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是丁,卯是卯”的由来

2013-12-24 00:00:00辑录/阎泽川
文史月刊 2013年10期

“丁是丁,卯是卯”,是说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它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隋朝末年,隋炀帝为招募天下英雄,举行了一场比武大赛。各路英雄云集京城,经过重重较量,北平王罗艺的儿子罗成夺得了头名。监考官靠山王杨林见罗成相貌堂堂,武艺出众,就想收他做干儿子,罗成不愿认奸臣杨林为父,杨林一气之下,便诬陷罗成,说他想要谋反,将他关进大牢。罗成的结拜兄弟程咬金闻讯赶来营救,也中了杨林的埋伏,被捉了起来。

那天,观看比武的有一位沙陀国公主,她倾慕罗成的为人,见罗成入狱,就想营救他出来。一天夜里,沙陀公主从杨林的密室里偷出一支令箭,赶到狱中去救罗成。罗成拿到令箭一看说:“公主,这是银卯时令箭,我们可以出牢房,却不能出城。你要盗得一支金丁时的令箭才行,丁是丁,卯是卯,不能蒙混的。”公主一听,又返回杨林处,想尽各种办法,又盗来一支金丁时令箭,使得罗成等人安全出城。

“丁是丁,卯是卯”便由这个故事流传开来。现在,这句话常用来形容办事认真,一点不含糊、不通融。