环境与供应链系统联系又组成了更大的系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界定和分析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可以清晰把握供应链系统的特性和功能,提高供应链系统管理的效能。

3.4 适当利用模型

给对象实体以必要的简化,用适当的表现形式或规则把它的主要特征描绘出来,这样得到的模仿品称为模型[7]。模型有形象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模型等。模型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应用到许多类似的供应链系统问题,可以通过对参数的调整和仿真代替烦琐的实验和计算。

在供应链管理中建立模型,恰当地整理和组织观察数据、资料、信息,可以对供应链系统的行为特性和运行演化规律做出解释,使问题规范化,加深对供应链系统的理解。

例如,建立供应链管理流程结构模型,可以形象、简洁的表示出供应链的流程结构。用重心法或混合整数规划法对物流系统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遗传算法对其模型进行求解,可以找出运输总费用最少的配送中心的位置,从而使企业花费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建立物流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可以在方案投入实际使用之前模拟该方案的应用情况,分析影响因素,预先发现问题,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物流系统中分拣环节是整个再用、循环和再加工过程中物流网络能否成功和是否有效的制约瓶颈,可以用Flexsim、AutoMod等仿真软件对分拣系统进行仿真及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影响因素,为分拣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的依据。

3.5 全面协调与集成,重视整体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系统观念,强调从供应链系统全局出发,对内部实体进行全面协调性的合作管理,不仅要考虑核心企业内部的管理,还要注重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信息的共享、资源的利用、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资源的配置。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少的成本达到供应链整体运作效果最优、利润最大。供应链整体的利润最大,不代表供应链中各个实体的利润都最大,供应链中各个实体也可以采取措施追求自身利益和价值最大化,但个体最优不一定是整体最优,如果他们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政或只是简单的业务衔接,相互之间缺少合作与协调,就会进入“囚徒困境”,使得供应链整体运作效果最差。如果供应链中各个实体能够友好的合作和协调,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例如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等,彼此信任,互相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为下游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就会使供应链系统效益最大化,取得“1+1>2”的效果,使供应链整体成本最小,每个实体获得最优的结果,达到双赢的目的。

用整体性观点管理供应链,强调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所有节点企业,以及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所有过程之间的一体化,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信任、合作、协调,可以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使供应链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协调的前提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目标及合适的途径,如果目标选择错误,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4 结束语

供应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系统的许多属性。利用系统科学方法,既有助于认识供应链系统各企业成员的品质与性能,也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思考和分析供应链的管理,从而促使供应链达到整体运作绩效最佳的效果。

[1]白世贞.供应链管理复杂系统中Agent的行为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3):562-568.

[2]张光明,李平,等.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供应链文化[J].系统科学学报,2008(7):73-76.

[3]孙道银,李东.供应链管理中的系统科学思想[J].经济与管理,2008,22(1):77-82.

[4]常林朝,吴晓宣,周荣户.基于系统论的供应链管理成本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22-23.

[5]Stevens,G.C.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Materials management,1989(19):104-106.

[6]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7]许国志,顾基发,车宏安.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8]Whang,S.Coordination in operations:A taxonom[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5(12):81-89.

[9]王丹力,王宏安,戴国忠.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39-1442.

[10]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J].管理科学学报,2003(4):81-88.

[11]毕新华,刘彦.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8(9):231-233.

[12]Bowersox D J,Closs D J.Logistics Management: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M].New York:MeGraw-hill,Companies,1996.

猜你喜欢
实体整体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